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崔斌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 214405)
自从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成了高频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 “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已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实际过程中缺乏衔接,实质合作关系不深,没有形成合力。从学校方面看,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培育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的培养偏向于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底蕴的培养;偏向于理论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通识教育,因此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文化、价值情怀等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型导师队伍欠缺,教育教学和实践与工匠精神融合度也不高。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在实践训练中也忽视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难以体验到工匠精神的内在实质。因此,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能力素养和心理素质偏低,职业价值观功利化,职业道德水平较低,实践技能不过硬,创造创新能力缺乏等,这些都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
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现代学徒制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育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推广需要工匠精神的融入和传承,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也需要现代学徒制的支撑[1]。因此,高职教育要加强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将如何培养?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将如何高度融合?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了目前形势下,需要探究的重点。
第一,合作困境。现代学徒制目前的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的境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还不健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存在“校热企冷”的问题,企业主动寻求开展合作很少,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不少企业不能准备把握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而高职院校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缺少配套的顶层设计,指导激励措施也缺乏,工匠精神的培育也没有配备一定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第二,定位困境。不同时期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定位是不一样的,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实践和合作等工匠精神的加强,我国本土化的工匠精神出现了断裂,导致了对知行关系的定位不明,培育的价值定位出现困境。第三,教学模式困境。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工具理性,推崇技术至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根据课程培养的现状看,不少专业主要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设计的,没有专门围绕工匠精神培育的模块[2]。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校企协同培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为了追求盈利,不太愿意对短时间很难得到利益回报的教育项目进行投资;学校追求实现教育价值,没有从企业的利益进行思考,从而导致学校和企业不能协同培育工匠精神。第二,制度和文化的拮抗因素。在西方文化融入市场之后,就会出现一种拮抗,阻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第三,目标与组织协调的因素。工匠精神培育关注以实践操作为基础的职业精神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入职业教育体系中组织管理,融入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工匠精神的培育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就会影响培育效果。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培育应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一些较为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借鉴其优势方面。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学校和企业共建的双主体职业教育模式。企业采用“教、学、做”贯通整合的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方式,促进技能养成,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在教学环节融入工匠精神教育,项目教学模拟真实企业流程,注重质量。此种教育模式“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美国实行的是注册学徒制的职业培训模式,是由企业发起,负责学徒制的规划、管理及提供经费支持;高等院校负责学徒的理论课程,确定注册学徒标准的一种培训模式。在严格的标准中融合人文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培育体系[3]。日本式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覆盖面广,从学校职业教育到企业教育到社会培训3 方面来进行职业能力养成,从职前教育延续到职后教育,推崇自主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4]。
从我国自身的角度来看,不同区域企业需求不同,表现特征也不同,职业院校专业优势也存在不同,在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培养上展现了一定的培育效果,这就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榜样借鉴。例如,上海一所高职院校把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和多家企业组成了奥地利职业教育联盟,设计一个校企合作课程,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以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双主体协同育人为主,创建真实情境来养成工匠精神,实现现代化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的相互融合[5]。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建共管,推进产教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实现途径;深入推进产业企业文化进校园,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完善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素养人才评价机制[6]。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践行需要高职院校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养的体系,坚持校企紧密结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培育,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上,完成工匠精神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第一,确定目标培育体系。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全过程,着重于工匠精神认知问题的培养,加强文化熏陶,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工匠精神的文化元素,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目标及内容之中,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强化和历练工匠精神。企业则着重于对工匠精神实践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传播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意识。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树立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科学的价值观和实践应用的主要能力。也就是说,需要在“德”的基础上,打破岗位需求局限,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人才。其次,高职院校还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在“技能立世”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思想理念。构建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消除劳动无用论,职业贵贱之分,急功近利等错误的思想。需要在尊重劳动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源泉,建立平等的价值观与工匠精神。不断地激励自己自我修缮,并且鼓励创新,实施科学的价值引导。
第二,制定培育制度体系。高职院校主要是依托认知学徒制培养工匠精神,将现代学徒制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通过范例为学生提供亲知的机会,使得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工匠精神。企业主要是依托岗位学徒制培养工匠精神,在实际岗位工作中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在企业制度文化氛围中熏陶职业精神,培养工匠意识,激发工匠精神,在言传身教和隐性的方式当中,展现学生“双角色”中学徒的身份。从实践的角度看,工匠精神培养的渠道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只有为学生提供工匠精神的有效平台,这样才可以在全面的视野当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现代化学徒制度,需要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保持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在科学的引导下,保持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实施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定岗实习的时候,企业就可以将自身经营理念、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等相互结合起来,向着关联性的基础实施延伸,提升学生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向着拼搏、爱岗敬业、创新追求的视角实施延伸,以此来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选择企业的文化制度,不断地沉淀思想,借助企业文化,形成有效的校园文化制度,向着远大的职业情怀方向实施延伸。
第三,设置培育课程体系。学校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进行革新,要以现代工匠精神的养成为基础,多加入本土工匠精神元素来发扬本土文化个性,推广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注重工学结合,促进“知行合一”。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将优秀匠人案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明确工匠精神的特质和要素。企业方面,是把优秀的产品展示出来,呈现到课堂建设当中,让学生对职业文化的氛围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企业需要和学校加强合作,达到共同教育的境界,在关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化学徒制度方案,提升制度性,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国家的支持政策,行业的发展趋势,精确地预估人才需求,对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例如:现代化学徒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实施企业师傅聘任,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影响着学生的技术水平。“德艺双馨” “善于传导”的师傅,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打造一个好苗子,还可以向着工匠的精神实施延伸。那么,现代化学徒制度,教学需要存在规则,师傅需要严格选拔,评价需要科学化。学徒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只有考虑到每一个发展视角,这样才可以在长久的理念下,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第四,选择培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问题式启发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导入法、现场教学法、优秀范例引领法等方式,通过真实的项目进行实际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真实现场情景感染,行为规范的范例引领来抓住工匠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培养,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企业则是依托企业导师责任制,以工匠大师带学徒的形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现实中接触的优秀匠人范例或师父角色模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发挥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第五,优化培育评价方式。高职院校要通过终结性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方式来评价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终极性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动态的过程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表现,从工匠精神养成上来评价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企业一般是通过最后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层次来评价工匠精神,但也要注重工作过程考核来评价工匠精神培育效果[7]。工匠精神从没停止过对世界的改变。并且我国的工匠精神,关系到了国家的富强昌盛,中国梦的进一步实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工匠精神属于一线的前沿阵地,只有不断地加大基础建设,向着应用型高质量的人才方向实施延伸,这样才可以让“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的精品方向实施延伸,从本质上,真正达到工匠精神的培养。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俗话说“工匠精神从没停止过对世界的改变”。工匠与学徒属于文化传承和技艺传承的主要形式,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把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结合,把工匠精神融合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优秀人才,支撑“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的方向进行延伸,最终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