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延长甲级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 等8则

2020-01-01 09:30:42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天琴资质证书北斗

关注

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延长甲级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

12 月2 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延长甲级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明确,现有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将从原来的2019 年12月31 日,延至2020 年12 月31 日。

《公告》指出,根据《测绘资质管理规定》《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以下简称分别《规定》《标准》),全国甲级测绘单位取得的测绘资质证书均于2019 年12 月31 日到期。为确保甲级测绘单位依法从事测绘活动、正常开展业务经营,按照测绘资质审批权限,经研究,决定将本公告发布之日前测绘单位依法取得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延至2020 年12 月31 日,不再换发新证书;本公告发布后测绘单位依据《规定》《标准》取得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至2020 年12 月31 日。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发布

11 月22 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 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聚焦“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 个专题,生成了国际最长时间序列(1982 ~2018 年)全球植被生产力数据集等遥感数据产品,揭示了2000 年以来全球森林覆盖和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分析了2000 年以来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及其驱动因素,评估了2018 ~2019 年上半年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并评价了防灾减灾措施发挥的作用,分析预测了2018 ~2019 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重点评估了非洲粮食安全形势。《报告》及数据集产品可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第十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召开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分领域

近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浙江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在大会的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当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领域进行了精彩诠释,论坛议题聚焦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细分领域,以突破城市发展瓶颈、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涵盖范围遍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入城市运营的各个系统,为与会代表带来了一场不可多得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盛宴。

同时,大会还召开了智慧建造应用论坛、智慧海洋建设论坛、智慧水务应用论坛、时空大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论坛、数据认知与智慧规划论坛、CIM(城市信息模型)应用与发展论坛、智慧型“数字城管”暨社会综合治理与服务论坛、国产卫星与自然资源智能感知论坛共8 场分论坛,让与会嘉宾对智慧城市行业内各热点话题探讨交流,助力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

科技

我国激光测距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日前,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天琴空间科学任务研讨会上获悉,自今年6 月8日以来,我国天琴计划团队已多次成功实现地月距离的激光测量,并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这标志着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共有五个国家具备了激光精准测量地月距离的技术能力。

地月激光测距是以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对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距离进行精准测量,是开展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必须攻克的关键技术。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2018 年6 月开工建设,2019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并实现高精度地月距离测量,这是天琴计划“0123”路线图中的“0”步骤。“1”步骤,即国内首颗由国家立项面向未来引力波空间探测技术试验卫星预计将于今年底进行发射。

据悉,天琴计划的基本方案是2035 年前后在约10 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上,部署三颗全同卫星构成边长约为17 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编队,建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天文台,开展空间基础科学前沿研究。

高分十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用于国土普查等领域

11 月28 日7 时52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和高分十二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20次航天飞行。

国内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时空服务器发布

近日,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代号“潜龙”的新一代时空服务器。“潜龙”是国家北斗卫星地基增强站的核心设备。

相比传统卫星导航增强基准站设备,“潜龙”时空服务器的体积不到其四分之一,高度集成卫星接收机、光纤终端机、防火墙、后备电源等设备。“潜龙”时空服务器摒弃传统架构,基站单站可用率优于99.9%,链路可靠性优于99.9%,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超过30 万小时,传统基站抗干扰能力低、供电不连续、单点故障频发等问题将不再出现 ;具备智能化、集群化、区域控制等云端一体化协同的综合能力,支持集中化管理、分布式处理、边缘计算等;数据存储和传输能力得到提升,可提供从信号到信息层面、从规模存储到合规安全的不同层次的数据内容。

目前,“全国一张网”2500 多座北斗地基增强站已有近一半升级为“潜龙”时空服务器,并计划在2020 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替换。替换完成后,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成本降低50%以上,核心技术、算法等全部自主可控。

数学

两年发射18次30颗卫星 北斗全球组网目标更进一步

12 月16 日15 时22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基础。

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都是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卫星轨道高度大概是2 万公里,轨道周期为12 个小时左右,和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2009 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从2017 年11 月5 日首次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以来,北斗系统两年内实现了18 次30 颗卫星发射连战连捷,以平均每月发射1.2 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

目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冲刺阶段。按计划,明年上半年还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比预定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据了解,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计划于2035 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我国发布首幅2018年全球30米分辨率森林覆盖图

日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何国金带领团队经过科技攻关,在国际上率先获得2018年全球30 米分辨率森林覆盖图。覆盖图显示,亚马孙盆地是世界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地区;我国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2000 年到2018 年全国森林增长26.90%。

何国金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卫星遥感数据即得即用产品的研发,基于美国Landsat 系列卫星数据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构建了全球高精度森林和非森林样本库,利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全球森林覆盖高精度自动化提取;利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式在全球范围选取精度验证样区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总体精度约为90.94%。

该产品可以为相关机构、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和产品支撑,对于加强森林的管理和利用、应对全球变化以及实现与森林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天琴资质证书北斗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军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2:08
主办单位简介
主办单位简介
计算机时代(2022年8期)2022-08-09 06:16:04
北斗时钟盘
乡村振兴视角下天琴制作技艺传承与转化研究
主办单位简介
阿公的天琴
黄河之声(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天琴谣
歌海(2021年1期)2021-04-02 03:45:45
华北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
海河水利(2021年1期)2021-03-12 09:18:36
悠悠天琴,千年壮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