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展览创新探索

2020-01-02 00:25王雪秦欣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文旅博物馆融合

王雪,秦欣欣

(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 453000)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受, 对文化精神领域的追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展示现代文明的中枢, 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中枢。 博物馆搭建起的是彰显国家地方文化自信和满足大众文化旅游需求的桥梁, 对观众而言参观博物馆成为一场历史探索之旅、文化品位之旅、艺术鉴赏之旅和精神感悟之旅[1]。 同样,文旅融合对博物馆事业发展也是一个机遇,文旅融合拓宽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释放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了博物馆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管理和服务依附于一定文化背景、 文化环境及其环境的表现形式[2]。 展览作为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既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又是知识思想传播的载体。陈列展览既要有学术性,又要以观众为中心,给予观众的是博物馆最直观的感受。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陈列展览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途径,带动了文化繁荣,增强了文化认同,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陈列展览成为博物馆最基本的旅游产品,如何打造精品展览,吸引游客到博物馆参观,是当下博物馆人应思考和审视的问题。

1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展览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的社会矛盾也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化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旅游产业作为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内容之一,发展迅速,人们在空闲时选择旅游来休闲放松,旅游成为人们丰富生活、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作为旅游的吸引物,文化和旅游在项目和市场上可实现无缝对接。 文化旅游也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体验, 大力推进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博物馆通过提供高质量展览和社教活动等文化服务使观众体会到各类藏品传达的文化遗产理念和价值,使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欣赏活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路径为博物馆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展览提供了发展机遇, 是解决博物馆活化的重要措施。

2008年国家施行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各地博物馆业蓬勃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近年,在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之下,各地博物馆开展了以文物“活”起来为目的的各种展览和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彰显了我国作为文化大国的文化自信。 在此基础上的博物馆基础设施的提高及各种“互联网+”项目、文保项目、陈展提升改造等为新时代博物馆文旅融合提供了发展机遇。

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旅游品质和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入全面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科学利用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文旅融合成为国家的战略部署, 国家政策对文旅融合的支持为其提供了又一发展机遇。

中国博物馆协会等博物馆专业团体同样将文旅融合作为近年来博物馆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积极推进文旅融合,举办各种研讨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以寻求高质量的文旅融合新模式。2019年9月18日—20日,由中国博物馆学业委员会主办,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浙江博物馆共同承办的“新时代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24 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位代表共同探讨了博物馆与旅游的多元关系及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专业能力建设[3]。

除此之外,各地市中小学“研学”活动的兴起为博物馆旅游同样提供了发展契机。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 通过集体旅行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博物馆凭借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中小学研学旅行参观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将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创新形式,既增加了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目前,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这对于博物馆展览也是机遇,各地博物馆应把陈展设计与研学旅行相结合, 推出更贴合中小学生的展览,推动文旅融合进一步发展。

旅游产业与文化的结合, 推动了旅游市场的兴盛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博物馆作为城市的名片和会客厅,是游客了解一座城市的最佳地点,游客在观看博物馆展览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展品的认识, 领略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反过来博物馆散发着当地文化魅力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当地旅游, 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达到双赢效果。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面临的挑战

展览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有机遇, 同样也面临挑战,对一些中小型地市级博物馆更是如此。

第一,资源配置不平衡。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体现在3 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的不平衡,对旅游城市而言,旅游资源是当地城市博物馆天然优势, 博物馆可把更多精力用在打磨精品展览上,而不用过多关注其他方面。但对旅游资源贫乏的城市而言, 博物馆旅游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和线路的不成熟使得这些博物馆有着天然的劣势,博物馆不仅要打造精品展览, 还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难免分身乏术。二是资金的不平衡。对国家、省级博物馆而言,国家给予的经费更多,拥有更多资金支持来做高质量的展览和文旅融合的项目。 对地市级等中小型博物馆,往往缺乏相应资金的支持,这就给中小型博物馆的文旅融合增添了一定难度。 三是获得国家专项资金项目的不平衡。 因为国家和省级博物馆拥有更多的资金及人才,每年在申请社教、数字化、文物保护、展览等国家专项资金项目上占有优势,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地市级的中小型博物馆在此方面占有劣势, 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有限,长此以往,限制了中小型博物馆在文旅融合方面的发展。

第二,观众承载力有待提高。游客承载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大型和旅游城市的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博物馆外大巴车、游客络绎不绝,博物馆外面早早地就排起长队,在旅游旺季更出现了排几个小时队才能参观的现象。 这占用了游客大量的旅游时间, 这对于旅游时间本就紧张的游客来说, 时间的浪费和人群的拥挤造成了旅游者非常不好的参观体验,对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博物馆承载力并在文物保护和提高观众承载力之间做出平衡是当前文旅融合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第三,人才缺乏。 “博物馆旅游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旅游项目,在展品解释、展现设计等方面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4]”在文旅融合的形势下,亟待了解博物馆展览与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不仅是对博物馆而言, 对旅游行业亦需要这种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在博物馆从业人员中有博物馆和旅游双重教育背景的人才少之又少, 这就需要各个博物馆加强文旅融合方面人才培养, 了解公众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动机,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展览和服务,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游览经历。

第四,博物馆文旅融合意识较弱。由于体制机制限制, 我国博物馆对文旅融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强。 一些博物馆难以摆脱国家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固有观念,经营意识淡薄。对文旅融合认为是上级行政部门统筹考虑的范畴, 而缺少了将展览对文旅融合的主动性, 缺乏针对文旅融合专业的展览策划。 除此之外, 在文旅融合中对展览的定向宣传不够。大多数博物馆仍将展览宣传区域定位于本市、本地区居民,缺少对旅游辐射地和外来旅客的宣传,在宣传内容上侧重于展览的研究性或教育性, 缺少对不一样旅游体验的宣传。这种展览宣传思维的固化,也大大影响了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效果。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的创新发展思路

在文旅融合的新时期博物馆展览应突破传统模式, 找到文旅融合新思路。 尤其是灵活性较强的临展,更应引进文旅融合的新理念。

第一,加强宣传。各级博物馆要主动推广自己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宣传自身, 吸引更多旅游群体走进博物馆。针对不同旅游主体设计不同宣传方式,如针对青少年群体可运用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形式等做宣传;针对年轻群体可重点在社教网络中推广自己的展览。

第二, 博物馆可与旅游公司及旅游应用软件开展合作。 将到博物馆参观展览作为旅游线路中的一站景点,以增加博物展览参观客流量。博物馆还可与旅游应用软件合作,在旅游应用APP 上预告、展示、介绍自己的展览信息, 让更多潜在旅游消费者了解自身的旅游诉求,扩大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

第三,博物馆展览还可采取“走出去”的思路,与景区开展合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景区中布置展览,使游客在参观景区的同时也参观了展览。新乡市博物馆与辉县市人民政府、 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辉县八里沟景区西莲游览区联合举办的《太行精神 映红山河—周振华摄影作品展》 就是新乡市博物馆文旅融合的新尝试,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宣传与合作创造契机。

第四,为旅游者打造专属展览。结合文旅融合的实际情况, 带有旅游目的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主要分普通游客和研学旅行学生两大类。 为吸引这两类旅游人群,博物馆可有针对性的为其打造专属展览。一方面为普通外地游客打造“旅游指南”性质的常设展览,可结合当地历史发展脉络,以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典故及文物古迹等设计展线,游客把观看展览作为旅游行程首站,观看展览是既了解当地历史,同时又使之后的行程更有目的性和知识性。 另一方面为学生研学旅行打造精品展览,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应发挥好这一教育职能, 展览服务对象主要为本市、周边县区和临市的学生,展览内容可设置为专题性的,如书画、瓷器、青铜器鉴赏等,目的除培养学生兴趣,补充学生历史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弥补学校美学教育的缺失, 在对中国传统艺术及文物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第五,为旅游者提供舒适的观展环境。旅游品质与旅游者所处环境及心情密切相关。 为旅游者提供舒适的观展环境是博物馆文旅融合的前提条件,博物馆人要改变排长队入场、拥挤无序的参观体验。为此, 一方面博物馆可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控制每一时段的看展人数,避免旅游者不必要等待。另一方面对热门展厅和热门文物的参观使用分割带设置单行参观通道,并安排安保人员引导有序参观。

4 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的新方法

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展览要采用新方法吸引新的观众来到博物馆。 在博物馆“互联网+”的浪潮下,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展览,呈现动态展览,给观众以沉浸式的展览体验。利用多媒体立体显示技术、构建大型体验式场景、幻影成像技术、动态半景画演示技术等手段,将声、光、电与三维画面结合,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同时在虚拟的画面中产生立体效果和真实触感。 只有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适应当前观众对展览的需求,吸引更多观众和游客来到博物馆参观。

除此之外,还应开发与展览相配套的社教活动,帮观众和游客在参观博物馆展览时不只停留在看的基础上,更多的要“动”起来参与,给予交互式展览体验。 如文物挖掘活动体验,制作展览文物模型,让观众亲手尝试考古挖掘文物模型的过程, 体验神秘又紧张的心理状态;书画创作体验,针对书画主题展览设计书画创作体验园地, 让观众拿起毛笔体验书画创作过程等。

为游客观看展览提供便捷的服务也不可忽视。有些热门城市的博物馆非常受游客追捧, 游客参观热情高涨,如果外地游客不能及时掌握门票信息,在旅行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就错失了参观博物馆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博物馆要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参观及展览情况, 开通网上门票预约服务。另一方面与旅游公司合作,针对博物馆的旅游线路相应提供一些参观名额, 以弥补博物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

最后,推出精良的文创旅游纪念品。博物馆可根据展览主题和展览内容设计有地域特色展览特色的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改变传统单纯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将博物馆特色与文化旅游纪念品相结合,既要注重产品实用性又要注重产品文化内涵,展现地域特色,以展览主题和旅游文化为切入点,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将文创产品作为陈列展览的外延,以市场消费为导向,以游客为消费主体,设计方便携带、实用性强、展览主题特色突出的文创产品,也是新时代博物馆加深文旅融合的新方法[5-6]。

5 结语

文旅融合是一个结合现代人需求的休闲旅游文化活动,文旅融合加强了博物馆与社会各个相关职能机构的沟通合作,带动了更多潜在观众参观展览。 当前,对文旅融合下的博物馆展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利用政策和发展优势,将博物馆展览深入人心,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实融合和巧融合,对博物馆人而言,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文旅博物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博物馆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