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阐述了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分析了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作了根源剖析,提出了改善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与建议。要做到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垃圾分類,打通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关键词】 德州市;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环境治理;对策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确立的目标,到2050年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各项整治工作下有了显著地改善。2018年12月,德州市为贯彻落实中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德州市的具体实际状况印发了《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有制度、有队伍、有标准、有督查的稳步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管护长效机制。虽然目前的人居环境已有明显的改善, 但要将人居环境推进到更高层次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困难。
一、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自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德州市积极响应号召,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部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按照不同村庄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制定不同的人居环境改善具体目标,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垃圾、污水、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统筹兼顾农村环境整治与田园风貌保护两个方面,尊重历史传统,重视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着力打造与众不同的地域特色。目前,德州市大部分乡镇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已建成;在农村厕所改造方面,大部分地区群众告别了传统旱厕,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在改暖方面,全市农村累计完成12万户改暖任务,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养老院、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与农村新型社区的清洁供暖已全部实现;在危房改造方面,对于鉴定为危房的,由县级扶贫部门会同县级住建、财政等部门按照“因户施策”的原则予以解决,现已全部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全市2500多个城镇社区、农村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站全部建成,将社会保险等服务职能扩展到了最基层。有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基础设施相对齐全,农村公路网也基本形成,而且屋舍整齐、环境优美,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有了良好的提升。
二、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剖析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盲点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仍然主要依靠以上率下与组织推动的开展方式,部分村并没有将其摆在优先的位置,从而使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力量与资源偏弱,村基建的投资、环境的整治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等方面仍主要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的热情有所增加,但仍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2)基本公共服务欠缺。在基础设施方面,多数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机构的基础设施,仍普遍存在场地狭小、场所破旧、设备配备不全等问题,影响办公效率,难以满足服务重心下移、服务范围和对象扩展的需要。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目前基层综合服务中心网络化建设水平、层次仍然比较低,存在信息发布不对称、服务内容不全面、使用率和共享度不高的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市、县、乡镇、社区(村)之间的信息统计与资源共享。
(3)村容村貌的整治尚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比较落后的村庄,家禽家畜散养,禽畜粪便在村落随处可见,石料与木块也随意堆砌,这严重影响了村庄的形象。[2]
2、原因剖析
(1)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大多数的乡镇缺乏可以支撑的产业,财政收入偏少,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投入改造村民的人居环境。[3]例如,农村改厕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后续管护机制的长效运行,需要资金支持和保障,但实际工作中,资金保障力度较弱。
(2)乡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在农村的硬件基础设施与房屋建设方面,没有总体的统筹规划。[4]即使有,现有的乡村规划大多是简单的模仿城市规划,并不注重与农村的实际进行密切结合,这使得村庄的建设无规可依,丧失乡村风貌与乡村特色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基层工作人员的规划能力很有限,而外派人员又不熟悉当地的实际情况,导致规划难以落实。此外,农村环境的整治缺乏能够联合的下游产业。
(3)乡村治理主体单一。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过程中,主体应该是多元主体联合治理,政府起主导引领作用,积极动员群众、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来完成。[5]然而,当前的乡村治理仍然以政府的投资建设为主。而具体落实到各个村里,环境治理工作又成为村委会的强制要求。好的乡村治理应该从内在本质上提升村民积极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思想意识,在村民的共同参与治理下,体现出“治理乡村为人民”的理念,但缺乏协同治理的思想意识则会演变为“治理人民为乡村”的窘境。[6]乡镇工作的覆盖面较广,涉猎的行政村很多,且情况迥异,若缺乏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协同治理,那么工作的全面性与针对性则很难保证。
(4)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维护保养意识缺乏,使用方式不当,造成厕具易损易坏;气电代煤用户安全使用常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应急处置及紧急救治知识掌握不熟练。[7]
三、改善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德州市印发的《德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并结合与部分乡镇、农村工作人员的个别访谈,同时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综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结合德州市正在实施的新型城镇化、“空心村”整治改造等,针对不同县区的发展基础和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农村建设的三阶段规律,分三种情况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一,基本生活条件不完善的村庄,应着力保障基本生活条件,紧密结合村庄的具体实际状况,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并重点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其二,基本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应着力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生活垃圾与污水的治理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农房与清洁能源;其三,条件较好的村镇,应着力建设宜居村庄,不断提升绿化美化环境及与自然生态和谐的水平。
2、实施垃圾分类,打通产业链条
各级政府对于垃圾处理负有重要责任,但政府绝不能大包大揽,而是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有效解决问题。[8]前端由居民对垃圾进行具体分类,后端得有对应的处理企业来回收处置,这样才能有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再生资源利用链,而盈利是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关键因子。需要强调的是,在基层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宣传,不断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力争做好源头的分类减量。[9]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教育;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逐步使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在目前垃圾处理无害化管理的基础上,应整合回收企业,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可持续发展。[10]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完善建设排水系统、农村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条件。[11]着重整治日常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等一系列问题, 优化利用人畜粪便,变废为宝, 实现循环利用, 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新型的合作医疗,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对乡镇小学、中学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 帮扶优秀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全面提升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
4、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1)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完善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一事一议”与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每一项决策均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逐步加强与规范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监督工作。
(2)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负责维持的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具体义务与责任。积极组织引导返乡党员干部、老党员、退休职工等乡贤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
(3)增强村民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着力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倡导村民讲卫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摈弃乱吐、乱扔、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让文明实践行为真正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让村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进而努力提升村民的整体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聚任, 梁亮, 刘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明建设——基于山东省的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158-167.
[2][3][4][5][6][8][9][10] 刘慧扬.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2.63-65.
[7] 付兴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策研究——以天津市远郊农村为例[D].天津: 天津大學.2015.
[11] 王文莉, 朱东旦, 刘颖菲, 孙雪儿.新时代背景下无锡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7.183-184.
【作者简介】
于潇珊(1981—)女, 山东德州人,任职于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