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新媒体建设策略研究
——以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组织为例

2020-01-01 10:01:33冯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共青团学院政治

冯超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所以,在青年大学生中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引导,不但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一项重要育人工作。

1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新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类新媒体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宣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高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密。

1.1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必须拥有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建设的本身就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其传播的思想与文化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就要求新媒体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在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下进行[1]。

在新媒体建设及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活动中,要把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放在首位,向广大学生群体不断宣传介绍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他们建立起坚定的政治信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所需要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相互结合是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平台,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发激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2]。

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永葆常青,高校共青团积极开拓和主动占领新的舆论阵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最具特色的时代元素相互结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之举。

1.3 运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和海量性[3]极大地提升与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工作效率及工作内容,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加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的思想交流,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4]。

在新媒体的传播下,信息、文化、教育观念等内容传播更加及时、准确,且可传播信息量更大、更丰富,同时,各位学生也可积极参与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可以用更加平易、朴实的语言,润物细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力度、深度、广度和温度[5]。

2 基于思政教育的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策略

2.1 品牌建设

近年以来,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相继出现在高校的校园,新媒体平台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顺应国家对于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和发展的全新要求,把网络育人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切实抓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队伍建设。2015年12月,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建了以生命记者团为核心的新媒体宣传队伍,并确立“三明确两服务”原则,即“明确工作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明确服务目的,服务学院、服务师生。”让其成为学院和师生间的一条紧密纽带。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以原创、质量作为创作根本,围绕“入眼”“入神”“入心”开展工作,通过学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官方QQ 三大平台,相继推出“党性教育专栏”“生命的声音”“X 街拍”“X 微电影”“X 树洞”“X 电台”等一系列的特色专题活动,用师生看得懂、喜欢听的语言,为师生传递及时、可靠的信息,聚焦校园热点、聚焦身边先进典型,展现生命科学学院风采、弘扬网络正能量。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打造出了以“X 先生”为代表的具有影响力的一系列新媒体宣传品牌,组建了高素质的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团队,全面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2 队伍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加强网络新媒体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经过近5年的发展,打造出了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生命“X 先生”,锻炼和培养了5 届高素质新媒体建设团队。学院团委安排专人负责常态化浏览国家主流媒体、学校及学院官网、微博、微信等相关新媒体平台,重点关注和研判思想理论创新、网络与社会舆情及宣传文化工作等方面的动态,在第一时间发现具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荐学院网络新媒体学生干部进入校党委宣传部、校新媒体中心进行学习锻炼;定期开展新媒体发展培训会和组会,提升队伍专业技能;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各年级信息员作用,确保网络宣传队伍在高校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发挥领头羊作用。

2.3 创新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不断挖掘、凝练学院的经典经验、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不断拓宽外宣新途径,利用好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除了生命记者团的微博、微信、QQ 宣传外,学院还高度重视院官网的信息建设和宣传工作,注重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实时更新学院网站公告、校园风采、橱窗展板等内容,做到及时更新、准确发布和传达学院重大活动信息,不涉密公文以纸质版和网上发布双规运行,形成了师生关注学院、热爱学院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学院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各类专业课教师倾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网上MOOC,在线答疑,开放教育资源,设计作业和考试环节,加强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使学生热爱学习,更加自主地学习,随时随地学习。

3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五个坚持”

3.1 坚持有高度的站位,做好思想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作为新时期开展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高校新媒体方向不偏、内容不错、思想不乱,把高校新媒体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这个原则和制度不能变”。一方面,高校新媒体必须在学校各级党委领导下运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开办体现中国特色的运营栏目、融入体现时代精神的健康内容、举行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的线上线下互动。另一方面,要适应分众化传播趋势,不断提升高校新媒体的趣味性。在避免“泛娱乐化”前提下,从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要求、情感诉求、价值追求出发,满足他们的基本娱乐需要、缓解生活和学习压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娱乐观。

3.2 坚持有广度的立意,不留育人死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各类问题,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作为高校落实“三全育人”模式的重要载体,需要贯穿始终、包罗万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在巩固好“两微一端”基础上,积极拓展知乎、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新兴平台,甚至推特、YouTube 等国外新媒体场域,形成“两微一端多屏”的矩阵化建设,不断拓展主流意识宣传平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主流声音。同时,要创新性推进高校新媒体运营工作。通过创新表现形式,用大学生喜欢的图文、手绘、GIF(动图)、短视屏、Vlog 等鲜活的表现形式,吸引青年大学生主动关注;要创新运营栏目,通过关注身边人、身边事,打造一批时效性强、内容鲜活生动的栏目,提升高校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用“Z 世代”(“95 后”“00 后”等喜欢看动漫一族的称呼) 喜闻乐见的话语和他们交流,和青年大学生同频共振,用“网言网语”讲述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结合学校和学院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及当下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信息,适时地推送相关信息,全方位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就业、成长等各方面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细微之处,不留育人死角。

3.3 坚持有温度的表达,旨在温润人心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作为最贴近师生的传播媒介,旨在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价值思想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用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引起师生共鸣、感化温润心灵。高校共青团新媒体要善于用校园的自然之美熏陶人:春日繁花盛景、夏日荷塘月色、秋日红叶鸣蝉、冬日暖阳雪景……这些“最美风景线”总能触动学生情感末梢;高校新媒体要善于用身边典型引领人:“斜杠青年”“跨界高手”、学霸情侣、最美大学生……这些身边典型多是学生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对象;高校新媒体要善于用身边趣事感染人:校园歌手大赛、动漫展、社团风采、文娱晚会……青年大学生总能在鲜活的校园生活中找到话题焦点、传播热点,高校新媒体要善于通过运营团队用心挖掘、精心制作,融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让有意义的内容变得有意思。

3.4 坚持有力度的传播,形成联动效应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媒体的传播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从满足大学生日常需求出发,提供优质内容,在解决好实际问题中解决好思想问题,在解决线下问题中解决线上问题,让大学生对高校新媒体平台有感知、有感觉、有感情。要充分利用技术的进步,实现高校新媒体信息对大学生的个性推送、精准传播、有效送达,满足大学生信息获取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突破“信息茧房”带来的传播障碍和认知障碍,从而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媒体场域的失声、失语,让高校新媒体平台成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找得到、愿意用、离不开的媒介平台,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力度,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联动效应。

3.5 坚持有态度的回应,敢于及时亮剑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宣传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站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基层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高度进行统筹安排与指导,运用好新媒体开展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责任所系、发展所需,对于庸俗媚俗错误的网络思潮、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必须勇于坚持斗争、勇于正面交锋、勇于果断亮剑[6]。

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积极作用已初见成效,二者之间仍在不断地相互促进与融合,为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智慧与方案。未来,我们仍需要更加积极努力探索,拓展高校共青团新媒体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多结合点,以坚持不懈地提升新媒体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共青团学院政治
初等教育学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 08:57:02
抗洪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08:22:44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