(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092)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颗扣子,而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家长,作为教孩子扣第一颗扣子的人,在孩子的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教育素养。有些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又“不想教”,把孩子的教育问题都交给学校教师;有些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却苦于“不会教”。本文分析了农村家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全纳教育理念下农村家长教育的路径。
“全纳教育”是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它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我国学者黄志成将全纳教育的概念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它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建立全纳社会。”[1]
“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指出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全民教育。全纳教育的原则揭示了全纳教育的社会性和民主性。[2]进入到21世纪,全纳教育关注的问题已不再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而是转到解决普通教育的问题上。全纳教育的对象已发展为全体公民,所有弱势群体不论性别、民族、年龄,人人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全纳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纳的社会。在此基础上,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通过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总目标为: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3]这是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教育的民主性与终身性,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洪明将家长教育的概念定义为: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家庭教育主体 (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为目的,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动机、情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活动。[4]从定义中能够看出,家长教育是教育者对家长这一教育对象应如何更好地教养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9538万人,而农村人口有56401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40.42%[5]。虽然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依然庞大。且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社会背景下,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越来越明显。[6]农村教育条件落后,家长的教育素养难以提升,全纳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农村落后的教育条件和家长教育素养不高这一现象。
首先,提高农村家长教育素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孩子跟隔辈亲人或父母亲戚一起生活,很多儿童会由于孤独而胆小自卑,甚至会与家长变得疏远甚至产生隔阂。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不仅学业上落后,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全纳教育理念要求给予孩子和家长足够的关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素养,培养家长良好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家庭教育知识与能力。家长多陪伴、会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因此,全纳教育需要提高家长教育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子女。
其次,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应尽可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纳教育具有民主性,提倡给每个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农村家长相对来说是一部分弱势群体。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使其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在物质上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在精神上使家长养成反思和学习的习惯,丰富其精神生活。这正是全纳教育所要求的争取机会公平,让每个学习者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加强农村家长教育不仅可以对家庭教育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全纳教育关注农村家长这一庞大的成人群体,可以提高农村家长的整体素质,有利于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
目前,农村家长受教育机会缺失,家长教育素养偏低,缺少系统有效的学习渠道,也缺乏相关政策法律来保障农村家长教育的开展,无法满足全纳教育理念的要求。
教育知识缺乏。有学者根据统计和中国不同层次教育的年限,计算出中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在2000年为7.11年,在2000-2015年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最大值是9.1年。[7]从研究结果中能看出农村人均受教育程度一直处在初中以下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家长的普通知识普遍缺乏,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感到吃力。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出现问题更是难以科学地解决。有研究指出农村家长对“如何预防孩子厌学/恐学”和“如何做孩子的好榜样”这两项的需求度很高。[8]说明农村家长对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学习,如何做孩子的良好榜样等教育知识是比较缺乏的。
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子女不需要专门学习。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会走上极端。有些农村家长由于自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把自己没有达成的目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极重视学习成绩,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相反,有些家长会因为生活条件变好,几乎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溺爱孩子。还有部分家长采取放任的态度,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没有心力教育孩子为借口,把一切都交给学校教师,很少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能力较弱。相较于城市,农村教育环境落后,学习资源缺乏,家长受教育水平低,家长的教育能力也较弱。当遇到教育问题时,很多家长都不会思考什么样教育方式才是最适合的,怎样才能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可能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父母威严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怎样才能做到宽严相济,还需要家长认真学习与思考。
在农村,尤其是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缺少、甚至没有家长教育。家长学习的渠道很少,且多是非正式学习,获得的知识经验也都是碎片化、不系统的。一种方式是当家长聚到一起时,讨论各自孩子的问题,分享各自经验。但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经验可能会是相互矛盾,没有价值甚至是错误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网络媒体学习,并获得一些经验。通过新闻广播,家长们能够看到一些因家教缺失或者家长教育方式有误,导致孩子违法犯罪的新闻。这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但通过这种方式仍然不能学到具体的家教方法。孩子的班级微信群里也都是学校放假返校通知、考试成绩、近期表现等需要家长去了解和关注的信息,但微信群并没有教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微信公众号,但这些大多是个人或者团队运营,不能保证其知识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总之,农村家长教育渠道比较单一,虽然网络比较方便快捷,但很多年纪较大的家长不擅长使用这些软件。家长教育的知识需要家长主动去获取,而且获得的知识没有系统性,学习也没有强制性。
从古至今,我国都很重视家庭教育。战国时期《大学》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首次阐明了家庭教育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甚至是世界较早的具有独立体系的家庭教育专著。从中能够看出我国对家庭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是到近现代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发展滞后,究其原因是缺少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保障。在我国大陆,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家长教育的相关法律政策都是缺失的。虽然国家对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至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的专门文件却很少,仅有一些意见、通知,没有具体法律政策的保障,至于文件执行得如何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虽然很多法律对家庭教育问题和家长权利与义务问题有所提及,但总的来说,立法还不够完备。另外,许多地方目前设置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一类领导机构,以及内设或挂靠在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机关工委等的一些附属机构,均缺少行政级别定位、人员编制、专职干部和专项经费,是难以担负起家庭教育这一项宏大的工作任务的。[9]
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当前大陆家庭教育学学科依然处于初创阶段,尽管目前我国冠以《家庭教育学》书名的著作和教材有一百多种,但真正反映我国家庭教育现实状况及提出系统理论的极为罕见。[10]在家庭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的今天,应该抓住时机,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理论得以完善,家庭教育的实践才能有效地开展。纵向上,从古往今来优秀的家规家训和教子名言中吸取理论精华,从国外的家庭教育经典著作和优秀的家教思想中获得思想启发;横向上,学习参考国内外学者的最新家庭教育理论,从家庭教育研究中汲取理论资源。另外,高等师范院校可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把家庭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有条件的院校招收家庭教育学研究生。拓宽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门路,为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提供从事家庭教育的指导人才。[11]
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最重要的是提升农村家长的素质。首先,需要建立一支研究家长教育的专家型师资队伍。我国对家长教育的研究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还比较少,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看,对“家长教育”这一主题的研究作者发文量5篇及以上的只有7人,而作者的文章中聚焦农村家长教育的研究更少。因此,需要对当前的家庭教育热点问题和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农村家长教育存在的是农村环境落后还是家长本身的问题,对于农村教育环境问题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改善,对于家长素质问题又该采取哪些途径来提高,针对问题寻找可解决的办法,给出农村家长教育的方向。另外,需要建立既有家长教育热情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家长教育师资队伍。当前阶段,已有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但数量很少,而且多是半路出家。他们对家长教育充满兴趣,想要去挑战,很多也是来自各教育阶段的教师,他们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家长教育理论,面对成人尤其是农村家长这一群体,专业性不强而且缺少实践。因此,需要对家长教育的教师群体进行培训,培养出一批适合农村家长教育的教师队伍。
全纳教育并不是为了构建完全平等的社会,而是要尽可能的公平,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于农村家长,也应用差异化的教育手段体现其真正包容和平等。当前,很多地区已设立家长学校作为试点。但家长学校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农村家长的参与度不高,家长学校的组织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等。相对而言,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比较容易实施,因为已有场所和教育人员,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也更多。因此,需要更好地利用这一机构,提高农村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考虑到农村家长的时间和适应性,建议每半年组织培训2次,寒暑假可加1-2次课程,利用周六日某一天的时间教授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于家长教育的教师可以选择孩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对孩子比较了解,与家长也更熟悉。农村以一个大队组成一个家长教育培训班,需要村干部积极主动地宣传组织,在农闲时组织村民接受家长教育。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可组织家长论坛,请家庭教育实施较好的家长分享经验,另外,家长教育最便捷的方式是通过网络来学习。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信息时代网络的传播作用,构建家长教育的网络体系。建立家长教育网络课程,由政府聘请专家来宣传组织并开设家长教育微信公众号,提倡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优秀影视剧作品等,让农村家长也能更便捷地接受到家长教育。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建立全纳社会,全纳社会需要通过全纳教育来实现。因此,国家层面需要更加重视全纳教育的实施状况,并且为全纳教育的实施做出政策方面的努力。当前,我国还没有与家长教育有关的法律制度,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失职造成恶劣社会问题的例子也越来越多。如果家长们不能履行自己的义务,只管生不管养,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那么受到影响的将不只是一个家庭,而是整个社会。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家庭教育专家应该研究并制定一部家长教育法律,规范家长行为。在制度上建议建立“家长资格证制度”,因为父母只要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成了父母,有了孩子家长这一角色,但是对于是否具有做父母的资格却不会考虑。家长资格制度要求即将成为家长的夫妻提前学习家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实践知识,只有提前具备了这些知识,在真正成为父母后才能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并且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台湾地区的“家庭教育法”规定了为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必须强化亲职教育、子职教育、两性教育、婚姻教育、伦理教育、家庭资源管理教育以及其他家庭教育事项等。[12]台湾的家庭教育法比较完备,可以供大陆借鉴。
每当话题涉及对青少年犯罪谁应负主要责任时,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谈话里,总把学校放在第一位。倒是不常提到这样的问题:这些少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出身家庭怎样?几人在没父亲的情况下长大的?几个没有母亲?他们的文化程度怎样?[13]在家庭教育问题发生如此频繁的时期,家长的责任在哪里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而家庭教育质量又取决于家长素质。全纳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弱势群体,为其提供全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家长又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导致教育素养偏低,很难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因此,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管是政府、团体还是个人,都应该重视家长教育,关注农村家长,为农村家长争取受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