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从我国科技哲学的发展轨迹来看,该学科本身就经历了比较独特的历史过程。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西方科技哲学就已经在我国崭露了头脚,但是在后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实我国的科技哲学都没有很明显的进展。但是在21世纪之后,我国诸多学术领域中的研究都得到了极为丰富的成果,而这正是归功于科技哲学在学术界中强大的包容能力,使得我国的科技哲学逐渐具备了中国的学术风范与特色。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科技哲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但是同时也可以将科技学科分解,它便可以被拆解为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以及工程哲学等等。
在科技发展中,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学科的分化,或者是综合的步伐会随之加快。因此导致各国家的新兴学科层出不穷。在科技哲学发展的初期,现代的物理学科提出的哲学问题对科技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微观的物理学在学术界中出现的新发现渗透到了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中,并且在这些领域中都产生了学科层面的分化、综合,从而促使当代的科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整合[1]。
从科技哲学的本质来说,现有的科技哲学的形成其实是其自身不断发展后的自觉化、系统化以及社会化后的产物,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反思自我的一个结果,在西方深受科技哲学影响的学派主要是逻辑经验学,如果从根源上来说的话,逻辑经验学其实属于逻辑实证主义中研究科学的认识论,或者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理论。因此,科技哲学对世界上的诸多学派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而已也更是如此[2]。
在21世纪的初期,人们更加偏向于以全面的眼光、辩证的态度去看待科学,更加努力的希望科学能够与人文主义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界面,在这种大背景下,号召科技就是万能的,技术决定一切的言论观点都受到了批评。从一方面来说,高新技术的改革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是推动21世纪初期世界格局演变的基础动力之一,因此高新技术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受到了重视,甚至人们将高新技术称之为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科技的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科技的发展其实是很依赖于社会系统的,只有社会系统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科技的发展,而这也说明,只有社会的需求才能够推动科技哲学的未来发展。
关于未知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一般在思考层面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哲学色彩。当对未知领域的实证性资料或者事实材料不够充足时,哲学思维中的原理以及分析方法都更具有适用性,同时也具备了更高的指导性以及战略性。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曾提出:“我们要熟知人类的思维发展过程,也要熟知不同时代所出现的对外界普遍联系的见解,而这对理论性的自然科学都是很有必要的,正因如此,才为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搭建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原则,”而在哲学领域中,过去曾经提出的、已被人们所熟知的命题,时常在善于研究理论的自然科学家处以全新的智慧出现,甚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受到了人们的追捧[3]。
我们关于世界、关于宇宙所要学习、所要熟悉的知识内容还有很多,比如我国的研究学者曾提出21世纪初关于科学的四大谜题就围绕着宇宙与科技来展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发现,原来宇宙中的重子型物质也仅仅占到了可测宇宙的4%,而26%都是属于不可观测的暗物质,余下的70%,都是“暗能量”,并且,在1998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发现可观测到的宇宙的膨胀是在加速的,而且微波背景中的辐射也都是各向异性的,这些理论都说明我们所了解到的宇宙有着不对称性。
当然,关于超光速运动等也是我们仍在探究的谜题之一。因此可见,在我们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之外,仍旧存在着诸多我们无法明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生命的本质,以及宇宙的复杂性等等。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人文类问题主要是对人生的思考,换言之,就是思考“人类到底为什么而活?”这一问题。而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及非马克思主义都有完全不同的回答。但是从根本上而言,物质层面将直接决定其精神层面,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也必将只有一个。因此,哪怕是在科技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可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去否定自身的过去传统的价值观念。
在21世纪的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上,一方面仍旧会延续着20世纪中的高新科技中的主要旋律进行,比如当代社会中势头更好的高端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中智能技术等;从另一方面而言,新出现的学科将有可能会将一个或者多个关键的研究领域进行收缩,比如生命科学、纳米科学技术等等。而我们可以相信,这些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将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也有可能会因此而诞生一些新的实验手段以及理论上的检测工具,有助于科学家尽快地解决过去遗留下的难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过去诸多的未解之谜,可能仍旧只是个谜题而已[4]。
科技的深入发展,将使问题越发的接近其自然的深层本质中,而这些深层次的本质也必将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来。所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就是科学之母”。在20世纪末期,世界科学界都出现过一些最受人关注的新进程,比如关于宇宙中物质的构成与演化,关于生命的本质与人类的生存问题等,而这些科学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避无可避的哲学问题,例如必然性与偶然性、运动守恒与物质转化等问题。而科学技术是一体化的,所以因为科学技术发展而引出的社会性伦理问题更加是不可回避的,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更应该有一个哲学化的思维理念。
科学技术最终将会落实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直观来说,人们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科技哲学也是将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公众生活的。比如,我国大力提倡的科技兴国战略以及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就是科技哲学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我国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而江泽民同志也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的标志”。因此,科学技术的创新,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的发展方向。哲学思维是具有一定高度的战略层次的,因此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必备工具之一。
关于知识层面的创新主要是包含了宏观以及微观的两个研究方面。微观研究主要是:研究一个机构、一个企业甚至研究科学家个人,观察如何能够引导其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而这些创新类的活动背后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到底优秀的时代人才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在日常的创新工作中,又会涉及那些问题因素等。
而宏观的方面主要是观察科技与知识创新之间的社会型结构、社会的机制以及评价、有助于提升知识创新的文化类背景的研究等。
从二者之间的研究方法来看,微观的研究方法更偏向于实验型的方法、个案的调查分析等,而宏观研究方法则是更偏向于统计、归纳以及比较。
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科技哲学,那么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跟国际接轨,我国的科技哲学必须要进行双管齐下的方法来进行提升,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的吸收西方世界中的科学哲学以及技术哲学的精华;而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任何问题的理论上的创新的都离不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科技哲学必须要中国化之后才能够充分展示出中国的特色,也只有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才能够真正地开花结果。
我国的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曾指出,在科技创新阶段中融入哲学的思维方式应该成为未来科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的主题旋律,我国在落实相应的科技发展时,也应该将创新作为其战略性目标。因此在不断提升科技能力的同时,首先应该明确其哲学思维对科技发展的意义[4]。
我国有学者曾经明确提出,科学、技术以及工程都是不同的三个形象,因此在研究领域中不能只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也应该有工程哲学。其实在我国科技的发展进程中,还有诸多的工程哲学类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比如关于“工程共同体”的构建问题,以及工程活动的构建问题,工程的决策问题等等都有待我国的学者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本来工程哲学就是科技哲学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不能只是将关注点放在科技哲学上,而忽略其他的研究方向[5]。
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融合本身会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出现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研究特色,因此,在科技哲学的发展进程上,不能使用单一化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科技哲学的发展,同时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技术哲学的本土化、落地化,在未来也必将能够更好地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