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

2020-01-02 15:50王月芬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未来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作业学校

王月芬/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获奖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

如果说“教学”从某种角度上着重体现了教师“教”的科学与艺术,那么作业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需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作业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词之一。由于社会和家长无法走进学校和课堂去了解学校教育的全貌和过程,所以,作业就成为社会、家长直接接触和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和家长通过作业的质量来反观学校的教育价值导向和教育质量。作为课程教学和评价、学校和家庭的中介桥梁,作业能否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从某种角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学生的完满发展。

不可否认,作业本身是非常重要并且有效的教育活动之一,作业有助于继续发展和扩充教育的价值(Bembenutty,2011;Dettmersetal,2011)。作业能够巩固和复习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业如此重要,以致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作业存在的价值。但是作业虽然在教育实践中花费时间很多,却常常扮演着“勤而无功”饱受诟病的角色,作业也往往成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罪魁祸首”。人们对于作业功能褒贬不一。

作业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作业的功能定位从来就不是明确一致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对作业的功能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同样不可思议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同样的国家、同样的家庭、同样的学校也会对作业的价值产生不同的观点。作业千差万别的价值和功能定位,也会让各个国家和不同的群体对于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差异巨大。

例如,美国公众对于家庭作业的态度存在周期性循环的现象(Gill&Schlossman,1996,2004)。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并提高学生学习成绩,19 世纪的美国中小学教师每天都给学生布置大量记忆类、背诵类的家庭作业,当时的美国高中期望学生每天晚上(包括周末)至少花二三个小时用来学[1]。随着家庭作业的增加,过量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社会媒体认为家庭作业是“在美国父母脚下的国家犯罪”。加上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美国高度重视自我文化的影响,爆发了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废除家庭作业运动。20 世纪50 年代末,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减少家庭作业的局势得到逆转。美国人开始担心,缺乏严谨的教育体系导致孩子们面对复杂的未来技术以及与意识形态对手竞争时措手不及。家庭作业被视为加快获取知识步伐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情况再次逆转(Jones&Colvin, 1964)。家庭作业开始被视为学生压力过重的症状。当代学习理论再次质疑家庭作业的价值,并指出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后果。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对于家庭作业的观点再次转向更为正面的评价。美国一些研究学者通过比较后发现,美国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少。因此,一些学校通常利用家庭作业来介绍和学习新的技能和概念,以弥补或增加课堂教学的时间,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分量有比较大的增加。从1981 年至1997 年,6~8 岁儿童的作业量翻了近3 倍,从每周的44 分钟增至两个多小时。在全美国,小学阶段的家庭作业量每周平均为2 小时15 分钟,而中学阶段每周为6~7 小时。家庭作业成为学校延长教学时间、拓展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

又如,英国对于家庭作业的价值也同样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认同,而且不同的群体对作业价值的认可也不完全一致。19世纪开始,家庭作业成为英国寄宿学校的“预习”手段。到了20 世纪30年代,皇家督学团进行普查后,家庭作业才被引起重视。教育董事会为各类学生设立了家庭作业标准:中学生每晚1.5~2 小时的家庭作业,而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但个人爱好、体育锻炼、学生俱乐部已被认为是学生在家里活动的一部分。

近年来,英国一些研究机构对家庭作业做了调查研究。例如,剑桥大学一项大规模调查发现,5~11 岁的孩子被迫每周做作业,把家庭变成了第二课堂,本属于孩子的“玩耍时间”被国家基础课程挤占。研究者认为,现在学生从事室外活动和无人监管的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这使得学生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学术化”[2]。剑桥大学早期调查研究也指出,英国的正式测验和学校排名夸大了小学生的进步,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不比20 世纪50 年代的小学生更强。他们认为即使做了这么多作业,现在的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比他们的前辈更加聪明。2008 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教师与教师协会(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s)提倡要取消小学生的家庭作业[3]。该协会认为,硬性规定小学生每天做很多作业只会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变得不高兴,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很多家庭作业实际上是白费时间且毫无作用,还会导致学生越来越厌学,甚至导致家长和学生之间出现不和。2012 年,英国政府对家庭作业提出这样的要求:七年级和八年级(11~13 岁)的学生,每天完成45~90 分钟的家庭作业;九年级(14~15 岁)的学生,每天完成60~120 分钟的家庭作业。现在,英国许多家庭作业都在电脑上完成,如果家庭中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电脑上完成。

再如,联邦德国的小学生平时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主要是课堂练习,答案一般当堂核对。德国小学一般也没有单元考试,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更没有统考。语文、数学和科学三门学科每学期做二到三次作业,其他学科都没有作业。这三门有作业的学科,作业卷要存档,便于家长查阅,评分标准采用六级计分:一分为优秀, 二分为良好, 三分为满意, 四分为及格, 五分为不及格, 六分为差。

德国教育家汉斯·甘格乐教授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家庭作业对学习成绩有帮助。他认为留家庭作业只不过是一个教育仪式。好学生不会因为多写作业成绩就更好,差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学习内容,回家后也不会通过写作业来掌握。德国教育家呼吁,学校应着眼于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效率,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提供教学辅助和练习,这样比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更加有意义。

通过上述对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作业价值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国家、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不同的研究者对于作业的功能定位并不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各个国家作业功能的变化可以感受到,作业的价值会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经济条件,文化差异,不同的家长风格,以及不同的家庭价值观,使得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家庭对于作业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例如,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的价值观念等都会影响对家庭作业的态度。不同的国家由于教育思想的不同,对于作业的功能定位也会截然不同。而今天的社会中,对于作业价值的认识也逐渐趋于多元。

2014 年11 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透析作业——基于30000 份数据的研究》这一专著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基于对168 所中小学的作业研究,首度公布了有关作业设计、实施和管理研究的第一手数据和相关研究结论,同时也让我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在作业观念、作业设计、作业实施和作业管理上的特征、问题、原因和基本规律,深入挖掘了影响作业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作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在作业功能认识上,通过三万多个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绝大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作业有用,但是对于具体功能上的判断上存在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是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最为认同的作业功能。国内很少有人认同作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管理时间、自主调控等方面的功能。与国内相反的是,Ramdass 和Zimmerman 等国外专家则高度认同作业对于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作业通过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机、控制学生分心、运用学习策略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目标、反思自己的作业表现、获得延迟性的奖励等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他们认为这些可以从小学开始就逐步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直至大学。

教师普遍存在“做作业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的心态。小学有90.8%的教师、初中有89.4%的教师认同“做作业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做作业有助于增强对学科的重视程度”与“多做作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的回答结果上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3。由此看来,教师倾向于多布置作业,增强学生对学科的重视程度是目的之一。教师可能认为,作业布置多了,学生就会重视学科,也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成绩。这从侧面解释了教师为何喜欢布置大量作业的原因之一。

从学段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作业功能的认同度都在降低。例如,在“做作业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认识上,认同的小学生、初中生的比例分别为90.6%、83.9%。独立样本差异分析表明,效应值为0.38,差异较为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学生可能因为长期高强度做作业的经历,让他们随着年级的升高感受到了持续不断的压力,加之低质量的作业并未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作业对于提高学业成绩带来的作用。

分析可知,在对作业功能有明确界定的学校中,功能指向多样,绝大部分学校将作业定位于“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60 所样本学校作业管理文本中实际表述为:巩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诊断改进教与学等。)只有极少数学校考虑到作业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综述国内一些作业调研结果分析,国内对于作业价值的认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作业对于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二是侧重作业对于提高学业成绩的作用;三是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为抢占学科地位的法宝;四是将作业作为教师、家长控制或惩罚学生的手段之一。其实,惩罚性作业非但很难达成教师让学生“长记性”的目的,反而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例如,惩罚性作业实质上反映了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几个误区:一是工作简单粗暴,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暂时的服从,而不去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二是教师“家长式”的权威管理方式,将学生作为一个毫无主见的服从者对待;三是教师自认为“杀一儆百”,流露了教师烦躁的工作情绪,缺乏用爱心和真心去走近学生的耐心。

从作业的终极价值上来看,国内主要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工具和手段,而国外则作为判断学生“潜能”的过程性手段。例如,国外大学非常看重学生在学业以外的努力和成绩。美国学校都要求学生在申请时列出他所参加的课外活动列表。而且美国对于学生这种课外活动的评价也发生了转变。以前大学只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参与各类活动,列表越长越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美国名校更加强调“活动持续时间”的重要性,专家希望从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中评判学生的“成就潜能”。这些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各种文艺体育爱好兴趣以及特长、是否参加过义务工作,等等。

综合国内外有关作业价值的分析,作业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作业是理解、巩固和应用学习内容、获得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养成学习兴趣、调节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作业是教师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反馈教学效果、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依据。作业是解释和矫正学科课程标准基本内容与要求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是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中介。Bempechat 等人坚持认为,虽然不同的人对于作业功能的认识不同,但是他们坚持认为作为学习者要坚信作业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也要在认可作业巨大价值的同时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并且指导学生完成。

提升教师的作业能力是解决整个作业问题的关键前提。

作业在实际中究竟发挥积极还是消极的作用,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但是更取决于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作业的各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可能都不是绝对会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作业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作业的功能和价值发生于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的作业设计和实施会导致作业的功能走向反面,而科学适切和有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则会让作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作业价值本身的讨论,必须建立在“怎样的作业”的基础上。“好作业”更加有利于发挥正面功能,“差作业”更有可能引发负面价值,这似乎不言而喻。因此,为了发挥作业的正面价值,研究如何设计高品质的好作业,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实施过程,则显得更加重要。

整体而言,学生作业时间长、睡眠时间少、作业负担重是不争的事实。作业各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作业设计质量问题犹甚,具体表现为:

作业功能:功能单一,认为作业主要是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

作业目标:缺乏目标意识,目标指向单一,且低水平目标多;

作业难度: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作业过多,而难度高的作业又远远超过学生身心特点和课标要求;

作业类型:以书面作业为主,类型单一,机械重复性作业过多;

作业结构:作业目标、难度、类型等的分布比例不合适,设计缺乏整体性、序列性;

作业差异: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作业;

作业时间:时间长,作业负担来自教师、家长、校外培训机构;

作业与教学:作业与教学脱节严重;

……

解决作业的问题,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1.不断完善教师作业观念,是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前提条件。

作业观念主要指教师对作业地位与功能情况的认识,包括作业是否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巩固知识与技能、培养习惯、发展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地位,等等。教师对作业的功能定位,会直接影响作业目标、内容、类型、难度、时间等,从而影响作业效果。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最认可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功能。其次,比较认同作业对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功能。最不认同作业能够“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作业功能的窄化,是导致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原因。

2.系统思考作业的各关键要素,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必要条件。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综合思考各个相关要素,包括思考作业目标、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必要性、作业可理解性等各个要素的情况。通过对教师作业设计时各相关要素与作业设计质量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回归系数均小于0.1,说明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各相关要素并不是单独对作业设计质量产生明显影响,而是通过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后,对作业设计质量产生明显影响。这充分说明,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像学科课程专家一样系统地思考作业的各个相关要素,需要系统地从作业目标、作业科学性、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差异等全方位思考作业设计,而不能仅仅考虑其中的某一方面,从而实现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特别关注某些关键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如果为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则需要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作业目标、作业选择性、作业多样性、可理解性等关键因素;而如果教师更加关注减轻作业负担的目的,则需要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作业量、作业难度等方面;如果教师是为了通过作业,全面达到既提高学业成绩,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减轻负担的目的,那么教师就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作业各个要素的整体性和结构性。

3.加强学校作业管理,是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保障机制。

目前,不能说广大学校不重视作业管理,但是学校在作业管理中体现出“有广度,缺深度;多想法,少实践;重形式,轻实质”等特征。比如,学校的作业管理更加关注作业批改的检查,而很少关注作业设计质量;又如,学校在作业管理中更加关注泛化的理念和观念层面的叙述,注重外在时间的控制,但是缺乏分学科、分年级的具体要求;再如,学校在日常的作业检查中比较关注批改符号、字迹工整、作业整洁等外在形式,而对于学生作业的结果分析、教师反馈诊断的方式缺乏关注,等等。

总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业负担,需要提升作业效果,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提升作业效果的关键因素。作业设计质量又受到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及学校作业管理水平的双重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作业能力是解决整个作业问题的关键前提。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转变教师的作业观念,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各个关键要素,还需要提升学校的作业管理水平,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师作业能力的专业发展活动,等等。其中,加强教师在作业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学校备课组或教研组的研讨,对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效果最为显著。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作业学校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作业
学校推介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