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9-12-30 01:54陈振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2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育教学高职

陈振辉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已经在不断挤占日常运动锻炼时间,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严重影响力学生综合素养。加强体育活动融入体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与学分的重新设置,旨在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提出阳光体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高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长效机制。希望可以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  阳光体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b)-0153-03

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学生体育体质健康检查的要求。同年,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各级体育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推动下,各高校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形式和完善体制,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若使阳光体育运动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学校体育仍需排除不和谐现象: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受传统重“文”轻“武”的教育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本身体育教学的影响,从小学开始学校体育就被边缘化,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生活方式变得越发的简便,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薄弱甚至排斥体育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习惯、兴趣和能力,真正让学生离开网络、电视、游戏,主动地来到操场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学校体育工作者还有一条很长的路需要不断探索与践行,体育课程的如何改革才能与课外体育锻炼高度融合,仍是目前的难题,值得深思。

1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基本采用“2+1”或者“2.5+0.5”培养模式,要培养出一名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时间教为紧迫,故领导管理机构常常会忽略对学校体育的关注。部分高职院校没设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或者流于形式设有小组但长期处于空置无指导的状况。在组织领导层面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缺乏有效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未纳入教学计划,体育活动的组织随意性较大,缺乏长期规划和统筹。

(2)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环节脱节,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训练的开展关注程度不够甚至不关注,校内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类型单一陈旧,学生参与面窄等,具有明显局限性,学生无兴趣导致阳光工程体育运动流于形式,例如早操、慢跑、晨练等流于形式,锻炼和教育效果差。

(3)体育社团建设深度不够,指导老师多为挂名未实质性工作,体育社团功能未能充分展现,工作开展不起来。学校团委下设体育社团种类较多,但人数比较少,规范和成熟度都较低。

(4)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为主,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需要开支渠道较多,经费紧张,学校用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年经费额度约5万,经费短缺造成场地、师资等影响制约着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2  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共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阳光体育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直接领导,其他成员由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各二级学院分管院长、体育部门负责人、团委负责人、体育教师、学生等共同组成。由校团委、体育与健康教研室共同制定了本校“阳光体育运动”年度和学期实施计划和细则,逐步完善体育课程改革和校级、院级体育活动。

(1)重新设置常规体育课程56学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廣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1学分为16学时,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有6学分,折算为96学时。课程结构为“(体育必修课56学时)+(阳光体育运动52学时+附加12学时)”一共108学时,理论知识占到课程内容的40%(见表1)。

(2)新设课外阳光体育活动52学时课时,纳入体育课的成绩考评。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把体质测试折算为教学任务,每学年设有《体质健康测试》课程,每学年固定排进教务系统,学生测试所得成绩直接置换为该门课程的成绩(见表2)。

课外阳光体育运动也列入教学计划,编入人才培养方案里,开设《阳光体育运动》课程。除去大一学年开设常规的体育课程之外,大二学年与大三上学期的学生都需完成《阳光体育运动》课程才能修得相应的学分,其中每学期将有0.5学分,折算为52学时数。而课外阳光体育运动则由两门必修项目和1门自选项目共同组成。

阳光长跑设置为阳光体育运动学分的必修项目(一),每学期必须最少完成40km的跑步锻炼。为进一步激活体育社团和学生体育组织的功能服务于学校体育工作,体育类社团活动设为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必修项目(二),实施过程中加大体育社团的自主权,严格审核指导教师资质,提供场地资金促进体育社团的完善与形成特色,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每学期至少8次才能修成相应学分,不达标者将没有学分(见表3)。

(3)建立体育活动激励机制,修改优惠政策。凡代表二级学院、校参加校内外大型比赛获得名次的学生,活动相应加分,可以免修或者置换相关项目的学分(见表4)。

3  建立保障机制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高职院校长期有效的开展

教师是直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各项工作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门体育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创新精神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年2次的体育云委员会将对本学期工作突出的优秀人員进行表彰,年终绩效考核将给予相应的加分。

建立专项阳光体育运动资金。运动经费是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金、阳光工程体育联赛资金、体质健康测试资金、田径运动会资金、体育活动器材资金,以及阳光工程体育运动学院承办比例等级的专项资金等。

完善体育活动配套设施。每学期定期购买体育教学、竞赛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用具,维护体育场馆、场地器材。面向二级学院施行开放登记借用,体育设施的充足便于各二级学院、书院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真正的形成“班有班赛、院有院赛、校有校赛”的体育氛围。

完善评价机制,制定开展阳光体育实施办法,对人员对评价或是对活动的评价都以成果为导向考核。学校考核各学院和各校级学生体育协会,二级学院考核各班级和评选体育先进个人。对学院的考评主要是学院组织和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情况: 校级田径运动会、阳光工程体育联赛、校级体育协会等组织的赛事的人数和所获成绩; 自行组织开展体育赛事的情况;学生参加校体育高水平运动队情况;班级之间体育比赛情况[2]。对校级学生体育协会主要考评各单项体育赛事的承办和开展情况评核。

4  结语

通过改革和实践,学生既爱上体育课,又爱参加课后阳光工程活动,学生基本都掌握1~2项运动项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每周积极参加阳光体育锻炼并达到3次以上,体育社团氛围日益活跃多次在各型活动中做展演,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和体育教学密不可分,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把阳光体育运动列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里面,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阳光体育运动拥有具体的成果导向作用会促进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检查问题,以更新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而体育教学以实际的成绩为依据能给予阳光体育运动考评与监督,避免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完善阳光体育考核机制,才能多种途径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Z].2006-12-23.

[2] 周倩怡,陆华忠.高校体育课与阳光体育相结合的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11(32):115-118.

[3] 赵芳,黎晓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6):35-51.

[4] 侯歆.德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体育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