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其 战
(淄博师专,山东 淄博 25513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阐述、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逐步确立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运用,如中俄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指引,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熏陶,立足时代背景,对世界性的时代问题作出的回应,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成果。恩格斯曾说过:“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1]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逻辑的必然之路。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35,这里马克思描绘了在市场法则和资本逻辑的推动下,民族历史转向了世界历史,可以说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基础初步显现。在工业生产方面,工厂加工的原料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各民族被世界性生产和消费的纽带联结为相互依赖的整体,并且在物质生产世界化的基础上精神生产也成为世界性的了[3]35。勾画这一世界图景的主导力量虽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大亚非拉国家被动地走入这一画卷,以原材料供应地、世界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身份,被裹挟进了“文明的世界”。
探索这一世界图景之中人类的生存状况,有这样几个维度。其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交往。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围绕争夺殖民地、争夺市场而展开的。为了抢占殖民地,掠夺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角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两个受工业革命影响最直接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先在北美与印度等地展开了殖民和市场的争夺,后是在非洲的争夺;1861年俄国改革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英国在亚洲展开殖民地争夺;普法战争后,德国作为新兴势力开始与英法俄展开殖民地争夺,并直接导致了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交往。16世纪-19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在北大西洋进行的“黑三角贸易”致使非洲丧失精壮劳动力逾1亿,对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破坏、对非洲人的摧残不可估量。1884年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在柏林开会,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殖民地瓜分,非洲90%以上的领土被殖民国家占领。从1840年起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入侵列强烧杀抢掠,从中国掠走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将中国领土瓜分殆尽,罪行滔天。马克思对此做出经典论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其三,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穷人是没有人关心的……等待着他的是勉强够维持灵魂不离开躯体的工资”[5]。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描述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又何尝不是法国、美国的景象?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得到的只是仅够供其劳动力再生产和勉强维持后代繁衍的微薄收入。其四,资本主义世界的境况。资本的魔力蔓延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一方面资本家总是追求给工人最少的工资,去获得最多劳动效益,另一方面资本家总是追求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增加产量,因而到处抢占市场。“资本运动塑造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历史时代,同时孕育了历史与伦理之二律背反的悲剧性冲突的现代性架构。”[6]贫富分化、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的根源便在于此。资本按照自己的逻辑塑造了人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一句话就是人生活的方式。零和博弈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销售、竞争的不二法则,人失去了人的本性,异化为资本的奴隶,异化为商品的奴隶。
以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由此而带来的全球性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在世界发展深度融合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面对这一人类困境,后现代主义提出拒斥现代化,回到前现代化的主张,而自由主义则采取忽略现代化发展的弊端,大踏步进入向前发展的主张。显然以上两种理论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思维火花的偶然闪现,凭空产生,而是有其真切的现实关照、深厚的文化基础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何种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已然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社会局面,应对生态能源危机、疾病瘟疫、战争核安全等问题,单凭一国之力都是不可能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这一人类现实的深刻思考基础上的合理回答。其次,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在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资源。马克思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虚假的共同体,揭示了资本逻辑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分裂、排斥的本质之后,描绘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并指明了走向这一真正联合体的现实路径,即在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私有制,消除人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下异化的根源,实现人的解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构建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但资本主义的灭亡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面对当前人类生存状况,一方面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必然要遭受资本逻辑的折磨,另一方面拒斥现代化又与推动生产力发展背道而驰。探索一条对资本逻辑实施有效规约的道路,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良性互动,便成为了今天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在我们追寻理想社会的路途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和行动,正以另一种思维‘自由人的联合体’创造契机。”[7]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表现为人类迈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要求,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酝酿积蓄。
美国学者亨廷顿预测冷战后时代,世界可能划分为以七个或八个文明集聚的文化实体,世界的冲突将走出传统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之间的竞争,而转向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抗与冲突。有人批评亨廷顿提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即文明冲突因其预测而增加了发生的可能性。而亨廷顿本人则宣称预言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危险的注意,促进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不管怎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预设了“不同=冲突”的前提,由此可以推导出对话与交流可以延缓冲突的发生,但在这一前提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亨廷顿指出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这种观点本身就以二元对立的思维将不同文明做了主次之分,明显体现出以不平等的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立场,先入为主地拒绝了平等交流、包容互鉴的契机,由此也只能得出文明冲突的结论。
文明冲突理论的形成恰与西方国家推出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普世价值论的兴起处于同一历史时空,且把东方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界定为区域文明,认为西方文明代表了人类普遍价值观,客观上支持了西方向全世界推销普世价值。西方政客把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明冠以普世价值之名,界说为文明铁律和终极价值规范,标榜弥合了文明冲突的沟壑,造就了完满圆融的理念世界,宣称为全人类普遍适用、永恒存在的文明。在此种文明观下,没有文化的共存共荣,只有西方文化对其他一切文化的侵略、征服。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出思想观念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并不是抽象的浮萍,每个阶级因其阶级立场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价值理念,每个国家因其经济基础不同,也自然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西方国家将地方价值观说成是世界的,将资本主义的文化说成是全人类的,也只能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幻觉。而西方政客不断翻新花样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甚至不惜发动武力,对弱小文明进行倾轧,根本原因在于借推广普世价值之名,行文化霸权之实。
习近平鲜明地指出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他化用《孟子》典句“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阐明文明的不同本就是自然现象,文明的同质化发展才是人类的悲剧;化用《国语》典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深刻地指出只有各种文明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和谐共生,人类文明的花园才会五彩纷呈,绚烂多姿。反之,文明的冲突、倾轧导致的同质化必将带来“一花独放”的枯寂,人类也必将成为“文明”的野蛮人。多元并存的文明究竟是引发冲突的潘多拉魔盒,还是人类进步的引擎?习近平指出: “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包容”蕴含对“他者”的平等相待,坚持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的平等主义,才能够相互包容,各美其美;蕴含对差异的尊重,只有放弃文化优劣判官的立场,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接纳欣赏异己者,才能相互包容,美人之美;蕴含着对多元文化造就文化繁荣的体悟,只有深刻理解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才能够相互包容,美美与共。唯有秉持包容精神才能避免文明冲突,才可以开出美美与共、文明和谐之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家国天下情怀涵养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胸襟。修身以齐家,齐家以治国,治国以平天下,以天下人之忧而忧,以天下人之乐而乐。“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延续5000年的文化中滋养,从近代100年的苦难中淬火,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升华。”[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的真实写照,个人价值在服务家国天下中得以升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自我的存在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理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彰显中华文化中的义利观。郑和先于哥伦布72年第一个发现美洲新大陆,郑和留下的是布施碑,而哥伦布却建立了殖民地,在一定意义上,这成了中华文化中义利观的注解。“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思想则孕育了中华民族善达天下的禀性。家国天下的情怀、正确的义利观、善达天下的禀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文化土壤。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照当下人类社会发展现实,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滋养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资本逻辑和市场法则的规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积极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如中老、中柬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命运共同体如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从多个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在多个领域积极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譬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气候命运共同体,国土资源部姜大明部长提出携手打造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当前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建设、首期20亿美元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8000人规模的维护待命部队,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培训名额等等,都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鸣,是对人类发展困境的现实关照,是人类发展危机的中国方案,不仅需要我们不断拓展其理论内涵,做出科学解读与宣传,更要在行动上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理论转化为推动人类实践发展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