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视域下的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2020-01-02 03:10黄思棉劳雄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理工科毕业生素质

黄思棉,劳雄飞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趋于全面化,就高校自身而言,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更是迫在眉睫。已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提供更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含义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工作中得到全面推进。1998年,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水平、人文修养、心理素质、沟通与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实践与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2001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素质教育提升为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重大举措。素质教育在高校我们通常使用另外一种提法: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国内学者看法不一。2014年,王拓、徐振[2]、唐兆民[3]、陈炜[4]等人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从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性素质这4 个方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2015年,刘轶、于惠钧、罗诚安[5]、屈晓[6]、姚远[7]等人指出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4 个方面。2016年,胡玲玲[9]、关世杰[10]、汪鸿[11]、汪海燕[12]以及戴国星[13]等人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科技创新素质、身心素质。2017年,张丽借助对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的系统梳理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系统观,指出了大学生应该具备的5 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信息素质[14]。2019年,李甲英、杨彩霞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包括大学生组织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方面、科学文化方面、专业方面、身体心理方面[15]。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工作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就需要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组合。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创新素质、专业和非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各方面的塑造和培养。

2 就业走访双向反馈意见

2.1 毕业生反馈意见

据统计,参与访谈的,均为该高校2015—2018届理工科本科毕业生,他们结合在校学习经历和实际工作情况,对高校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注重加强大学生专业和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访谈中,86%的毕业生表示,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许多课程内容的设置已不再适用于企业工作实际,建议学校增强校企合作项目,增加大学生至企业参观、实习、见习等课时,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出更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92%的毕业生表示,需规范第二课堂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文体类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沟通交往、组织应变、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使他们步入社会时,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

第二,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引导和帮扶。大部分毕业生反馈步入社会有许多的不适应,由学生变成名副其实的“社会人”,从单一的校园环境变成竞争激烈的企业环境,心理压力油然而生,期望学校今后可以对大学生加大几个阶段的心理帮扶,一是初入大学期间对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进行心理知识、心理团体辅导等知识和实践技巧的系统培训;二是大三至大四实习期间,加强对大学生学习和工作两方面适应性、协调性的心理引导;三是毕业前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压力的指导和疏导。

第三,增加实践课时,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部分毕业生反馈,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大多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考完一科丢一科,大三没有相关科目或考试涉及的大二专业课程,会再去复习或深入自学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少之又少,既而容易出现所学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等问题;而实践课时稀少,理论和实践均薄弱的情况下,大学生实操能力不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创新意识更是缺乏。希望高校通过实习、见习、参观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更深刻了解行业和岗位工作,既能了解行业发展前景,提早了解岗位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晋升空间。

2.2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结合毕业生在单位工作表现情况,为使高校今后能输送符合录用标准的毕业生,期望高校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一,加强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提早做好职业规划。用人单位主管人员反馈许多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认识不清,自身发展规划处于模糊阶段;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对企业期望值太高,容易造成较大的就业心理落差,一方面对毕业生的自信心造成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浮躁心理,不稳定性和离职率剧增。

第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用人单位反馈,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较为弱化。专业技术方面通过学习基本能完成工作任务,但在公文写作、沟通协调、商务礼仪等非专业素质较为欠缺。如实际工作中,理工科毕业生真实发生的案例:总部领导到分公司开展检查工作,学生与单位领导一同等候电梯,电梯到来时,学生自己进电梯后直接按关门键,把领导晾在门外。案例中该生的表现是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极度欠缺才会犯下这个低级的错误,使该单位的形象大大受损。

第三,加强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塑造和提高。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在同是本科学历时,若应聘者在专业型比赛中获奖,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大部分用人单位表示,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考取该专业相关的等级证书,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比赛,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质,同时也为自身就业增添筹码和优势。

第四,加强从学校到入职过渡期的心理教育。用人单位主管人员反馈大部分毕业生入职前6 个月都未能较好的进入工作状态,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未能积极主动的承担工作任务,做事拖沓;二是缺乏创新意识,只是简单的听从指挥,完成分内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较弱;三是就业适应期太长,未能很快担当重任,独当一面。部分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谈心的方式,得知毕业生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多为习惯了大学4年时间宽裕、不紧不慢的生活,未能适应企业高速运转的工作环境。

3 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措施

3.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的重要教学途径。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措施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式方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来教学,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勤率和课堂关注率:(1)重梳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强化大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2)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内通过PPT 讲授理论知识,线下多提供时政热点案例供学生讨论学习,增强学生掌握时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3)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3.2 专业和非专业知识并重,培养综合应用型大学生

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成立相关专业教研室实验小组,及时对相关专业课程理论设置进行重设和调整,使理工科大学生掌握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技术,提高和锻炼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增强理工科大学生对非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比如:增设非专业课程的课时比重、非专业课程由选修课转设为必修课、结合第二课堂设置非专业课程学分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

通过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统筹学习,进一步增强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向应用型大学生发展。

3.3 建立健全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所谓身心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素质,根据以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身体素质,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体育锻炼方面。现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增强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体育课来获取,劳动课已基本形同虚设。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重新回到教育目标之中。充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容忽视。高校应充分利用好劳动课,使之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具体做法:一是定期开展校园内、外的义务劳动,培养大学生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二是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连接共建,积极引导大学生进社区开展义务服务活动,如清扫社区街道、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社区义务维修家电等;三是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四月植树节和五一劳动日等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其次,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常因学业压力大、应聘受挫、新环境的不适应性等原因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高校而言,对于心理普查出存在心理问题需关注的学生一般采取重点关注学生建档制度,并对档案内的学生实行每月关注和实时的跟进。而对于其他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却基本是空白的,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亟待需要解决的,笔者认为可通过如下方面来开展:一是建立全面的班级心理委员培训制度,将心理委员作为有利的抓手,帮助和引导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并将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向负责教师反馈;二是成立专业的朋辈成长团,定期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题材开展团体辅导活动;三是小班讲授和大型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在校内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将心理知识进行普及;四是对大四学生设置专门的职业过渡期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惑。

3.4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说明了创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家兴。如何鼓励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浪潮中呢?一是思想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即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创新项目和活动的及时推送,并通过分组的形式培养好参赛团队,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推进和开展都需要相关政策、制度、技术的支持、跟进;四是通过召开优秀创新创业校友的经验分享会,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

4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创新素质、专业和非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各方面的塑造和培养。首先,高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将专业和非专业知识并重,培养综合应用型大学生;再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抗压能力;最后,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理工科毕业生素质
不理
伤心的毕业生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理工科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培育研究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