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春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人们逐渐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从而引发人们对于健康更多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有着许多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用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对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健康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面对新的严峻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人民健康顺应了时代需求,强调要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号召全民健身,大力支持体育运动等等,指导了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重要场合多次提及人民健康。在世界卫生大会开模式上的致辞;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在考察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规划馆时的讲话;在十九大报告中;在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国际奥委会主席、中国体育代表团等各种人物的会面谈话中;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等等都有谈及人民健康。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始终把人民健康牢记在心,把人民健康融入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将人民健康“优先发展”,当作“重要标志”,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发展。
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在近些年来的建设和规范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同样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食品安全事件、假冒伪劣药品、医疗事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等,这些问题是民生大事,关乎人民健康,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回应了时代的需求,稳定了人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繁荣,不单单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上的发展,还关乎人民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1]。什么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昌盛和一个国家的富强,毋庸置疑,是通过人民表现出来的,只有健康的人民才能建设昌盛民族和富强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372。生命重于泰山,既要做到治病救人,又要注重人民健康,就是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于人民来说,治病是暂时和短暂的,健康才是长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做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守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共建共享,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便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依靠人民,保障人民的健康,发挥人民主体力量,是党和国家不可忽视的任务和责任。党和国家要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处处为人民着想,不做不利于人民健康的决定或行为。
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人民健康就是全面小康的组成部分,是重要内涵,没有人民健康,全面小康就谈不上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370。全面小康意味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各方面都得到有效保障,包括人民要健康。健康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关乎家庭生活水平,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同样影响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的建成。
全民健康,重点在全面,关键在人民,核心是健康,其实现条件是多方面的。人民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生活在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社会、健康的国家、健康的世界之中。部分无法代表全民,全民健康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一个人的不健康可能会引发其他人的不健康,甚至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因而要实现全民健康,就要调动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健康社会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并且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全民的健康。
人民群众如果失去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强调,对待疫情,要做到“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3]。对于人民来说,生命神圣而不可侵犯,不管在什么时候,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不仅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负责,同时社会和国家要首先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有摆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方面来说,便是个人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吃野生动物、参与“黄赌毒”等等伤害自身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现实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假冒伪劣的药品问题、生态污染问题等,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进一步威胁。
习近平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宗旨意识转化成为民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强调要加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完善和监管,对于假冒伪劣的药品问题,强调生产的药品要满足群众对于廉价、高效、优质的药品的需求,杜绝假冒伪劣。关于生态污染问题,习近平认为生态污染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态健康,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4],因此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对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要建设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健康中国,在蓝天绿水青山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6年,习近平在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2]372。如今这种观念已经融入我国的健康体系中,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大健康观和大卫生观,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部署,这个“大”体现在多方面、全方位、全周期,更体现在长期的规划下考虑和保障人民健康。
在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倡议下,个人应该注意规范行为举止,积极锻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倡全民健身,重视体育运动,号召全国人民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在具备丰富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同时,拥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躯,每个人都应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去,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
在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指引下,逐步形成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环保、绿色、无公害……这些健康的词汇是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一直强调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等等环境污染,制约绿色发展的进程,不解决这些问题,人民健康就得不到保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础,便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不能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环境的破坏,提倡绿色发展,推行大健康理念。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治理环境污染的举措,包括河长制的实行,清洁乡村,垃圾分类等等,才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
在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指引下,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满足人民多元健康的需求。在多元化的社会,人民对健康也有多元的需求,“大健康”追求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追求的是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和道德等方面的健康。“大卫生”正是为这些多元化的需求服务的,强调建立卫生体制,完善公共卫生制度,满足了人民多元化的需求。
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点领域,有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等相关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都有相关的论述和指导。
对待食品安全领域。不仅标准要严谨,监管要严格,处罚要严厉,问责要严肃,而且要严防源头,严管过程,严控风险。近年来,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等等食品事件,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社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所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待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人民群众健康、社会秩序稳定都产生严重损害,其结果往往难以一时控制的。像非典便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非典虽已过去,但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等,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对待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提出我国医保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虽取得重要进展,但仍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药品安全,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近些年来,我国“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药,人民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还面临着一些巨大的、艰难的挑战。但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在严格管控之下,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任。我们广大的医疗工作者,始终奋战在保卫人民健康的第一线,为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保障。人民的背后,一直是有强大的国家和政党做后盾,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集中国家力量,依靠人民,依靠优越的社会制度,共建共享共抗疫,保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健康。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5]健康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是整个人类的事。中国一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和践行者,而习近平也一直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面对突发的风险挑战,各国应该携手应对,共同建设和守护美好的地球家园,呼吁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的相关论述,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向全世界彰显出中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