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20-01-01 12:59沈倩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沈倩倩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滁州 239000)

高校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和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文化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团队越发壮大,大学生队伍的综合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这种情况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必须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新思考,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既要保证大学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又要让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1 人本理论概述

人本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理念和模式,最开始是在哲学领域中人本主义思想中提出的,强调的是不论何种情况下都要以“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方式,以“人”为研究的核心,站在“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这其中充分体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内涵,积极满足人的需求,重视人的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本主义思想逐渐演变成“人本理论”,并且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1]。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强调的是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个性,管理上要强调“育人”为主,而不是“管教”为主,要用理性和感性共同管理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和认可教师的管理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保障学生文化素养的道德素养的同步提升。

2 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2.1 学习热情不高,没有明确目标

当前,很多学生把学习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感觉自己是被强迫地学习,多数学生的基础差,对所学习的知识没有热情,没有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由于自己报考时的分数不够,导致没有进到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没有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太差,认识不到学习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

2.2 纪律性差,团结性低下

当今社会,很对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里的长辈当成宝贝一样捧着,使他们养成一些坏习惯,树立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不懂分享、任性妄为、自私骄纵的一些风气。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懂得与学生之间怎样交往,心中没有集体荣誉感,人格魅力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特点,这对今后进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坏习惯。

3 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存在偏差

纵观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最大的问题是管理者很少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管理观念上的错误,不愿意去主动改变管理模式和观念,大部分高校管理者仍旧习惯将自己当成主体,把学生当成客体,这严重违背了人本理论的内涵和观念。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反弹,影响高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培养。可见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要针对实际问题改变管理观念,推动人本理论的顺利开展。这才是高校管理者当前必须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并且不断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3.2 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目标不明确

针对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现状分析,第二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目标不太明确,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任务是学生,也就是说不论制订任何计划和目标,其最终核心都要围绕学生,把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放在第一位置。然而当前很多高校管理者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上很少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这违背了人本理论的教育初衷。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针对人本理论的应用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约束管理者和学生的一种必然前提,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在管理中没有制度的约束很容易引起相关的问题,从而影响人本理论的应用效果[2]。

3.3 高校管理方法比较生硬

从当前的高校管理来看,很多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是比较生硬的,只会对学生进行硬性管理,学生会感到不服气,内心里有一定的想法,而且认为学生是学校中一切问题出现的源头,并没有真正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会有不受到尊重的感觉,这就会导致学生会抗拒学校的各项管理,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也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不能正常运行。

3.4 高校管理内容无法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高校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素养,为日后进入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够忽视,然而从当前高校管理工作来看,管理内容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仍然是注重学习成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没有重视,事实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教育会让学生禁锢思维的发展,无法提高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或受到限制,因此,高校管理中要关注管理内容的选择,选取适合的管理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即能够具备丰富的知识,又能够拥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有效地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

4 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4.1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首先,将人本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是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必然要求。纵观时代的变革趋势,可以发现对高校学生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可见当今高校学生已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管理理念也必须被改革和创新,人本理论下的高效学生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想,从而告别了传统的强势性管理模式,而是强调用感性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的配合[3]。在社会新形势的要求下,在任何领域对于管理都要体现人文思想和人本理论,从而让学生在高校管理中体会到管理者给予的尊重和关爱,而不是强制和逼迫,这样会大大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2 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即将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因此教师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更应该注重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人际交往、交流沟通、灵活变通的能力,而不是像看管“犯人”一样的强制管理,这不仅不能提升管理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当代高校学生一般的心理特征是渴望被尊重,被理解,渴望自由等,人本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正好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在管理者的关爱下能够改变一些偏激的想法和消极的情绪,对于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以及今后社会上的发展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5 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5.1 改变管理理念,树立人本理论思想

在当今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心理和思想,教师如果还是一味“强迫式”管理,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会让学生心中产生抵触和叛逆的情绪。因此,要想开展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教师就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学生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与学生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定位,这样的管理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挖掘学生内心的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教师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自主管理出现偏差的时候,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归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好学生前行和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5.2 尊重高校学生的真实想法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针对人本理论的应用,教师要注重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感受。在人本理论下,教师不管是在制度的建立还是计划的制订上都要先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高校大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被管理的客体,在管理中是具有两面性的特殊群体。高校管理者要明确的是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学生,因此管理者要提高对于学生的服务水平,设置一些监督机制,在学生受到不公平管理的时候可以有一个表达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真实想法,不能强迫式管理,更不能暴力式管理。管理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着为大学生负责的心态,这样才能实现人本理论的应用价值。

5.3 明确管理职责和管理目标

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理论的应用,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想法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在明确管理目标的指引下履行各个岗位的管理职责,实现专人专岗,职责划分明确,实现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首先,教师的管理目标难度要适当,要切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促使高校学生管理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其次,管理者在指定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共同参与,这样学生可以给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从而让学生认可管理要求和管理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制定和实施管理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和学生之间要及时沟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5.4 制度与情感相结合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强调“管育结合”,也就是说既要具备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要求,来规范学生的一些过分言行举止,同时也要加强“育人”的推进,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既要约束学生的行为,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信任等,在人本理论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渗透人性化的概念,管理者要尽量去润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对于管理者的抵触心理,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理论的顺利开展,实现最大化的管理价值[4]。

5.5 提高管理力度

事实上,高校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且多样的,各个方面都需要管理,而且管理的学生人数也是比较多的,是对整个学校学生的管理,要想学生服从管理,就要制定一定的措施或者规则,让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力度,因此高校管理应该围绕以人为本的理论展开,管理者要制定规章制度并实行人格化管理,让学生能够遵守规章制度,并且以此展开各项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使学生能够身心舒畅,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6 注重管理评价,采取激励措施

高校管理目标是否实现需要通过评价来证实,通过评价能够对管理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从中了解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将评价反馈给学生,并依此采取激励措施,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激励措施的实行也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常用的激励法主要有6 种:理想激励法、信息激励法、目标激励法、精神激励法、物质激励法,这6 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作用,选择激励法要根据具体学生的情况与性格,从多方面来考量,选择最适合的激励法,这样才能够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水平。

6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工作模式,将人本理论正确和科学的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打造一支师资力量强劲的专业团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提供一份保障,从而促进学生在社会和工作中更好地生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同时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综合实力平均的学生也是每一所高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者管理工作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窗口和镜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