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礼新 刘卫芳 郝占华
【摘要】 目的 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胸术治疗, 治疗组患者使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0.0%, 生活质量改善率70.0%高于对照组的40.0%, 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较理想, 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22
在很多肺部良恶性疾病诊疗方面胸腔镜技术目前在临床上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微创技术, 在肺癌诊疗中的价值已被公认。因此, 逐渐将全胸腔镜技術用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 替代传统开胸术[1]。与常规开胸探查术比, 其具有微创、美容、恢复快等优势, 更易被患者接受。传统肺癌手术路径标准为进行后外侧切口, 肺癌手术标准为病变肺叶切除加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有研究显示, 胸腔镜下进行规范性解剖性肺叶切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本文为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对其进行考察对比分析, 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8年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依据临床资料并经病理学或临床诊断予以确诊, 经筛选纳入。所纳入者均符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7~75岁, 平均年龄(61.5±9.7)岁。治疗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55~74岁, 平均年龄(60.3±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胸术治疗, 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单肺通气, 手术时患者取健侧卧位, 适量前倾垫高胸部, 需在患者的胸部第5肋间做长约18~
20 cm的创口, 撑开肋骨, 经肋间隙进入胸腔, 切除病灶。最后, 清扫胸腔及纵隔淋巴结。
治疗组患者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均以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单肺通气, 手术时患者取健侧卧位, 适量前倾垫高胸部, 其解剖性肺叶彻底性切除,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具有一致性, 所有的操作过程均在胸腔镜下进行, 不借助前侧小切口进行观察, 镜下胸内探查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浸润范围、胸膜粘连以及有无肺门组织、心包、纵隔淋巴结等胸内转移, 切除的转移病灶或淋巴结立即进行冷冻切片明确肿瘤时期。通常是经叶间裂分别处理血管和支气管, 如遇到叶间裂分化不全者, 先处理肺静脉, 再切断支气管, 最后分别处理肺动脉各分支, 然后将肺叶放回适当位置, 沿分裂不全的肺叶裂处用内镜直线缝合切开器将肺叶切除, 并放入标本袋中, 自前侧操作孔中取出。所有分离操作是通过前侧操作孔和辅助操作孔完成, 手术床摇成折刀形利于增加肋间隙宽度。胸腔镜腋中线第7~8肋间小切口为观察孔, 孔套管切口于第8肋间腋后线部位, 长达1.5 cm, 肩胛下角线的第8肋间施予1.5 cm切口作一个辅助操作孔, 而在第5肋间腋前线做长约4 cm切口作为操作孔, 仅为进出器械与取出标本用, 不用放置在开胸器及不涉及牵开肋骨。血管、支气管和分化不全的叶间裂均使用内镜直线缝合切开器处理;血管采用2.5 mm钉高的白色钉仓缝合切开器, 支气管采用4.8 mm钉高的绿色钉仓缝合切开器, 叶间裂采用3.5 mm
钉高的蓝色钉仓缝合切开器, 胸腔镜随手术操作方位予以照明, 游离下肺韧带、胸膜顶、隔面粘连, 直视下行支气管及肺门血管解剖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肺裂发育良好患者需直接采用电灼予以切开;针对肺裂发育不良时剪开肺门前后胸膜, 暴露肺静脉以更好确定肺裂部位[3-5]。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疗效评定标准判断本次治疗效果, 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4个等级, 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总例数×
100%。采用本院自制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分为改善、稳定、下降3个等级, 生活质量改善率=(改善+稳定)/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0.0%, 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40.0%, 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通过开胸手术方式并辅助放化疗进行治疗, 但常规的放化疗疗效稍差, 患者耐受力低且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大, 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对患者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再加上手术造成的伤害, 容易让患者放弃生命。现在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够成熟, 因其病情发展较快且发病较隐匿, 如患者不及时就诊则会发展到癌症晚期。因此,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显得尤为关键[6]。
传统开胸术或各种改良小切口术均需采用开胸器, 尤其小切口术, 为获得足够照明及开阔视野, 更需过度牵开肋骨, 反而增强术后肋间神经性疼痛[2]。而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作为新一代技术, 备受关注。全胸腔镜下操作时其操作者使用胸腔镜予以观察及操作, 操作部位孔径仅可以通过器械进出及操作, 无需牵开肋骨, 与其他各类小切口术有本质区别, 使得皮肤切口更小, 更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随着肺癌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增多, 多数胸腔镜医师已逐渐掌握镜下处理血管以及支气管技巧, 为开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 采用单一切口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改善较理想,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波荣, 严四军. 胸腔镜小切口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研究. 重庆医学, 2013, 42(18):2155-2156.
[2] 张真发.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医刊, 2014, 49(2):19-21.
[3] 張童, 冯国斌. 小切口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14(9):1206-1207.
[4] 李贲, 郭志敏, 周斌, 等.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实用癌症杂志, 2015(3):432-434.
[5] 王大令, 王文钰. 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实用癌症杂志, 2016(2):231-234.
[6] 张忠义, 顾江魁, 陶立伟, 等.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45例的临床分析.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4):639-643.
[收稿日期: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