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更能实现素质教育的需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是教师应该积极探讨的话题,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一阶段开展德育对他们之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一直是重要的话题。小学阶段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讨,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
一、转变观念,提高德育的认识
小学生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都需要积极的引导。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师长,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得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仅要教书,还得学会育人,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教书和育人相互促進,相互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德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实践和渗透德育工作。
二、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教材是主要的参考内容,很多教师都会以教材为基础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也需要从教材入手,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德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开展德育,教学效果不会很明显,但是将德育与教材结合在一起,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当前的小学学科教学中,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大多是隐形的,教师首先得吃透教材,寻找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真正悟得育人的真理。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得深入备课,在弄清楚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深入体会教材的德育因素。其次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科的教育性、生活性和综合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渗透学科中的德育。
三、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增强德育的生动性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德育的渗透。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又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学科,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渗透德育,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小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蕴藏的德育因素也不一样,教师要明确不同学科的发展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渗透德育的方法,不断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小学德育蕴含的因素比较多,如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德育,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课堂是唯一的学习阵地,学生接触知识的层面比较单一,没办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积极开展丰富的学科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的渗透。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书本上各种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比如,教师可以从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几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学科活动:访问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的童年生活状况,并与现在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感受社会发展的迅速,感叹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些都是符合小学生实际发展的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的来说,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为重要,受到了各个学科教师的重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各学科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是一种手段,教育和培养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出德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将德育与学科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凸显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万胜.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华夏教师,2014(5):55.
[2]王新学.德育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66-67.
[3]杨冬苗.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