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综述

2020-01-02 06:4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殖青少年研究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与信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青少年时期是人性发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生殖健康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与下一代的人口素质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资助下,自1998年开始在第4周期(1998-2002)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中开辟了青少年生殖健康项目,也开启了国内学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青少年生殖健康项目、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项目、欧盟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项目等国际项目的合作与实施,对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有着积极的促动作用。可以说国内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的兴起也受益于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

该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根据研究性质和内容分析梳理如下。

1 政策性研究

国内学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政策性研究主要有:郑晓瑛等对中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进行了调查,以基础数据报告的形式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1]。许洁霜等对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政策决策和实施的定性研究。分析了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政策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青年参与”的程度和方式[2]。后又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政策的过程及实施可行性进行了案例研究,并对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政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2 理论性研究

国内学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理论性研究主要有:陆艳平对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干预研究,构建了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提出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潜在因子,即生殖环境、生殖知识、生殖态度、生殖行为[3]。陆艳平、吴汉荣对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2011)。余小鸣等对中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况及效果进行系统评价(2012),建议加强发展建立以理论为指导的、全面的、并有良好评价指标体系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框架[4]。冯宁建议国内对青少年的年龄界定应与联合国系统的标准相一致,即:将青少年年龄界定为10~24岁(2014)。杨雨帆等用德尔菲法构建大城市青年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15~24岁青年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该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和干预材料的开发(2017)。

3 实践性研究

国内学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应用性研究。涉及领域如下所述。

3.1 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程怡民等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进行了研究(1999),认为当时中国青少年现具有的性知识程度较差,获得性知识渠道也不够理想。倡议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研究与工作。齐玉玲、唐维红早在1999年对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陈仙君在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2005)。代国红、杨勤等进行了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服务利用状况调查(2005);丁菊红、汤军等对江苏省青少年生殖健康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研究(2006);党绍林、丰琅对男性青少年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2007)。王丽卿对湖北省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及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2011)。张志红等采用面对面个人深度访谈的定性调查方法探讨了社会变迁中青少年生殖健康存在的问题(2011)。张鹏博士对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性相关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011)。鲍冬红对安徽省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2017)。崔雅杰、宋海媛对杭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性与生殖健康咨询热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2018)。何丽芸等对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中学生生殖健康的知识不足,性安全意识缺乏。建议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从小抓起,应推广“医教结合”模式,对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满足需求和可及的服务[5]。武俊青等对中学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2019)。徐晓莉等对上海闵行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现况及对策进行了阐述(2019)。

3.2 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需求研究

刘宁对青少年传递性健康信息和知识进行了探讨(2003)。周幸等对青少年性知识及避孕服务获得的渠道、方式、内容以及得到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2004)。冯素娥、李艳梅对黄埔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基本需求、行为模式进行了调研(2005)。冯宁等对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2009)。娄洁琼等对上海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与态度现状进行了研究(2016)。

3.3 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研究

3.3.1 干预现状研究

余小鸣对澳大利亚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现状进行了阐述(2001)。张德英等在对我国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的现况调查中,对妇幼保健机构已开展服务的适宜性、可接受性、有效性以及服务提供者对青少年特有的敏感性和服务态度进行评价(2003)。倡议尽快发展制定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和规范。吴静等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干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2005)。陈华、郑晓瑛对未婚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治疗服务需求和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进(2011、2012)。张波从社会工作介入角度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及干预进行了研究(2015)。李红梅从健康教育角度探究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措施(2017)。

3.3.2 干预措施研究

梁霁针对避孕套可得性与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了研究(2002)。周建芳就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2002)。赵泉实施了通过因特网在青少年中实施性及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2004)。余小鸣等对中国4城市青少年生殖健康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2004)。周庆芝、张江生等开展参与式性健康教育唤醒流动人口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研究(2006);吴静对青少年性健康行为形成的早期干预模式进行了研究(2007)。冯宁等对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适宜形式研究(2008),对城镇青少年对青少年友好服务特征喜好进行了排序研究(2014),对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友好型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的干预情况进行了研究。沈洁等利用新媒体平台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求识别进行探索研究(2016)。钟羽西、杜莉探索社区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新模式,以期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对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青少年生殖健康水平(2018)。郭未、张本波通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应用对西部地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提供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开展性教育和相关咨询是解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2015)。

3.3.3 干预效果研究

吴静等对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效果评价做一综述,对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出借鉴性建议(2007)。余小鸣、李游等探讨发展以青少年为中心的适宜服务方式,对青春期门诊服务的实际利用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建议结合中国国情推广青少年友好服务的理念与模式(2005)。王筱金博士对上海市青春健康促进项目进行了效果评估(2006)。高尔生对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的干预决策效果提供了证据,并对今后发展和研究进行了决策思考(2010)。马星对青少年性生殖健康教育及其短期效果进行了评价(2018)。

3.4 不同群体的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

近些年该领域学者开始对不同群体的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了关注和研究。如:庞成等对建筑工地未婚男性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研究(2011)。王洋对西部农村留守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现况和干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2014)。胡琪、张苹对上海市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知信行及家庭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为制定流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2014)。冯宁等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认知和行为进行了定性研究,为开展农村留守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项目提供依据(2015)。齐文娟等对听力障碍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城市和农村地区听力障碍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获取途径和障碍,为加强听力障碍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2018)。

4 结语

国内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呈区域不平衡状态。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关注的早,研究范围也比较广,从青少年生殖健康现状、问题到对策、干预以及干预效果评估,研究的比较全面、深入。例如北京、上海、深圳青少年生殖健康促进政策及实施力度大、支持项目多、政府重视程度较高。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对青少年生殖健康不够重视,研究较少,缺少对区域内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的整体把握,有针对性的干预就更少。因此,鼓励学者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是学界、政府及非政府组织需要重视的问题。

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视角较窄。生殖健康研究应涉及多个学科,共属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研究的领域。青少年生殖健康不单单属于卫生健康领域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更是全社会都要重视的问题。例如:青少年对性及生殖健康的态度,可以从社会学视角加以分析;面对近几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病例增多的现象,可以从伦理学视角加以分析;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可以从心理学、人际沟通与交流的视角加以研究;青少年生殖健康涉及疾病问题,需要从医学角度加以研究等等。

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缺少系统性。目前,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多数是在项目支撑下开展的,项目注重实施效果,项目结束意味着研究告一段落。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分析,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主要内容如上文所表述,整体看来,一是理论性研究较少。例如:关于青少年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指标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评价量表。二是政策性研究不足。例如:对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干预,政府该处于何种角色?具体谁来实施比较好?如何科学合理的干预?都需要政策性研究支持。三是应用效果研究不足。对于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干预的效果评价,采用何种评价体系,达到何种效果属于干预成功,有些问题需要学者们深入研究。

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总体不足。首先,研究机构不多。目前,国内研究青少年生殖健康的机构主要有: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和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其次,系统研究人员不多。青少年生殖健康方面研究发表文献在3篇以上的学者有20多人,其他人员多为临时性研究,未做深入、长期性研究。再次,研究产量不多。目前在中国知网关键词检索“生殖健康”并含“青少年”共有140篇文献。其中期刊118篇、国际国内会议6篇、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11篇。

综上所述,从近些年艾滋病在青少年间传染呈上升趋势来看,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需要更多学者进入该领域,需要学者和社会乃至教育部门正视的问题,不要因为这一研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避讳范畴就涉入少或不涉入,不要因为研究困难就不研究,我们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做长期、系统性研究。目前我国已经有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希望从事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能够将其工作中的普遍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文献形式分享给更多人,用于指导实践。

猜你喜欢
生殖青少年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青少年发明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让生殖健康服务惠及全社会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