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的功力提升

2020-01-02 17:54张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功力古代文学性情

张瑛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 850000)

1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1.1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学习, 结合它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基本的了解古代文学体系的构成、文学作品等[1-2],其次,掌握和记住一些关于古代文学典籍的内容,能够初步地自主理解其中的意思,最后,能够通过一些课程的资源来运用专业的工具书等设备,讲述一些文学故事[3]。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强化理解能力,疏通对文学的来龙去脉,注重要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将学思读背研进行有效的结合, 注重温故而知新的理念,从而保障课程教学目标的实施[4]。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通过对文学的不断深入学习,了解其重要的价值所在,对课程缠身浓厚的兴趣,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古代文学能够影响学生和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人文的情怀等方面素质[5],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审美意识。

1.2 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一位学术性的教师来说, 功力和性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 没有性情的功力教学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没有功力的性情就像虚无缥缈的云烟一样, 由于现在的中国文学教学功力与性情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借鉴名人的案例进行阐述。

所谓课程[6],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可以指整个学校的教学,也可以具体到学校的某一个学科,一般来讲,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的研究比较多,上课的教师重视的是自己所教的课程内容, 因此两者的交流和沟通是有利于对课程的理解的, 当然在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也会潜移默化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的实施。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师,我们应该借鉴相关的理论文献,进行一个专业全方面地定位,这样有利于课程准确的实施[7]。

2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功力的提升路径

2.1 教师应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教学源于教师的学,教源于教师的学而不厌。在现在的文学教学中,不乏名师越来越多,但是现代的一些名师与以往的名师不一样, 现在的只是一些头衔或者标签多了一些,但是内涵是缺失的,过去以往的老一辈的学者王力和李赋宁都是典范的教师,首先一个优秀而又成功的教师前提就需要他是一位虚心求学的学者[8],大教育家孔子说道:“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优秀的教师是需要潜心学术的积淀,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例如,朱熹在《总论为学之方》所说一样:“凡人便是生知之资, 也须下困学、 勉行底工夫,方得。盖道理缜密,去那里捉摸!若不下功夫,如何会了得! 今之学者,本是困知、勉行底资质,却要学他生知、安行底工夫。 便是生知、安行底资质,亦用下困知、勉行工夫,况是困知、勉行底资质! ......”

当代的学术在历史上[9],不缺乏资质平平的巨大学者,例如,严耕望终身以“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为座右铭,并认为后6 个字极不易做到,而做不到即不能成为一个“坚强纯净的学术人”,也不要想在学术上有较大的成就。 他靠着自己后天的努力弥补了天赋的不足, 在《治史经验谈》 中便自言以“勤、恒、毅、勇、谨、和、缓、定”为学术工作要决,又有“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 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的格言。严耕望穷毕生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认为这方面“尤重国计民生之大端”。 他计划在有生之年依次撰写《唐代交通图考》《唐代人文地理》和《国史人文地理》3 部巨著。 《唐代交通图考》 的撰写工作自1946年开始,以考释唐代交通路线和制度为目标,计划累积的资料超过十万件,全书原定10 卷,依次出版了《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5 卷,凡1 792 页,超过二百万字,被公认是一部学术巨著[10]。

我们可以看出, 学术的研究更加的依靠于后天的不断学习的积累与沉淀, 教学更是将其精华传授给学生,需要很深的文学功力才能够将其运用自如,就像武功心法口诀一样, 没有功力的武功就是一个假把式,会导致学生走向歧途。

其中王国维的学术功力非常雄厚, 这也让梁启超从内心感到敬佩, 有感而发地说:“王国维的才华不仅仅只是中国所稀有的才华, 更是全世界所拥有的才子。 ”王国维是一个大文学才子,一生中热爱钻研和虚心好学,不攀比、不图荣华富贵,平平淡淡,洁身自好,不与权贵知人交友,与志同道合挚友畅谈文学, 不仅局限于中国, 还与国外的学者进行密切交谈,将文学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内心,他在国内外的学术贡献上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1]。

文学功力的雄厚是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而成,天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凡成功的人士,必定是在后天中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不会荒废时间的人,同时在古代文学的教师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往往都怀着一个谦卑的心去学习, 不管是学生还是其他人,只要你的文学功底强,笔者就会去不断地完善自我,虚心的讨教学习,我们应该从以上的几名教师中去领会他们的精神,品味他们高尚的人格心灵[12]。

2.2 教师必须练就深厚的基本功

功力充沛,性情缺失则文学韵味散去矣。功力的深厚是文学教师的必备条件, 但是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师只拥有深厚的功力,没有性情就会导致学生和自己都无法领略文学中的韵味, 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情画意之感, 抒发情感是古代文学的主要风格[13]。

抒情的特点不仅局限于文学的领域中, 在中国文学的批评讽刺的领域中也是如此, 正如张伯伟教授在《中国文学批评的抒情性传统》中那样,“从我国文学史上学者的许多观点来看,中国文学中存在着抒情传统,含义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做评论、风格论、批评论以及其他的方面,但是关键是文学以情志为核心和以抒情言志为创作宗旨观点的抒情传统。 ”

在《红楼梦新证》中的周汝昌所涉及的情感不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感情, 对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赋有情感,情感的抒发最晚在孟子时期,儒家是以道德和情感为主体思想, 儒家的文化深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它既要承担惩恶扬善的道德文化,也要发扬喜怒哀乐的情感抒发,道德的文化在教学中,还是比较的呆板的,学生一般都喜欢情感上的共鸣。

如果说学术所研究的文学可以将情感抛之脑后的话,那么古代文学说什么也不能够将其割舍,因为古代文学是包含着古人喜怒哀乐之情在其中, 如果将文学比作舞台,学生是观众,教师是演员的话,文学就是编剧。在牡丹亭还魂记中,深受心情和身体上压抑的太守的女儿杜丽娘, 在游走园子的时候与风情雅士的柳梦梅偶遇,同时互相取得了好感。但是这只是一场梦,在梦醒了后,杜丽娘惆怅万千,相思病也深入她的内心,几年后,杜丽娘的梦中情人柳梦梅偶得一个画家的画像, 杜丽娘以一个游魂的身体在人世间进行寻找梦中情人。 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个人在他人的帮助下终于终成眷属, 打破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起死回生终于在一起了。 在这一作品中,描绘了他们两个人的生死之恋, 这样的爱情深入人心, 同时也代表了作者汤显祖对人生和爱情之间哲学的思考。 问世间情为何物……这样的爱情演绎成了汤显祖笔下的情感理想的化身。 这部剧本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醉着通过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将爱情禅悦了生死之际。

我们纵观民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胡小石不仅是功力深厚的文学家,还是一个性情洋溢的教师,胡小石在晚年南京大学中讲座《唐人七绝诗论》,为什么胡老先生能够将其讲得生动形象, 因为胡老师用自己的内心与学生进行交流,心灵与心灵之间交流,而不是资治通鉴有多少圈等枯燥乏味的讲解, 胡小石钟爱弟子,授课之余,常邀学生数人,或是去城南城北几个老字号菜馆品尝佳肴, 或是去清凉山扫叶楼饮茶品茗,或是到夫子庙秦淮河畔小摊上吃“油氽豆腐干”。作为一个“美食家”,胡小石推重“饮食文化”,更陶醉于和弟子、友人饮酒赋诗、纵论文史的氛围。他曾不止一次讲过:“平生有三好,一好读书,二好赋诗挥毫,三好东坡肉。 ”他在40年代曾自创一道菜,人称“胡先生豆腐”,至今还载于“金陵菜谱”。我们可以看出胡先生是一个性情丰富的人, 这样的教师能够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 同样能够将文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师定位准确

古代文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往日的辉煌早已挥之而去,随着现在多元化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研究逐步的失去兴趣, 他们对多种知识素养多种生活的技能充满的向往,因此,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的工作者,首先要认清一个定位,就是如何更好地将古代文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到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实际上,不管文学积淀了多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它始终都是培养现代人才的一种工具,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教学与其他学科并没有区别,当然,计算机等学科的属性相对更加的现实化, 而古代文学更注重内在的修养等, 更何况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

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用文学的魅力来将学生培育成为内外双修的人才,所以,就需要教师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目标, 该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太难或者太简单,对于学习古代文学的学生而言, 我们只能够制定一个底线的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等方面不断地完善目标, 这个底线就是系统的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古代各国的发展情况,理解文学思潮等方面内容, 能够运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作品和欣赏它。

2.4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古典渐行渐远时, 它逐步的会成为社会中的无用之材,在实用主义的不断冲击下,如何更好的让古代文学吸引学生来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焦点。具体的有效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以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领导古代文学的情境之中, 让他们亲身地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运用一系列的小故事解读文学的经典, 用人生的感悟来激发大众求知的欲望, 第二种就是打通古今界限, 古代与现代完美结合,将各种现代化的元素与古代的元素相结合,尤其在学校风靡一时的金庸和琼瑶小说中, 学生们都在哼哼的小曲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精华,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经典的故事或者成语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注重德育、智育、美育、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古代文学应该以传道、 授业、 解惑为主要的原则,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高尚品质,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但是,如何有效的发挥古代文学的德育和智育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与美育相结合,能够发现和欣赏古代文学的美的学生, 才能够从中不断地提升道德和智力能力, 美育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具有高尚道德是从审美的人中发展而来的,不是自然状态下产生的, 智育的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外化相结合才能够实现的,审美教育就是这两者之间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的功力需要自己的后天努力,教师的性情是带动文学教学动力的源泉, 能够将古代文学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功力是文学教学的基本素质,性情是文学教学的主要色彩,中国古代的文学教学是一场易散而又华丽的演出,课堂之上,教师的一个优雅的动作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功力与性情缺一不可,雄厚的功力与良好的性情修为是前辈们成功的规律。

猜你喜欢
功力古代文学性情
时间的性情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老辣
老辣
《芥舟学画编论山水》·避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