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写道:“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样的课堂,我们在与杭州市天长小学结对帮扶之后不期而遇。
过去,我们的课堂只指向“教”。每节课下来,教师手拿教案费劲地讲,而这样的课堂里,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成性,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个性发展、真实发展十分不利。
2016 年6 月,由时任丽水市副市长、景宁县委陈重书记牵线搭桥,我们学校与杭州天长小学结成帮扶对子。自此,天长小学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并重锤课堂教学变革,以此带动学校管理、师资培养、课程建构。四年来,10 余次的全面送教,5次的专家入校问诊,10 余次的教师外派挂职,天长小学的差异教育引领我们更好地发展。
记得有一次,天长小学的蒋军晶老师在我们学校报告厅上示范课。当学生一篇篇习作成文后,蒋老师让所有同学都站起来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他请了一位同学给大家念自己的习作。说实话,这位同学写得很不错。蒋老师对学生们说:“觉得自己写得比她好的请继续站在这里。”很多同学都马上坐了下去,只有五位还站着,蒋老师就请其中一位念习作。他刚念完,蒋老师说:“我要是你,早就坐下去了。”蒋老师的话刚说完,会场上老师们议论纷纷。不料这个孩子不服气,偏要和蒋老师理论自己的习作。蒋老师领着同学们与之一一探讨。课很精彩,因这个意外而更精彩。课后,学校语文组老师与蒋老师就这个意外深入探讨,大家不知道蒋老师为什么敢在众目睽睽下这么与孩子对话。蒋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从课前到上课,一直在观察所有孩子。而这个孩子,完全是可以深入对话的。我们请学生回答问题,不要仅仅局限于说出答案。学生间的差异,如认知、性格差异,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蒋老师的话深深触动在场的每一位听者。
四年来,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触动中,我们的老师变了。老师们现在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围绕学生的学,老师反观自己的讲,讲得是不是太多,讲得是不是足够清楚。老师们很注重问题的设计,让整堂课的“学”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老师对于“学习活动”的关注,让学生在课堂中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主动。
四年来,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触动中,我们的学生变了。学生不再唯唯诺诺,在课堂中敢于表达、敢于展示,更敢于质疑。有时,他们会围绕一个疑问争论起来,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读课文、一次又一次地实验,学习中所迸发的智慧火花令人欣喜。
四年来,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触动中,我们的课堂变了。我们引入天长小学的教学观察、教学会诊、量表评估、视频分析,根据学生个体间差异判断学的成效。我们的课堂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根据学习效果适时转换形式,并且趋向于多主体的互动对话。我们据此构建了“双主体‘学·导’会话式教学基本框架图”。
我们都喜欢把控课堂。可是,课堂理应是学堂。在不知不觉中,课堂中的我们反而有不少闲暇。善教者以不教为教,藏锋露拙,教是为了不教;能思者以大爱融学,峰回陡开,学是因为乐学。这是天长小学给我们的第一份帮扶大礼!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个性成长,我们还可以做什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天长之约,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