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摘 要:众所周知,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倘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能有效把握该关键时期,有效引导学生写作文,将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影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起步阶段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好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对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立足该阶段写作教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起步阶段;写作教学;写作材料;拓展策略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形象性。因此,教师要想在该时期引导学生有效写作,其需要结合写作主题,为学生创设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过程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借此在丰富学生表象认知的基础上,使其获得思维的发展,为其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在三年级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从写作素材的积累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走进生活,丰富现实情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可以在现实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感知到丰富的直接材料,借此实现写作素材的丰富。我在三年级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一般会利用生活情境和实物情境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1.充实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诸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其中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素材,这就为我们在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出了方向。我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打破教材、课堂的限制,将学生带入广阔的生活生活空间里,使其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既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又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一举两得。以《我是一颗蒲公英》写作活动为例,在写作教学开展中,倘若引导学生坐在座位上,空想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會给生活经验有限的小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基于此,为了使学生能准确地认识到什么是蒲公英、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入校园蒲公英丛生的一角,鼓励孩子们围着这丛蒲公英进行细致观察。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有限,其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观察、不知道观察什么,此时我则按照“叶、茎、花”的顺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对蒲公英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以此纷纷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蒲公英。有的学生说,蒲公英的茎很直很细,像是一根细细的管子一样;有的学生说,蒲公英的叶子细细长长的,有些硬硬的,有的地方还挺扎手……然后,我引导学生摘下一朵蒲公英,站在空旷的地方,轻轻地向它吹一口气,此时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学生同时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获得观察能力、想象力等的发展,一举两得。
2.运用实物情境
阶段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时倘若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仍采取语言描述的方式,则会使学生在有限的想象力的驱使下,难以加深对事物的感知与理解。基于这种情况,我在三年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借鉴美术教学中常使用到的“素描作文”的方式,结合所要书写的内容,将实物或者有关动物、静物等的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比如,我在组织人物描写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写作主题。然后我站在讲台上,引导学生对我的外貌、衣着等进行观察,然后鼓励他们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想自己与语文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如此实物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写作素材,还为其在创作过程中实现言之有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展开联想,充实书本世界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情感是较为丰富的,他们在语言文字的阅读过程中,常常可以在想象力的发挥下,对故事情节展开自由联想,以此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知,促进其写作素材的丰富。基于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在读写结合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将文本阅读作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仿写、续写文本内容。以《小摄影师》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文本结尾处高尔基对小摄影师再次带来的渴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小摄影师第二次到来的情境进行想象、描述,以此在扩写文本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又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锻炼,为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写作起步阶段的特点,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借此为之后的顺利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丽晖.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84.
[2]徐琳玲.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6(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