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华
·健康素养提升·
“健康素养提升”专栏导读
傅 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本刊编委会主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考验的不仅是国家应急救助能力和医疗水平是否过硬,还有国民卫生习惯与文明生活方式能否“过关”。衡量后者的尺子就是国民的健康素养。当今,国家对国民健康素养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在学术界有关健康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在受到重视后,具体如何做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在今年年初这个特殊的时期,本期杂志选择“健康素养提升”作为主题,希望在国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方面能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期首先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教研室主任王帆研究员等评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健康传播与健康素养。文章总结了发生在社交媒体广泛使用和处于全媒体环境之下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些健康传播的特点。随着社交媒体对于传染病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在健康传播中的定位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而新发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又带来了健康信息来源权威的摇摆与不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个体、政府部门、媒体应当以提高健康素养为切入点,提高新冠肺炎健康传播效果,并应当特别针对老年人和青少年两个群体开展疫情的健康传播。在每个人都有对此次疫情和健康素养切身体会下,希望这篇文章对读者深入思考公众健康素养提升有所启示。
去年在上海召开的“2019年健康城市国际研讨会暨健康嘉定论坛”,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也是我们上海的老朋友专门就健康素养作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报告。第一位是美国圣路易斯健康素养传媒健康素养干预、研究和评估高级顾问Andrew Pleasant博士。他站在全球化的视角,以及在实践上健康素养与现代社会如何有机地结合,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历程的角度介绍了健康素养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素养的“5E”方法,即合乎伦理的健康素养(Ethical health literacy)=有效(Effectiveness)+高效(Efficiency)+公平(Equity)+评价(Evaluation)。最后强调了把民众当作专家,及早地将他们纳入到健康干预行动中来,是提高健康素养的黄金准则。相信读者认真研读,会细品出不少健康素养的真谛来。
第二位嘉宾是欧洲健康素养协会执行主席、国际健康素养联盟主席Kristine Sørensen博士,她介绍的是“建设健康素养城市”。她从我们都知道的健康素养四个维度谈起,以全新的视角,从健康促进的价值观和实践论阐述了健康素养。首先是如何保证人们对健康信息和良好健康服务的可及性。第二是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的系统。第三在评估维度上强调了我们需要评估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适用于居民本人、家庭和社区;评估个人选择和社会选择的平衡性;评估卫生政策是否满足居民的需求;评估相应的经济负担。第四是呼吁政府要制定切合大众健康需求和健康行为的决策和服务,从而让大众真正的支持和应用到实践中。所以,一个健康素养城市,必须具备如下六大特征:①人人享有健康;②制定适用于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政策、战略和优先项目;③发展健康素养劳动力;④提供健康素养组织和服务;⑤提高居民健康素养;⑥创造健康素养环境。Kristine Sørensen博士的这份报告,让我们对健康素养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抓手,希望能在实践中给予读者帮助。
随着健康素养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的工作也从工具的开发转向开展不同人群健康素养的提升。以前的研究多数聚焦在慢性病病人、老年人和学生。在本期专栏中,我们选择了几类特殊的人群:在弱势群体方面,我们选择了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以及那些到城市来打拼的农民工;另外一类是对我们社会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公务员;再一类是对健康信息提供起关键作用的医务人员。尽管在研究方法方面没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但从中读者也许会体会到:把精准健康素养提升的策略和措施进一步精准化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战略门户,而且还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矣佳蓉等通过对2019年云南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中少数民族居民的数据进行分析,介绍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本省少数民族健康相关策略和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陈珉等对非上海市户籍的务工人员开展了健康素养调查,并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程度、来源地、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特征的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上面两类人群不同,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社会示范作用,他们健康素养的高度对于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显得尤重要。曹黎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公务员健康素养快速评估,其所得到的深圳市部分公务员健康素养状况对我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者对这部分人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且他们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快速评估,在方法学上也有很好的启发。
最后一类是和我们健康素养提供最为直接的人群,即医务人员。他们是居民获取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他们自身的健康素养水平就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对疾病预防和管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张世怡等在吉林省二、三级医院开展了医生慢性病防治素养的调查,从而为制定针对医生群体的健康教育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敬告作者
1. 本刊稿件一般不退,敬请自留底稿,不要同时一稿多投。
2. 稿件从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同时许可本刊转授第三方使用。
3. 本刊作者应保证来稿中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并将对此承担责任。
4. 对于上述合作条件若有异议,请在来稿时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
本刊编辑部
10.16117/j.cnki.31-1974/r.202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