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从研学旅行的含义上来看,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宿食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由此不难看出研学旅行以其特殊的活动形式,成为当下深受各个中小学学生和家长热捧的学习新知识,掌握生活技能的兴趣课堂。在解决办好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更具有青少年阶段的针对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奠定期,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青少年阶段的学生为未来在各高校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学科思维,培养学科兴趣,养成学科专业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于中小学生及其今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对于思政课的看法,听课质量的高低,有着引导作用。将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或者课堂方式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育和共青团的团组织活动中,有利于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旅行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在不久前,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由此可见,如果能够充分借鉴利用好研学旅行的课堂学习模式,将其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在教学实践方面就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两大问题。
研学旅行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在旅行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见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我国当前青少年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新版教材,“人教部编版教材”主要目标是针对青少年的道德培养,法律素养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尽管现代的传统课堂能够保证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运用网络的多样化课件和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宪法法律相关知识的引导学习。但是就课程的带入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夯实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言,研学旅行的课堂模式无疑是更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宿食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那么首先从含义上看,研学旅行的教学模式是可以融合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的。其次,这种走出去的方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坐着学知识所不能够比拟的,它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性,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它旨在给予教师与学生更多的灵活性空间供其创造,关注师生在研与旅相结合过程中的共同构建。”从研学旅行的谋划阶段开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最后,研学旅行的教学模式是在探索中求知,在已知中验证,在合作中成功,容易给受教育者带来成就感,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喜爱。
研学旅行重在研学而非旅行,所以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和课程设计上都有着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要求,是有的放矢,在教学设计上与传统的思政课堂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互补互助。“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活动,它既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一种研究性体验性学习,更是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的集体性学习活动。”在设计、实践、总结三个大的环节上,始终都是专业分工,多方合作的行动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比较,单从课程设计上来看,研学旅行的设计所需专业更全面,它不单单是要求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们在课程开始前要进行课程教研,拿出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案,还要与旅行方面的专业人员,如相关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研学基地的工作人员,心理学行为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合作,并且征询参考学校学生的家长代表的建议。在活动过程中,从学生参与实践或者课堂表现来反馈课堂效果,同时在活动中有意地引导受教育者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采用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的体验模式,运用自然、科技、人文各方因素在活动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衷地产生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会运用法律法规知识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符合社会国家对青少年的各项能力培养,自我素养的要求。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今时代,教书育人不再是狭义的知识传授与技能习得,而是以人为本,从生命发展的角度,立足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培养社会人的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和探讨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方面既能够结合研学旅行的特质,也能够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处。当前中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科技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科技进步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信息接触量和储备量的飞速增长。在教育教学方面,传统课堂的吸引力提升逐渐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同时网络上的一些思潮、舆论和碎片化的知识,也容易对还处在对所处社会和国家情况一知半解阶段的我国青少年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形成能够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在能力培养方面,无论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还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都多次提到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新时代的中国学子不光要有灵活的头脑,坚定的信仰,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勇于吃苦的精神,敢于拼搏的勇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很难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在无数的劳动创造中教育影响到中小学生,所以需要在新的时代中,运用学习并且掌握好研学旅行的教学优点,善加利用,造福于我国的青少年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