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业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

2020-01-02 10:09胡发龙柴强于爱忠陈桂平谢军红樊志龙殷文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农学研究性基地

胡发龙,柴强,于爱忠,陈桂平,谢军红,樊志龙,殷文

(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兰州 730070)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1]。近些年,各高校围绕素质教育主题,展开了面向结果与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并重、一般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等诸多教学改革的探索。然而,对于实践性质教学的定位还不是很清晰,尤其对于实践性教学开展形式的研究相对薄弱[2]。农业类高等院校中农学专业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领域相关的科学,其目的是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兼学术型的卓越农学人才,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然而,受教学条件以及农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农学专业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多延用传统的社会调查、参观实习等形式开展,而对于如何系统性进行农学实践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探究常被忽视。本文通过阐述农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性教学特征,探讨依托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以期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1 农业类高校农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应用型为主、兼学术型的卓越农学人才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4]。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几乎成为唯一重点,这种模式尽管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农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5-6]。另外,农学专业课程中单纯理论知识的教学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更难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特别在进行专业课程如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教学中,学生对作物播种、田间管理、作物形态识别等生产常识并不了解,因而加重了其对课程知识体系理解的困难程度。

为了使学生具有一定专业背景,部分高校开设了综合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消化的情况。但该种实践教学往往滞后于理论教学,甚至与理论教学脱节,导致学生既有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造成理论知识空洞、复杂和难于理解的情况普遍发生,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频频出现死记概念、理解不到位、分析不全面的现象。当然,有些高校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也配套了相应的实验课时,以此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技能的培训加强知识“学”与“用”的结合。但由于试验场地受限、学生出行不便和教学器材不易移动等困难,很多实验内容仅设置在实验室内,使学生实践教学受到了限制,难于及时跟近作物生产各个环节,由此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碎片化、不系统的严重后果。

以理论联系实践并以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提升农学专业教学质量,需要重视将理论与实践创新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 研究性教学内涵及其在实践教学上的重要作用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于教育目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农学实践活动目的而言,教学方法的选用需要满足将教学的中心从教学内容转到教学对象——学生上,并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转化到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上来。而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9],符合实践教学方法要求的条件。

研究性教学强调创设与现实相近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适应能力,并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将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具体而言,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将课程的内容转变成生活、生产或科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11]。

在农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提出综合性专题,引导学生自愿地确定研究方向,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研究问题,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个人综合能力[12]。就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说,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研究或者个人独立研究等形式,学生根据需要到图书馆、实验室、教研室等场所,或者深入试验基地开展系统性研究工作。在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以实验实习报告、科研训练结题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作业”,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增强社会责任感、开拓知识视野、增长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3 依托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农学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针对农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而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理念的运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成效转化。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除老师与学生参与外,教学场所选择是制约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先进农业科技的集合中心[13],其科研项目实施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可为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3.1 为研究性教学开展提供场所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可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硬件和软件服务。通过专业实习科目建设,增强学生参与式学习,使学生及时跟近田间物候、作物生长以及农事操作等关键生产环节,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在科研试验基地的教学实习,可真正掌握教学内容,系统把握本专业特点,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因此,科研试验基地是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平台。

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面向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验基地有3处,即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甘肃农业大学武威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以及作物生产实训园,承担旱作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和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科研项目,年度可接纳实习人数达到120人。2018-2019年农学专业本科生总人数为219人,其中83%的学生在科研试验基地进行研究实践。

3.2 聚焦学科前沿,保障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性

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指导教师引领学生了解最新科学成就、各种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各学科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走近学科前沿,深入到学科研究领域,进而培养其创新和探索精神。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上众多科研任务都聚焦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可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接近农业生产实际,深入农村和企业了解现代农村和企业的经济、文化情况。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试验基地的研究任务,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改变自身思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教学有力培植了学生利用专业技术服务农民的思想,增强了他们学农爱农为农的情怀,可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3.3 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与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农业试验基地整个农事环节,对多种作物的生长过程、农田管理技巧进行掌握,可获得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物的观测记录、研究分析,可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可提高其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这样使学生更具有积极性,并能加深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印象。此外,教师通过完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规范实践课程各教学环节,改进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实践技能。

4 展望

科研试验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参与基地的科研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示范与推广,可培养其勤奋、朴实、严谨、创新的学习作风,树立学农、爱农、心系农村、献身农业的思想,提高其适应生产、适应社会的能力。在科研基地上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自我管理意识、自信心、责任感得到增强。同时,科研基地上开展研究性教学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复杂操作方法,而是探索新的最佳操作方案。学生在试验基地实践活动中与同龄人或者老师交流时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现自己才华;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畅所欲言,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利于提高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农学研究性基地
《农学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我的基地我的连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