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燕
(安徽大学 幼儿教育集团,安徽 合肥 230031)
“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究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系列活动。其主要理论来源于“设计教学法”,同时吸收了瑞吉欧的技术手段,诸如记录、重温、主题网络的编制、对图像语言的重视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高举“以儿童为中心”的旗帜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无情的批判。在杜威思想的影响下,杜威的学生克伯屈于191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了《设计教学法》,倡导这一新的教学模式[1](P8)。它主张废弃班级授课制,打破学科界限,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教师的任务在于利用环境以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帮助儿童选择活动的材料,教师是活动的提供者和参与者。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正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
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教师预设的比较多,幼儿生成的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探索和自我表达比较少。而探究性主题活动则更支持幼儿自发生成、自助探索、自主建构、自由想象和自我表达。幼儿的兴趣点引发了主题的生成,幼儿的一个一个问题又促进了主题的进一步拓展,当幼儿被自己的问题推动和激发时,他们自助探索的愿望也更加强烈。同时探究性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探索中的体验、想法和对策等。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体验着自助的喜悦、感悟着自信的力量、分享着自我表达的成功。
首先是主题网络的开放,探究性主题活动随着幼儿兴趣的不断产生,主题不断向外拓展延伸,幼儿在探索时各自强烈的动机使他们对不同的方向、途径进行取舍,也使自己变得更加敏锐和更具有选择性。其次是活动环境的开放,探究性主题活动打破了班级和幼儿园的围墙,让幼儿不再局限于活动室里寻找答案,他们不仅跟随着老师和父母,走向社区和每一个探究的现场,而且还学会了和成人一起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探究性主题活动还打破了师生之间授与受的关系,建立了开放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够蹲下去和幼儿进行平等交流,注意幼儿的兴趣所在,尊重他们的选择。
幼儿园探究性主题活动与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幼儿的探索、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地营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建构知识,他们还会将一块蓝布变成大海,一个纸箱变成一幢楼房,各种废物变成一个个娃娃。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成长。(四)综合性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比较强调活动的综合性,这种综合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综合,而是幼儿多重感官的感知、多种经验的整合和表征方式的多元。比如在探索“声音”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使用了绘画“语言”,并整合了影子游戏和戏剧表演等多种“语言”进行深入细致的尝试和表现。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扩展涉及天文、地理、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他们几乎是用整个心灵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主题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幼儿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兴趣,他们喜欢探索生活中的事物,自主发起各种活动。教师选择的主题通常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生活的环境是主题的重要来源,这些来源于环境的主题既包括即时发生的趣事,也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人文或科学现象[2]。主题可以由孩子,也可以由教师提出,然而,不论方案来源于何处,都离不开教师对孩子一言一行所付出的关注,包括孩子没有说的与没有做的。比如“牙齿”这个主题就是因为一个孩子的乳牙自然脱落后,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好奇和议论,从而引发了一个持续两周时间围绕人的牙齿开展的主题活动。教师对幼儿谈话内容与兴趣点的把握和关注,是促成主题活动生成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选择主题应考虑到主题要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切实可行,至少有一些孩子熟悉这个主题,能就这个主题提出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可以好奇地、全心全意地投入探索,去体会和体验一些角色,分享意见与经验,学会解决问题。假如方案的主题超出幼儿的实际生活,那么许多问题、想法、点子与计划的进行就会依赖教师与家长,幼儿对主题的探索与认识就会受到限制。
一旦主题确定下来以后,教师就可以与孩子一起群策群力,进行主题网络的编制。所谓主题网络是一种由许多与主题相关的小子题编织而成的放射状的图形[1](P15)。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根据幼儿在主题讨论中的经验和问题先制定一个初步的主题网络,开始时,最好尽可能多地收集多于实际教学所需的想法和小子题,然后,在实际实施中根据幼儿的经验,认知进行调整和补充。主题网络实际上是为主题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泛的框架,它并非等同于对所实施活动的计划,它强调的是对所涉及主题的相关资料的积累,以及对可能涉及问题的预测。目的是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为幼儿提出问题提供导引。
主题网络的编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分享;二是围绕资料讨论下一步值得探究的、与主题相关的次级主题;三是在主题实施中不断对主题网络的扩充,直至活动结束时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网络图。
在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中记录手段被提升到异常重要的地位,并得到广泛的运用。因为要提高活动的生成性,就必须随时记录幼儿稍纵即逝的灵感;要使幼儿的探究深入,就必须记录他们的观点;要使学习的过程可见,就必须记录他们探究问题的过程;要更深入的了解孩子,就必须记录他们活动的细节;要展示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就必须记录他们的作品[3](P4)。
记录的手段有多种,既有教师的记录,又有幼儿自己的记录。它包括在活动的各阶段幼儿所形成的作品;展示工作过程的照片;由教师或其他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成人所做的评论;对幼儿的讨论,评论和探究活动所做的记录;父母的评论;录音以及录像记录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文字、录音、照片、影像和作品对幼儿的探究过程进行记录,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寻求用最恰当的方式记录有价值的东西,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也为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重温”提供前提。
“重温”是为幼儿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提供一个经验分享的机会,这种分享是为促进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以使得基于个体所建构的经验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从而扩展每个个体的经验水平[4](P186)。
“重温”的内容包括:借助对幼儿先前设想的记录,当活动告一阶段时,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重温”的机会,让他对照自己先前设想和实际完成活动的情况;幼儿相互之间交流在探究性活动中所遭遇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或者印象特别深刻的事件,这既可以是组内成员的分享,也可以是不同小组成员的分享;对作品的重温,幼儿可以介绍自己作品的形成过程,作品的成就以及鼓励其他幼儿对作品进行评价等;重温录像以及发现值得关注的细节,探究幼儿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幼儿的朴素理论等。与传统课程的区别在于,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更多的是用分享来代替教师的评价。一个活动的终结,更多的是以经验的分享终结,在这个阶段,幼儿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在之前的活动中所获取的成果。而教师主要以欣赏这和理解者的身份出现,尊重幼儿之前观察和探究中所取得的成果[5]。
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办者为他们在世界各地进行的幼儿作品巡回展,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其深刻的含义在于:儿童虽不能像成人那样运用纯熟的语言,但儿童表达自己及对世界的认识却是独特的,多样的[1](P67)。因此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甚至表达某个抽象的概念,其中幼儿的图像语言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一共实施了十多个主题活动方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语言的表达机会,使幼儿创造性绘画语言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应该说是介入此项研究之后,我们才如此亲切地、零距离地与幼儿交谈他们的作品,倾听记录他们在图像语言中表达的所思、所想,那一刻我们仿佛推开了通往幼儿心灵世界的大门,在分享他们奇思妙想的同时,更为童心世界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感叹不已。
在“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是孩子们自己寻找危险信号。其中有一幅画是红色箭头的黑栏杆,栏杆上有一个小人,画面线条非常简单,孩子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爬栏杆很危险”,箭头涂成红色是因为“碰到栏杆箭头会流血的”。还有一幅画上只有两只很大的手,孩子告诉我们:“用手推人很危险”。另外一个孩子用红色蜡笔在纸上乱涂一气,这位以传统眼光来衡量属于绘画技能很差的孩子却告诉我们:“红色是着火了”,涂得乱七八糟的线条是因为“火太大了”。你能说这不是一幅抽象画吗?幼儿的新奇创意与现代艺术原本就是相通的,假如不和孩子交流,而将其当成“胡乱的画”弃置一边,那我们可能永远都培养不出真正的艺术家。
“汽车”这样一个经典的老主题如果赋予其新的内涵,教育的价值也会全然不同。我们在“汽车”主题活动中看到了这样一幅作品,有一个孩子画了一个“洗鸟车”,车上立着两个像烟囱一样的大管子,“小鸟从这个管子飞进去,洗干净以后再从另一个管子飞出来,然后就干干净净的到蓝天上去了”。在两个烟囱中间还画了一个像发射炮一样的东西,他对我们说:“这是专门打苍蝇和蚊子的,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苍蝇和蚊子不是,它们要敢来洗澡,会被发射炮打死的”。我们又问他,洗鸟车下面画几个筐子一样的东西是干什么的呢?他说:“这是垃圾桶,打死的坏虫都会落进去的”。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心迹在他创造性的图像语言里毫不矫饰地宣泄着……
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恐龙”主题中,探究食草龙自身具备的防御功能时,一个新的次级主题又生成了:战争与和平。当时国际社会局势动荡,部分国家不断爆发武装冲突,那些失去家园背井离乡的平民,让这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为之心痛。于是突发奇想为他们设计防护装备:穿上象小刺猬皮一样的衣服,敌人就靠近不了;上面带按钮的衣服,只要按一下炸弹就可以弹回去;还有像太空服一样的衣服,可以让困在浓烟与火焰中的人飞出来……这一幅幅作品,寄予了孩子们祈盼和平的美好心愿。在一次次令人惊喜的发现里,我们分享着孩子们的智慧与潜力,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幼儿和幼儿的作品,学会从他们最稚拙的线条里、捕捉童心世界精彩斑斓的内容。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将活动权全部还给了幼儿,由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活动内容、方式和方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建构活动的某些规则,这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
探究性主题活动还为幼儿营造了宽松且充满尊重的活动氛围,教师能尽量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质疑和释疑,促使幼儿产生持续不断的探索欲。因为相信孩子能行、赏识孩子的“逻辑”,才使幼儿有了拓展自我的空间,从而变得乐于探究、勇于质疑、真正成了活动的主导者。
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开展,也使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教师的视点开始更多聚焦在幼儿身上。过去更多关注教育活动的计划如何实施,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教育任务是否完成等。现在教师时时在关注和倾听孩子的心声、揣摩孩子的需要,力图在尽可能理解孩子需要的基础上,推动他们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对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有了更多的研究和思考。她们在活动中与幼儿一起成长着、发展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贯彻深入,使旧的课程体系面临变革。为了改变幼儿园课程高结构化,以教师预设为主的局面,安徽大学幼儿教育集团在其下属10所分园里,开展了为期近两年的“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实践探索研究,旨在适度开发低结构化,以幼儿生成为主的课程模式。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在培养幼儿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它以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价值为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