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莉
[关键词]双侧性迁移;体育训练;创优设计
双侧性迁移,指在运动中身体某一侧向另一侧进行动作技能的迁移。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许多动作技能需要身体的各個部位协助配合,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受身体发育、运动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肢体动作缺乏协调性,很难达到训练要求,而有效运用双侧性迁移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借助双侧性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素养。
一、精选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侧性迁移要在实践训练中才能凸显效果,故训练内容的选择最为关键。训练内容的选择要贴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这样学生的探索热情才会更高,训练效果也才会凸显出来。小学阶段,学生运动基础不一,但大多喜动不喜静,对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心理认知特点,设计丰富的训练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爱上训练活动,爱上体育运动。
如教学《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时,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球类运动,对篮球、足球、排球的运动非常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投垒球的训练任务:站在原地,用右手将垒球抛出,看谁抛掷的姿势更标准,抛掷的距离更远。一般来说,投掷垒球都是用右手,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训练右手的基础上,教师又设计了左手投掷的训练活动:“你能否用左手投掷?左手投掷和右手投掷有什么区别?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实践。
小学阶段的学生,参与训练活动大部分是凭兴趣进行的,因此教师要考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思维认知,这样制定的训练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不同群体学生的运动特点进行调查,发现他们运动素养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运动优势和运动劣势,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兴趣差异和运动差异,这样的训练内容才更科学。
二、融入训练器材,促进学生认知迁移
体育器材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更关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忽视体育器材的运用,不是让学生进行跑步练习,就是让他们自由活动,导致课堂缺乏生机,无法唤醒学生的运动热情,训练效果自然无法凸显。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器材的作用和价值,将其适时引入训练活动中,在激发学生运动潜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认知的迁移,提升训练效果。
如教学《韵律操》时,单一的韵律操训练是无趣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激发,尤其是男生,他们认为韵律操是女生的专利,不适合男生,从而对训练活动不上心,提不起兴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积极创新,不时引入各种体育器材。教师发现男生对足球感兴趣就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在跳韵律操时拿着足球跳跃。这样男生参与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精准掌握足球的动作和技巧,将足球动作融入韵律操中。因此,在进行教学训练时,教师应打破传统韵律操的训练方式,将趣味化的体育器材融入其中,让学生根据爱好进行选择。
小学是夯实学生运动基础,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学训练,旨在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尤其是要在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引人体育器材,增强教学的灵动性,实现高效教学。
三、优化训练程序,培养学生协调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普通人只能利用自己一千亿个脑细胞中的5%~10%,在开发过程中,左脑开发了3%,而右脑的开发几乎为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使用右侧肢体,右侧肢体是由大脑左半球支配的,这就造成大脑左半球超负荷运转,大脑右半球得不到开发,使身体左右两侧肢体的发展不平衡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大。如何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左右两侧肢体均衡发展,教师需要深度思考这一问题。小学体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要渠道。在进行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优化设计,抓住训练最重要的环节着力强化,夯实学生的运动基础。
如《沙包掷远》一课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投掷沙包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教学时可简化流程,在导人环节引入沙包投掷游戏,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为了提升训练实效,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布设不同的训练内容。如有的小组将传统游戏融入其中;有的小组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小组内的PK赛等。简单明了的教学流程是课堂优化设计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巧妙抓住这一点,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体育训练主要有准备、导入、讲授、练习、总结等环节,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各个环节上,只有对主要环节重点关注,才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才能实现双侧性迁移的目标。
四、传授训练技巧,提升学生运动智能
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处于初级水平,教师要切实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快速习得运动的技巧和方法,如讲授法、动作技巧示范等都能促进训练活动的顺利推进。为了将运动技巧和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作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解,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动作示范也能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教师可利用动作分解示范的方式,对关键性的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学习信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
如《跳跃:各种方式双脚跳》一课,要求学生掌握不同跳跃方式的技巧。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教师首先示范演示立定跳远的动作:起跳最关键的是速度要快,手臂摆动起来,然后脚用力蹬地,接着腾空,在落地时收腹,向前伸小腿。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切的体会,教师还进行了慢动作的演示。如讲授三级跳时,教师则采用学生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进行训练技巧传授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运动素养为出发点展开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拓展,运动智能得到提升。
小学体育训练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对运动内容、运动技巧缺乏深刻的认知,所以教师必须创新教法,将复杂的运动动作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传授动作技巧时,一方面要强调动作技术要领,另一方面要将相关运动项目的内质精神呈现出来,让学生从内质的角度学习动作技巧,提升运动智能。
双侧性迁移能够对小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将其融人教学之中,助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精心选择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的训练内容,为认知的顺利迁移奠定基础;要适时融入器材训练,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认知的迁移;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简训练流程,促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