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与附子的鉴别

2020-01-01 02:30黄婧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乌头外皮附子

黄婧文

(重庆市大渡口区中医院,重庆 400084)

白附子与附子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但是时有出现混用情况,《本草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现将二者鉴别如下。

1 白附子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因其叶片幼时内卷如独角状,似“小荷刚露尖尖角”,故名独角莲。又因其药材形状、功效似附子而色白,故名白附子。性辛,温,有毒。归胃经、肝经。祛风痰,逐寒湿,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尤宜上焦头面之风者。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麻辣刺舌。生于荒地、山坡、水沟旁,为我国特有种类,分布于辽宁、吉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河南、湖北、山东、四川至西藏等省区,辽宁、吉林、广东、广西等省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晒干。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kg,用白矾2kg),泡1日后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

2 附 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因其块根形似乌鸦头,故名乌头。产于四川的栽培品母根名川乌。附生于母根边的子根,名附子。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月采为乌头。”《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李时珍曰:“附乌头而生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附子相符。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经、肾经、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主治脾肾阳虚,阴寒痼冷,亡阳及寒湿痹痛等,尤宜下焦寒湿者。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经加工炮制后可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后品种为: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约2~5m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而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的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3mm。

猜你喜欢
乌头外皮附子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不同地区草乌种子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蓝莓的光泽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美味的水果
尖椒牛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