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立为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3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化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方位的育人活动。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思政教育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现代高职体育的学习过程之中,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也符合人才教育的既定目标。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重视学生体质和技能的培养, 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将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堂联系起来是思政教育的又一创新理念, 思政理念的创新有助于为今后的人才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教育事务。
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结合符合教学整体结构要求,例如,体育课程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都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 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文化性特征和规范性特征, 这些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客观性保证,让体育课程作为思政工作的载体。具体来看,现代体育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育工作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当中,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践行知行合一。 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相比, 将其与体育课程相融合可以极大地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 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培养,从而实现学生个人思想、品德与体能训练的综合进步和发展。通过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育思想品德, 将高尚的体育文化和思想上升为道德素养, 努力将运动认知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实现思想教育知识的内化。
体育课程的开展方法以身体训练和技能训练为主,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提升个人修养。 而体育课程中本身包含的技能型内容可帮助学生发展体力, 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同时, 实现社会化人际交往, 将优秀的体育精神融入思想理念当中。 这样一来,思政教育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基本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培育外,还包括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等多方面内容,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 让课程体现的体育文化在校园中具备感染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是技能型人才,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历史认同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性,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育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打好重要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既包括传统的教育内涵,也包括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是历史社会条件在体育教育中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体育课程中有关体育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传播更加多元化,与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存在明显区别。通过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可以让传统的教育方式突破理论层面, 用更加实践化具体化的特征实现思想理念的传承。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体育文化内容中都包含思政教育的内涵,例如,西方体育文化重视人的价值和个人利益的追求, 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此类社会价值观会折射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个人对荣誉和个人对价值尊严的追求。 从我国的历史进程来看,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正确的认识, 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阶段体育运动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且现代社会体育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所以体育课程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理念的主渠道。
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 各国之间的文化思想得以迅速传播与融合, 导致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相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比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流行于全社会的奢靡拜金之风等,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养成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年纪尚小,并不能严格区分是非对错,在不良因素充斥的大环境下,他们很难保证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被荼毒。 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一般以宣扬、讲授为主,然而高职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早已麻木,思政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抗拒心理。 而体育课程主要是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体育教学内容蕴含着思政教育很多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在放松愉快的体育课堂上,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还能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职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和思想教育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而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蕴含丰富的思想文化载体, 使得现代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功能。例如,学生在接受体育技能的培训过程中, 可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认同感, 在合理的规则制度下约束自己的言行, 具有坚强独立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人格意识。另外体育课程还具有社会发展功能,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因为体育运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记录着人们的思想形成过程, 更记录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现代社会公平竞争的社会价值观与正能量社会理念将成为文化传承的核心部分, 具有明确的时代感。 因此未来的体育课程中需要强调其功能性,不仅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体能训练,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和传统爱国主义情怀, 彰显出思政元素的独特魅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围绕其工作的本质性所展开, 我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 提升人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培养个人综合素质, 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新时期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社会组织率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为代表的新思想传播工作也是现代思政体验的关键。 所以学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通过现代课程来培养文化知识素养,成为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的潜在接班人。
体育课程具有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功能,能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例如,体育课程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 体育课程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体育运动不仅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同时还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考核。 只有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 才能在体育学习中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借助体育运动这项资源,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体育运动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道德态度之上, 两者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形成源源不断的社会生产力。作为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今后体育课程内容将朝着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也能基于整体的文化水平展开教育教学工作[1]。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 多数高职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简单地当作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休闲娱乐的课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体育教学理论的探索和学习。 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专业理论缺乏深入了解, 对于思政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入更是知之甚少。 而教师的专业水平正是影响思政教育与高职体育融合效果关键因素, 我们应大力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比如,对思政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成果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尽可能提供机会让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等,给予体育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学习机会, 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我。 全面提升高职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相融,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些年来, 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推广,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研究,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缺陷在体育教学中尤为明显。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在整个体育教师队伍里,教师观念落后,而且几乎没有关于思政教育与高职体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体系供高职体育教师参考。 若是能有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作为根基, 高职体育教师又能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将会极大地提高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融合效果,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最为密切的科目之一。 所以,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对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现如今,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在各个学校逐渐普及并不断完善,但其应用效果却不甚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具体情况知之甚少,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顾虑太多,多数学校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应对方案和奖惩措施。 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思想动态并对此作出教学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促进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高职学校应该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让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当我们能正确处理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之间的关系, 就能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方面进行优化创新,将现有的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推动体育课程的转型发展。
体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传达思政理念, 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融于课程教学环节当中, 切实将育人工作贯穿于体育教学的不同环节之内[2]。 总体来看,需要发挥职业院校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方位人才培养的立体格局, 探索以学生为出发点的主题教育模式。 高职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确的契合点, 都高度关注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坚定信念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坚持体育活动,以此为基础建设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以良好的榜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将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体育的育人价值。教师本身也需要注重价值观转向尝试, 在教育环境中实现理性发展,形成外部长效支持动力。现代体育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身体培育范畴, 更加关注教育过程的思想元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当前的课程内容需要体现个性和集体主义的共同协调,集体主义教育原则是思政德育的核心内容,个体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3]。体育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安排团体合作活动,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团队协作,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帮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在协作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会更加遵从社会行为规范和课程设置要求, 教师也可以借助正面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具有责任感。体育学科和思政教学目标之间密切联系,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尤其是当学生面对困境时,要学会摆脱困境,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困难,从问题中分析解决方法[4]。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正确处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联系, 这里所指的隐性课程即潜移默化进行的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5]。
现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中应该确立思政教育标准,结合当前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确定具体化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对评价的目的和功能认识更加深入, 社会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明显转变。 以过程性评价为代表的新型评价方式更加强调学生的成长服务需求, 入的是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和激励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在进行评价时,也要关注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转变趋势, 了解现阶段体育活动开展时是否存在问题。例如,除了对学生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进行考核之外, 还需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尤其是学生情感体验下的行为取向。这样一来,才能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转变, 让学生掌握运用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以思政标准来合理约束学生的行为[6]。
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不仅是对现代体育精神的一种解读, 同时也符合未来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所需求的人才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应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开展途径,将新理念、新思想应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 一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之间的协调配合, 另一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的模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