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2-30 01:51黄润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内科应用效果

黄润坚

【摘要】 目的 探究SBAR(S:现况;B:背景;A:评估;R:建议)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1~12月(实施SBAR模式管理前)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取本院心内科2018年1~12月(实施SBAR模式管理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交接班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护理床头交接班中实施SBAR模式能提高护士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保证护理安全, 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SBAR模式;心内科;护理床头交接班;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91

随着护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护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SBAR模式作为一种以提高患者护理安全为目的的有效护理模式, 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交接班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连续进行的一种制度, 预防安全事故的一种措施[1]。但是, 如何有效地实现交接, 确保患者信息能够完整的传递, 使交接班护理能全面准确掌握患者整体疾病情况, 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有效的心内科交接班管理模式, 本院于2018年1~12月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 探讨其实践应用的价值, 将其效果与2017年1~12月未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7年1~12月(实施SBAR模式管理前)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患者中男30例,

女28例;年龄62~79岁, 平均年龄(70.90±3.00)岁。另选取本院心内科2018年1~12月(实施SBAR模式管理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患者中男29例, 女27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68.50±4.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22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2名, 护师8名, 护士12名;工龄6~12个月, 平均工龄(10.0±

1.4)个月;学历:本科9名, 大专13名。

1. 2 方法 對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交接班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 即交接班护士进行简单口头交接, 并传递患者详细的病情巡视记录表, 以便交接班护士了解患者情况。交接班护士提前15 min清定物品, 查看医嘱, 交接班时首先宣读交接班本并交接病区患者流动情况和重点患者情况, 然后组长根据患者情况和护士能力分管患者, 各自交接患者的重点情况, 如皮肤、管道等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实施SBAR模式交接班管理下进行护理, SBAR主要包括以下内容:S即患者的姓名、创号、存在的问题, B 即患者存在的主诉, A 即患者发生的异常反应、报告值、给氧情况以及观察要点, R 即已经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及对问题进行处理的建议。护士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SBAR 报告表进行制作, 让护士养成临床思维模式, 从而使得交接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进一步有所提升。具体实施如下:①学习SBAR交接班模式的程序和相关内容。所有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内容, 即交接准备, 交接的护士完善本班内工作, 填写所负责患者的交接信息于《病区护理交班本》上, 准备接班的护士应该提前15 min熟悉工作内容[2]。②交接班流程,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交接班护士向责任护士进行集体床边交接班。交接班过程中和交接班结束后, 做好手卫生工作。先向患者问好, 进行自我介绍。交接班护士严格按照SBAR标准化模式的要求进行交接班。即必须掌握清楚患者基础信息、体征与病征、相关检查和下一步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 并采取积极措施实施方案, 下一班需观察的要点或医生的处置等[3]。做好整体的病情交接、护理交接、特殊交接班等, 对于交接班不清楚问题及时找到负责人, 由负责人承担责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的知晓率(护士能全面掌握患者体征病症、用药及注意事项、下一步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根据参考文献[2]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SBAR护理模式是一种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和护理满意度的积极措施。通过实施有效的交接班安全管理模式, 将交接班工作规范化和严格化, 不再是随意的口头交接, 交接班护士必须集体交接, 对患者进行全面、主动和系统的评估, 接班者能准确全面的掌握患者情况[4]。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 SBAR 沟通模式的应用进一步广泛化, 由于低年资护士是造成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 其不仅对患者评估情况掌握不全, 还不能分清交接重点, 因此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交接过程中对这一方法进行重视, 本文结合SBAR 沟通方法展开了探究, 该方法在心内科护理晨交接班的过程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根据这一方法低年资护士能够有效地理清交接思路, 避免了重点不突出或者存在遗漏的情况, 从而能够在晨交接班过程中更好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传达, 并且通过两组的比较, 发现SBAR 沟通方法不仅能使观察效果得以提升, 还能够进一步加强患者的满意程度,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对这一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5-7]。

除了对低年资护士一对一的带教外, 有效的交接流程有利于低年资护士更好的掌握患者情况, 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改进式SBAR床边交接班模式实施后, 使责任护士在交接班时可知晓患者存在的风险, 有助于责任护士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同时集体床边交接班, 高年资护士会及时指出低年资护士未发现的风险问题, 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可以降低护理风险, 有助于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实施有效的交接班安全管理模式, 将交接班工作规范化和严格化, 不再是随意的口头交接, 交接班护士必须集体交接, 对患者进行全面、主动和系统的评估, 交接班者能准确全面的掌握患者情况, 在结合具体情况的前提下, 实施下一步的护理方案, 提高了患者整体护理的满意度[8-11]。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整体情况知晓率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8.2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 SBAR模式应用在护理床头交接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 SBAR模式有利于降低心内科患者护理床头交接班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 有利于管理者对护士的考核, 也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焰, 方向红, 刘伟. SBAR沟通訓练模式提升心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 重庆医学, 2018(21):96-97.

[2] 姜慧, 崔秋霞, 陈小燕. SBAR标准化沟通对急诊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7):104-106.

[3] 王芳, 刘伟权, 邓娟, 等. 点评式SBAR交接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质量的影响. 护理学杂志, 2017(24):58-60.

[4] 胡维书, 黄平. SBAR沟通方式在提高重症监护室低年资护士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7, 33(14):2233-2235.

[5] 徐溧婕, 潘玲, 范艳黔, 等. SBAR交流模式在肝移植术后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9):

125-126.

[6] 张曦, 夏莉娟, 鲍春燕, 等. SBAR沟通模型在肿瘤病房护理床头交接班的应用. 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5(4):265-268.

[7] 马爽, 杨伟.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5, 26(24):3031-3032.

[8] 顾天明, 王妍妍. SBAR沟通模式在皮肤内科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39):40, 44.

[9] 陈静. SBAR沟通模式在心内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 2015(11):26-27.

[10] 何艳丽. SBAR沟通模式在心内科护士交接班中的运用.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11):164-165.

[11] 王云, 叶萍.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7, 30(2):195-196.

[收稿日期:2019-03-14]

猜你喜欢
心内科应用效果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