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20-01-02 17:54于屏方杜家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硕士汉语专业

于屏方,杜家利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广州广东 51042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工程与计算实验室,广州广东 510420)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育需求增大, 国际社会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 2004年,我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性转变。 为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需要的、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 经过10 余年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 其主要执行机构孔子学院(课堂)基本实现了全球布局的覆盖目标[1]。根据人民网提供的数据[2],截止至2017年底,我国在全世界146 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525 所孔子学院和1 113个孔子课堂,各类学员人数达232 万。 到目前为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以下简称:“汉硕”)是孔子学院(课堂)的主要师资力量。但是,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中,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顺利开展[3-4]。

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1 汉硕学生的专业背景复杂

2007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对24 所院校1 418 名考生的本科专业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与汉语国际教育具有较高专业契合度的中文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数分别为365 人和32 人, 占总人数的25.7%和2.2%, 共计27.9%。 余下的72.1%中, 外语专业有704 人, 约占49.7%;教育、心理、历史、图书馆等文科专业135 人,约占9.5%;理工专业105 人,约占7.4%;经济、管理等专业77 人, 约占5.4%[5]。通过调查,也认为目前汉硕生的生源很杂,70.0% 以上学生的专业背景与“汉语汉字”相去甚远[6]。 笔者对广东省某高校在读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背景进行统计, 发现目前在校的两届学生中, 其本科背景为中文和对外汉语专业合占26.1%, 这一调查结果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统计数据基本吻合[7]。由此看来, 大约70.0%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本科专业与汉语的相关度较低, 因此在普通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中华文化等相关课程方面没有经过专业、 系统的训练,汉语语言文学知识储备的基本面不完整,有些汉硕生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汉语语言知识与文化的结构性缺陷, 这种结构性欠缺使得这些学生在汉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些基本的汉语语言学知识, 比如, 关于汉语中词类的区分、“字”“语素”“词”关系的梳理、“词”与“短语”的交叉等问题,经常产生混淆, 从而导致部分汉硕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出现讲授不清、分析错误等情况[8]。 .

1.2 课程设置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基本表现为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 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中华文化与传播、跨文化交际;拓展课程包括语言类、教学类、文化类和教育类课程;训练课程包括方法类和才艺类。这种课程设置考虑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应用型和复合特点,强化课程的实训性,便于汉硕生及早进入教学环节, 这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设立初衷是一致的。 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有待优化[9]。

如前所述,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强调专业性和实践性, 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无疑应该由只关注语言学本体的一元结构向由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传播学相互结合的多元结构发展。 但即使是在多元知识结构中, 汉语语言文字学的本体地位也不可动摇, 这关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水之源与木之本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各汉硕培养单位通常注重在较短时间内对学生汉语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和培养,汉硕生也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到对汉语教学技能的掌握上,对汉语语言文字学的基础地位强调不足,作为语言基础的汉语本体知识在课程设置中被弱化。 其结果是: 语言学类的课程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不得不让位于实用性强的实践类课程。如前所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中, 本科为汉语言文字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仅占不到30.0%。 也就是说,超过70.0%的学生是在汉语语言基础知识不完备的情况下接受汉语教学技能训练的。 汉语基本知识的缺乏使得部分汉硕学生在汉语教学中只注重提高所谓的教学技巧, 对汉语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则出现了明显的缺漏,从而导致知识结构上的严重缺陷。 比如,部分本科非汉语专业的汉硕生对一些基本的汉语问题,如“把”字句、“被”字句、儿化韵等,只停留在非常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因此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无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或层次性推进,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教学混乱局面。

另外, 现在大部分汉硕培养单位能够开设的外语语种依然以英语为主。 尽管英语是一种世界性通用语言,但是在一些国家中,如俄罗斯,普通民众对英语的接受度并不高。 在一些南美洲国家,如巴西、秘鲁、阿根廷、厄瓜多尔、智利等,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而在亚洲一些国家,如韩国和日本,英语的使用率也较低。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别化教学需求持续走高, 面向非通用语种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非常紧缺, 汉硕生对英语之外的其他非通用外语语种的学习需求日益旺盛。 但是因为师资原因, 仅国内少数知名的外语高校才有条件开设相应的非通用语种选修课, 如目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汉硕学生开设了韩国语、西班牙语、泰语等二外课程, 这在国内汉硕培养单位中算是二语语种开设较多的, 但目前仍有学生希望可以开设葡萄牙语、俄语、德语等非通用语种课程。 但由于非通用语种教学师资力量较少,教学成本极高,所以即使是作为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在校汉硕学生的非通用语种的学习需求[10]。

1.3 海外教学实践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主要培养任务是为海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师资力量, 学生的海外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授课能力、 丰富汉语教学经验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培养单位的学生海外汉语教学实践主要依靠汉办的志愿者教师项目,名额有限;再加上部分汉硕学生因为自身汉语水平、教学技能乃至心理因素的限制,无法通过汉办项目获得海外汉语教学实践的资格。除汉办项目之外,在部分以拥有众多侨乡而著称的省份,如广东省,省侨办也会提供部分海外华文教师岗位, 但是这些岗位通常更倾向于选择有丰富汉语教学经验的熟手型或专家型教师,对新手型汉硕学生的需求并不大。一些汉硕培养单位努力开设了校级海外实习基地,但是有些基地由于办学条件限制, 接受不了汉硕学生进行海外实习,基本形同虚设。

被派出到海外进行汉语二语教学的汉硕生在作为海外汉语教师志愿期间不可避免要面临教学、生活以及文化适应等多方面的问题。 一些汉硕志愿者教师很快能够适应海外教学生活, 并且在汉语作为外(二)语的教学中表现良好。 有些汉硕志愿者由于知识结构的欠缺以及教学经验的缺乏, 在教学设计和海外课堂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海外汉语教学胜任能力明显不足。 还有一些汉硕志愿者教师则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 与海外实习单位或本土教师的关系不很和谐,在工作、生活中处于一种孤立甚至是被隔绝的状态, 无法顺利开展中国语言文化教学活动, 甚至有的汉硕志愿者会在中途退出海外志愿者教师项目。 部分原因是一些汉硕学生对异域文化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另外一部分原因是有些汉硕学生本身的日常生活自理程度就比较弱,对他人的依赖性高,自然而然在海外生存、生活方面会出现较大问题, 很难进行正常的海外汉语教学工作。

2 对策与建议

2.1 语言本体—教学实践—科研探索前后衔接且相互循环的培养模式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源学术背景复杂,汉语语言素养不一的特点,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语言本体—教学实践—科研探索三者前后衔接又相互循环的培养模式。目前,汉硕培养强调的是作为专硕的汉语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即如何使汉硕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熟练地掌握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科研探索能力往往被认为是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之一,被排除在专业硕士能力培养之外。

知识应用的前提是知识的获得。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必须首先掌握汉语本体知识, 在此基础上才能学以致用。 一个仅仅满足于教学生“知其然”的汉硕志愿者其充量只是一部汉语复读机, 很难成长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 而要明白并清楚地向学生解释汉语的“所以然”,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汉语理论基础和学术素养,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研究能力, 这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良好职业能力的基本保障。一个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既要能站起来教汉语,也要能坐下来搞研究。只有通过语言本体—教学实践—科研探索3 个环节的循环往复,汉硕生才可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汉语教师。

2.2 汉硕课程设置中需要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需处理如下关系:汉语语言学本体与汉语教学实践的关系;汉语言与汉文化的关系、汉语与外语的关系、英语与其他非通用语种的关系等。 其中根本的问题是确立汉语语言学基础在课程设置中的中心地位。 一个语言基础薄弱的教师,即使教学技能再高超,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汉语教学效果。 尤其是,就目前的统计结果看,约70.0%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在本科阶段没有受过系统的汉语语言学训练,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体系性尚未全面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汉硕学生课程设置中的语言学基础地位尤其需要得到保障。 汉硕培养单位需考虑在核心课程中强化普通语言学与现代汉语的理论教学, 注重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课程,同时在拓展课程中以专题形式对相关语言、文化问题进行分项处理并进一步予以夯实。 有条件的汉硕培养单位应尽量开设面向特定对象国的非通用语种教学, 以培养和提高汉硕生在未来可能赴任对象国中的外语运用能力,提高海外汉语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培养单位还可以酌情开设对象国生活习俗、语言文化、交际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以针对性地提高汉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化多元意识。

2.3 不同层次的海外实习基地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具有多样性、 复杂性和灵活性特点。 培养单位应考虑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层次的不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师资培养。除了常见的国内中小学、教育机构等汉语教学国内实习基地之外, 努力建立汉办—侨办—校际3 个不同层次的海外汉语教学实习基地,为不同水平、不同需求的汉硕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的海外汉语教学实习岗位。同时,要建立健全学生海外教学实习督导制度, 便于培养单位对学生的海外汉语教学实习进行远程指导。 设立校内导师与海外导师相互联合的“双导师制度”,逐步确定系统、科学、有效的海外汉语教学实习评价标准。

3 结语

目前, 汉硕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海外主力军, 在全球汉语教学与汉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汉语国际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密切注意汉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汉硕生的海外汉语执教能力。 高校作为汉硕培养单位需采取有效的方式优化汉硕培养体系, 以期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

猜你喜欢
硕士汉语专业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学汉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