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对时间管理的应用与思考

2019-12-30 01:39刘增粮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1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急诊科思考

刘增粮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对时间管理的应用情况与效果,旨在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以缩短急诊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急诊科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纳入常规管理组(43例)与时间管理组(43例),分别应用常规管理与时间管理,对比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抢救成功率、临床指标(搶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时间管理组的抢救成功率(95.3%)高于常规管理组(83.7%),时间管理组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32.2±12.0)min、(3.5±1.1)min、(3.4±1.0)min均短于常规管理组(48.6±13.3)min、(6.6±1.3)min、(6.7±1.5)min,时间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7.7%)高于常规管理组(88.4%)(P<0.05)。结论 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心肺复苏以及气管插管时间,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a)-0023-02

急诊科作为临床科室中抢救患者的重要医疗部门,具有疾病类型多,患者数量多以及大多数患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情复杂等多种特点,为提高救治有效性医务人员需争分夺秒[1]。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以及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各个方面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2]。鉴于此,该院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建立并全面实施时间管理模式,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就该院于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86例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如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急诊科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纳入常规管理组(43例)与时间管理组(43例)。常规管理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 6~58岁,中位数(30.1±3.2)岁;疾病类型中,心血管疾病20例,脑血管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时间管理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 6~58岁,中位数(30.1±3.2)岁;疾病类型中,心血管疾病19例,脑血管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管理组应用常规管理。时间管理组应用时间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时间管理意识。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应建立时间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节约时间对抢救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对时间管理方法的学习,制定时间管理记录表,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以及快速、有序的工作节奏。②明确管理目标:根据时间管理记录表制作任务清单,详细规划每日要做的事情以及对应的消耗时间,并在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追踪检查,对超出消耗时间的护理流程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③分清主次。将每日任务根据重要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次要3类,非常重要的事情亲自做,重要的事情指导、监督着做,次要事情授权做,做到抓住重点、兼顾一般。④建立沟通机制。与相关科室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密切配合,以促进整个团队的同步性与协调性;同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尽可能地发挥个人能力,以此提高团队战斗力。⑤运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等,将科学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抢救成功率、临床指标(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以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基本无生命危险视为抢救成功,反之则为失败[3]。以问卷调查形式观察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对比

时间管理组的抢救成功率(95.3%)高于常规管理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对比

时间管理组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短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时间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7.7%)高于常规管理组(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急诊的第一站,该科室工作具有工作压力大以及抢救时间紧迫等多个特点[4]。护士在救治期间的任何一个疏忽,均有可能影响到患者病情,甚至影响到抢救成功与否。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而言,因其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以及患者数量多等特点,护理工作风险较高,因而这就要求在实施护理时需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与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地降低风险,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缩短抢救时间,确保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以全面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与医疗水平[5]。

急诊科传统的救治模式为被动接诊方式,因而在抢救的过程中存在缺乏足够准备时间以及不了解患者基本病情的情况出现,难以快速且准确地对其进行分诊,甚至还会出现病情评估不准确或抢救不及时情况,对抢救效果造成影响[6]。隨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也随之提高,以往护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鉴于此,为了能够在整体上提升医院急诊科的护理质量,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亟需创新急救科的护理管理模式。

时间管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时间为主线,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在全面学习时间管理相关知识后,制定时间管理记录表以及每天在各个时间点应做的事情,实际工作严格根据时间管理记录表执行,以此达到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不仅能够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有计划、顺利执行,还能在一定程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团队精神,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而提高护理质量[7-8]。

该对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所予以的常规管理与时间管理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及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管理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管理组,且抢救、心肺复苏以及气管插管的所需时间均短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时间管理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组。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加强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心肺复苏以及气管插管的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俏娟,韩励.急诊的目标时间管理在主动脉夹层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5上旬刊):111-113.

[2]  张广珍.小组制量化考核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3(12):177,180.

[3]  杨丽娟.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8):122-123.

[4]  邱小婷,胡敏,刘运萍,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7,15(18):2188-2191.

[5]  李虹,张俊丽,韩强.基于海恩法则的风险防范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8,40(5):536-538.

[6]  黄天花,汪琰彦,李特奇,等.柔性管理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5):693-695.

[7]  黄美娟,陈智萍,罗静.团队管理模式联合常规护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影响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 28(5):624-625.

[8]  罗娟娟,蔡纯.急诊科护理管理人员对时间管理的应用与思考[J].饮食保健,2017,4(1):190-191.

(收稿日期:2019-08-05)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急诊科思考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