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31 08:03贾宝阳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分泌量泪膜泪液

贾宝阳

作者单位:117017 辽宁 本溪,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北营医院眼科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工作强度的增加,尤其是电子产品的长时间应用,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干眼症发病率已达21%~30%[1]。干眼症又被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分泌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患者多自觉眼部干涩、烧灼或异物感,并出现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等。随着医学界对干眼症研究的深入,国际干眼协会曾于2007年调整了干眼相关定义,目前干眼症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考虑与之相伴的眼表损害、泪液渗透压增高和眼表炎症[2]。鉴于干眼症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眼表炎症,因此理论上应在常规人工泪液替代治疗上予以抗炎治疗。为此,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干眼症患者,观察溴芬酸钠滴眼液对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7—2018年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30例,诊断参照《眼科学》相关标准:临床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并伴有畏光、视物模糊和视疲劳;泪眼渗透压≥316 mOsm/L[3]。纳入条件:首次确诊为干眼症,既往未接受治疗;入组前1周内未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入组前1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无长期应用人工泪液治疗史。排除条件:存在鼻泪管阻塞;合并眼表感染性疾病;存在眼睑结构和(或)功能异常[4]。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规格0.1%),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溴芬酸钠滴眼液(规格0.1%),2次/d。两组均治疗14 d[5-6]。

1.2.2 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D0)、治疗3 d(D3)、治疗7 d(D7)和治疗14 d(D14)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液分泌量。

1.2.2.1 泪膜破裂时间 将1滴荧光素滴入患者眼结膜囊内,瞬目3次,平视前方,后用钴蓝色光线扫描眼角膜;记录从瞬目后到第一个干燥斑出现的时间间隔[7]。

1.2.2.2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将角膜分为瞳孔上区、瞳孔区、瞳孔下区3个象限,以荧光素试纸与下睑结膜囊接触并评分。单个象限无点状染色为0分,1~5个点状染色为1分,6~10个点状染色为2分,>10个点状染色或存在斑块染色为3分,3个象限总分0~9分,分数越低越好[8]。

1.2.2.3 泪液分泌量 将泪液试纸粘贴于下眼睑内侧大约1/3处结膜囊内,嘱患者闭眼5 min;记录泪液试纸浸湿长度,得出数值[9]。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差齐的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和14 d泪膜破裂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泪液分泌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7 d和14 d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干眼症是眼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全身性疾病、环境和医源性因素等。从发病分布来看,黄种人、女性和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从发病机制上来说,其包括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不足、油脂层分泌不足、黏蛋白层分泌不足、泪液过度蒸发及泪膜分布不均匀等[10]。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项基础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s)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分)

表4 对照组和观察组泪液分泌量比较(mL)

近年来,随着对干眼症研究的深入,发现干眼症患者存在眼表炎症,而且炎症与干眼症状相互作用,导致单纯应用人工泪液替代治疗无法获得稳定疗效。溴芬酸钠滴眼液主要成分为溴芬酸钠。溴芬酸钠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快速且有效地透过角膜,在角膜内维持足够的药物浓度。溴芬酸钠主要药理作用为抑制环氧合酶活性,阻断二十碳四烯酸衍生物的合成,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缓解炎症反应[11]。

本研究中,我们收集部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干眼症病例,旨在比较溴芬酸钠与传统人工泪液(玻璃酸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我们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液分泌量三方面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比于玻璃酸钠应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最早获得改善优势的是泪液分泌量(自D3起),然后是泪膜破裂时间(自D7起),最后是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自D14起)。然而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即本研究仅为溴芬酸钠与玻璃酸钠的头对头比较,并未进行两药联用相比于单药的探讨,这有待后续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溴芬酸钠滴眼液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液分泌量,优于于传统的人工泪液,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泌量泪膜泪液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基于泪膜动态变化的图像特征分析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老年干眼患者最早泪膜破裂位置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影响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荷尔蒙决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