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策略探究

2020-01-01 10:01:33叶晨张洋王清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时代

叶晨,张洋,王清平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

1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目标

为了激发民族性创新发展古典诗词的活力,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科学把握时代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每当在历史重大关头的时候,文化都能改变国之命运[1]。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思想观念,结合时代的要求,继承和创新使古典诗词文化展现独特的时代风采,文化自信与弘扬时代精神不能相违背,由于时代转型所带来的文化焦虑,为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古典诗词是闪耀着独特的东方魅力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宝库,古诗词的题材和内涵都是无与伦比的,是中华民族千年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独一无二的气度与神韵的展现方式,古典诗词当中蕴含的不仅是那缥缈的意象或者家长里短的思想,同时传承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用精而短的表达形式,那些神来之笔描绘了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彰显了中国气质与艺术形象。

为了古典诗词的创新发展提供实现路径,把握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守护中华文化的独立性,杜绝文化转基因的存在。新时代有关文化创新理论指出:为更好地打造中国形象,铸就中国化的面孔,大力推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中国老百姓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2]。基于习近平文化自信观就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寻文化自信,带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造就自信,在发展过程中宣扬自信,使用本土文化造就古典诗词的发展路径,把握好文化自信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考虑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进而推动文化范式发展。古典诗词的运用和创新场面也渐渐地出现在网络媒体当中,新的节目定义赋予不一样的创新内容,更加符合现今人民精神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精神支柱的作用。

2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的理论背景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古典诗词文化是发挥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据。保留民族特色,发挥文化自信。新时代有关文化创新理论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在世界文化之林当中保持自信的,中华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传承至今[3],其中古典诗词更是数千年来沉淀下的精华,精简的古典诗词的语句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体现了中华文化隐藏的含蓄内敛,以往的文人墨客较为崇尚精神交流,在一唱一和中蕴藏着观点,古典诗词较好地保留了记录历史的功能,体现了当时人民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有助于后世可以从那只言片语之中了解到千年古国文化。正是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底蕴,可以为更好地发挥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养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发展中吸收创新智慧。

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给予文化自信强有力的现实依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实现文化自信落地生根。坚定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给予的动力与支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文化观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文化创新理论曾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坚持中国文化的立场,结合当代的现实文化,发展面向未来的古典诗词文化。文化自信可以稳定地站稳脚跟是由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同样的,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必备要素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所以文化自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提高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武装文化自信,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阻碍着人民群众对文化要求的满足,导致文化自信的内驱动力不足,故要想更好地实现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发展,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文化观,为实现文化自信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3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3.1 加强对优秀古典诗词的挖掘与开发,使文化自信与文化基因相适应

加快开发优秀古典诗词,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竞争力。新时代文化创新有关理论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4]。传承和创新需要辩证性理解,只有在稳住传承的接力棒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古典诗词文化进行创新。开拓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思路,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在不断发展中,充分发挥出千年文化底蕴,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有利于我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针对古典诗词的不断开发利用,使其发挥出具有鲜明代表性的国际品牌效力。新时代有关文化理论中的“双创”理论更加偏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运用中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定位的古典诗词,这也是我国古典诗词文化在如今如此茂密的世界文化之林中脱颖而出的方法之一。

3.2 厘清古典诗词的文化脉络,发挥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

正所谓: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了解古典诗词文化的基础上,厘清古典诗词的脉络原理,进一步彰显文化自信的本源性地位,中华诗词,广袤深邃,气象万千,凝聚了千年文化精华,融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融入了亿万中华人民脊骨深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李白、陶渊明到施耐庵、曹雪芹,无数古典诗词先贤都给予了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源泉,不断地提供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渗透了中华民族的血脉,而古典诗词恰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处内心不动摇的,也是中华人民可以不断增强民族自信深层动力根本所在。古典诗词承载亿万华夏儿女的情愫,传承着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往往会在简短的诗歌当中体会那些大师们文化自信的力量,就如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那让人不得不折服的自信,给予的更是持续不断的思想洗涤,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人眼里那平平无奇,简单的乡村生活,在他眼里却是如此优美、宁静。恰恰是这些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润物而无声,就像阳光、空气给予了人民提升自我的价值补充。

3.3 推动古典诗词的创造性发展,激发文化自信的生命力

文化自信具有生命力的传承是在不断追求创新当中体现的。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有扬弃、有创造性地继承和创新,努力实现古典诗词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创新性发展,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针对传统古典诗词文化,问题不在于需不需要传承,而是该如何传承,怎样在传承中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归属感,拿来主义的文化创新是不可取的,去时代化的文化创新也是不可以取的,超时空的文化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故古典诗词文化需要体现其生命力,就必须符合当代时代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董卿主持的《中国古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中国古典诗词既是一篇厚重的文化史,同时也是一幅浓缩的风景画,创意十足的舞台风格,妙趣横生的话语姿态,给予时尚的创意包装,正是这样一层层的创意风格,打造了不一样的时尚经典道路。在不断建设文化道路当中,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弘扬古诗词文化,补充古诗词文化新的内涵,推动文化自信高质量的发展,使古典诗词文化重新焕发新时代光彩。

4 基于文化自信的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4.1 辩证吸收优秀古典诗词文化,善于博采汲取有益质素

辩证否定吸收古典诗词文化,高举社会主义旗帜,面向世界,汲取有益质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否定过时的旧事物,保留具有现实意义的旧事物,立足于社会实践,对于传统文化辩证的分析和吸收,对于传统古典诗词文化,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汲取其中优秀的传统古典诗词文化。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变化的基本趋势,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聚焦目前中国古诗词文化所处的事实问题,做出符合新时代的新判断,利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考察古典文化的同时需要注意其该肯定和需要否定的地方,正确地把握古典诗词文化,才能正确了解其事物所存在的性质;观察其否定方面就是准确了解事物的发展前景,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锁准肯定,不能单取其一,为更好地建设基于习文化自信观,就要大胆地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同时对腐朽的东西批判继承。

4.2 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坚守文化民族主体

承认历史继承性,反对全盘西化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5]。”针对一些以西化价值为导向的文化潮流,这一现象在二三十年代发展过多,至今仍然不绝于耳,对于传统古典诗词的态度,不能照单全收,也不应该全盘否定,同意文化虚无主义这个观念的本身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否定了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的合理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换言之,我们在钦羡其他强盛国家文化时,也不需要完全抛弃本土文化,可以结合自身的优秀文化,将他方优秀符合本土实际需要的文化结合,从实际出发,博采众长,脚踏实地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时代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信慢慢走向文化自强,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当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要学会着眼于未来,把握长远的目标,有历史担当的传承古诗词文化[6]。

4.3 调动中华文化自觉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逻辑

坚持精神家园,弘扬传统古诗词文化,做中华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躬行者。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发展至今,创造的成就无与伦比,中华民族素来就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在这过程中也应该对我们传统的文化感到无比自豪与无比自信。文化创新理论中一直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与魂,古典诗词承载亿万华夏儿女的情愫,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往往会在简短的诗歌当中体会那些大师们文化自信的力量,就如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那让人不得不折服的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满足了人们需要的想象和憧憬,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化而奠定了社会基础,人民的思想丰富,向往心灵平静,稳定的社会状况才是发展文化自信最好的前提准备。社会每一次的变革和发展都带来了文化质的飞跃,在主动了解中华传统古典诗词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文化,树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理念,在发展中,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利用优秀的传统古典诗词文化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步发展。

5 结语

基于时代要求以及时代文化的不断变迁,时代目标以及时代战略的不断变化,可以发现基于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基本思想和本质内涵,是不断地增强文化自觉,坚定不移地发展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源泉,是不断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能,也是我们现在依然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当中的重要基石,古典诗词更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学习古典诗词也是在用优秀文化、用精湛的母语哺育着中华后代,从小在他们心中撒下文化的种子,打好做人的底色,培育良好的道德判断及道德责任,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的文化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文化建设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古典诗词文化魅力。基于习文化自信观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内在发展逻辑以及创新方法,呈现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不断传承实践的基础上,给予了文化创新的根基,赋予其强有力的生命力,为构建我国创新发展古典诗词提供了方法论以及正确方向的指导。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时代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关注诗词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HANDS OFF THE WHEEL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