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初中生健康行为策略浅谈

2020-01-02 10:17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李加前
家长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德育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 李加前

一、有关学生健康行为的概念界定

(一)体育学科的KAP理论模式

KAP理论模式,即知、信、行理论模式,是有一个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理论模式,如果要让人产生行为或者改变行为,那么知识的普及往往是基础。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对于一件事情会建立态度,也就是信念,在此基础上,行为的产生便有了铺垫、有了方向、有了动力。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体育锻炼和健康知识,改变学生对健康行为的认知态度,并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进而让学生形成健康行为模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健康行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健康行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增强、锻炼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维持、增进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提高广大学生健康的意识,改善广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让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养成健康行为,并以此提高学生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而开设各种体育活动课程。

二、初中生健康行为现状的分析

(一)忽视情绪调控

现如今的体育教师,更关注于学生的跑、跳、投等体育运动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也是针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能否达标。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对学生体育运动时情绪的调控能力。针对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绪,教师或是对学生斥责或是置之不理,往往认为这是学生不想参与体育运动的表象。情绪在学生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有心理情绪,还有运动极限产生的生理情绪。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正确地认知学生在体育锻炼时,情绪可以发挥着激发、组织、维持和导向作用,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可以调控自己的情绪,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二)忽视社会适应

初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体育健康知识普及,让学生可以科学运动、健康饮食,同时在体育锻炼中让学生可以调控自身的情绪,维持自身积极的运动状态,促进学生自身健康地发展,以此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自身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性。这也造成了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造成了学生性格怪异,步入社会后,也无法融入社会生活,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都会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容易引起病态心理,做出超乎常理的事情,或更为严重的社会报复心理。

三、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可行性策略

(一)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健康行为教学素养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和专业素养。在学生面前树立健康的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发挥“教师榜样”的行为力量。同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体育计划,开展合理的体育活动,以KAP理论模式以教学指导,除健康行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运动能力的锻炼外,更注重学生对健康行为情感态度的坚信,以更好的健康行为来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二)宣传健康知识

现如今的体育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体能运动,缺乏对学生健康行为的教育,这也让现如今的初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认知。再加上现如今生活条件的改善,初中生经常性地挑食厌食,遇到喜欢吃的食物,喜欢喝的饮料,不注重节制,暴饮暴食,还经常吃街边小摊、垃圾食品等,更有甚者会在夜市小摊撸串、抽烟喝酒。学生的这些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不良嗜好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因此,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运动锻炼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更要向学生宣传健康知识,并介绍一些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危害的食品或行为,让初中生对健康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例如:一些初中生,在小小的年纪却沾染了吸烟的恶习,这些学生,不仅违反了校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不良的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炸弹”。中学生吸烟,更多的是出于好奇,或受其他人的影响,如父母、社会不良青年等。因此,教师要在向学生宣传健康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图片或短视频等,宣传一些学生经常见的、可能会发生的、不自主就会染指的不良习惯危害,给学生一些警示,让学生面对这些“恶心、渗人”的画面“知难而退”,最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饮食卫生,都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

(三)体育渗透德育

有这样一句俗语形容教育:“智力教育不到位,步入社会,学生属于半成品;体育教育不到位,步入社会,学生属于残废品;德育不到位,步入社会,学生属于危险品。”由此可见,“半成品”的学生还可以勉强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但“危险品与残次品”,只能被社会时代淘汰。在对初中学生进行体育健康行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同时,要对学生思想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让初中学生树立学会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合作关系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以礼待人的融洽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自信且勇敢的精神。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的功能,要德育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既要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也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良好行为的培育和养成。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渗透德育,给予那些先天运动条件差的学生鼓励,让他们对体育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态度,树立健康运动信念,克服运动锻炼过程中的困难,进而在不断的运动锻炼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

(四)家校合作,共教共育

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朝夕间就能够完成,也并非学校单方面教育就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学校,是学生健康习惯学习的场所,家庭,才是学生健康习惯实践的地方。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当今,学校的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的基本前提,就是学校要重视与家庭的合作,实施共教共育。以此实现,在学校,学生可以接受正确的健康行为教育,对健康行为产生正确的认知;在家中,学生可以实践自身认知的健康行为,如,营养进食、科学休息、合理运动等,家长实施监管与督促,在家庭条件允许下,还可以与孩子一同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健康行为的快速养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如今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体能运动的同时,更应该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前提,以KAP理论模式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与社会适应能力,在实教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宣传健康知识,同时,实施家校合作,共教共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体育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