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2019-12-30 14:15
闽江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红色精神政治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提供了丰厚滋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价值,创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解读:红色文化内涵及特点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通过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伟大实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色文化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的特定的文化形态。

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统一,既包含革命旧址、历史文物、革命纪念馆等物质形式,也包含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文化,同时还包含了如歌曲、舞蹈、诗歌、曲艺、故事等非物质文化内容。

(二)红色文化的特点

1.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既有历史性,同时又有时代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展现了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的精神特质;同时,红色文化又是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不断丰富了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特殊功能,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

2.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包含的内容形式来看,它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统一,具有丰富多样性。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是物质遗产也是非物质遗产;既有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如革命遗迹、历史文物等,又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以及非物质文化的形式,如红歌、红色经典书籍、革命文艺等。

3.政治导向性与思想教育性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富含的教育价值来看,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资源的有机统一,具有教育导向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天然地具有政治导向性;红色文化展现了党和人民勇于拼搏的精神特质,对培育大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性特点。

4.阶级性和大众性的统一

从红色文化的属性来看,它是阶级性和大众性的有机统一,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遗存。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利益,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伟大实践,因此红色文化显然具有阶级性的特点。同时,红色文化的服务对象和受众是人民大众。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形式上,都不断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与教育,体现出强烈的大众化属性。

二、审视:红色文化的特殊作用

(一)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红色文化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具有独特性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对革命精神和建设、改革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升华,并通过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和建设、改革实践,生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历史,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和广大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高贵精神品质。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多样、真实感人的教育素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是一种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感染力强,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改革精神,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红色文化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传递宝贵能量、构建教育体系、拓展有效途径的重要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载体。

(三)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发展进步,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网络文化、和谐文化等各方面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红色文化则旗帜鲜明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竖起了另一面旗帜。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认知处于探索期,身心发展处于成长期,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和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三、梳理:红色文化的利用现状

(一)挖掘不深,整合不够

目前,红色文化大部分是革命旧址、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物质文化资源,形式单一;许多文化形态只是革命旧物的静态陈列,缺乏动态演示和主旨讲解。大学生无法仅从浏览和展示中引发共鸣,精神层面得不到启发,达不到教育效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政府分离出的部分管理职能,是协同治理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关于社会组织管理登记的法律法规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因此政府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试图降低登记门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社会组织的准入口径,使得许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生存状况得以改善;然而这种开放是有制约条件的,只限某几个类别的相关社会组织可以享受此优惠。这种并非完全“一视同仁”的举措。导致在实践中许多草根组织仍然不能取得合法的生存资格,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阻碍。

(二)重视不足,宣传乏力

在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大学生较少主动学习红色文化;任课教师讲解红色文化方面的知识偏少、偏空洞;高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和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校园文化活动中红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活动创新性不足,偏于表面和形式化。

(三)提升不够,缺乏深度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有局限性,在时间跨度上仅停留于革命战争年代,忽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阶段的成果;在内容层面上重物质文化遗产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层面上还局限于韶山、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地。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识、研究、传承、创新都缺乏深度。

四、创新: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育人机制,提升影响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核心,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红色文化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教材,浸润在红色文化中的大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使之成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要充分体现其教育的真实性、生动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开发立体动态的文化产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创新育人机制,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二)创新课程体系,增强吸引力

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要阵地,结合选修课、特色课等教学活动,提高大学生兴趣,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是高校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使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思政课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红色文化涵盖的思想内容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讲述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避免空洞的说教,使大学生喜欢上红色文化,自觉自愿接受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教育除开设必修课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特点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开设相关讲座,举办思政论坛,组织影音教学与互动教学;开展主题团日、特色党日、学生理论知识大讲堂等活动,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红色文化教育转化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创新活动形式,展现感染力

以校园文化为活动载体,打造一系列主题性的红色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先进的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开展学术、艺术、娱乐活动,提升艺术品位,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文化精品,使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所展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各高校要积极开设红色文化讲堂系列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次,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积极开展广场歌会、文艺演出、升旗仪式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缅怀、教育活动;再次,面向学生举办诗歌朗诵会、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红色电影展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感受红色文化。总之,让大学生身处红色文化校园、参加红色文化活动,在亲近红色文化、感触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创新内容方法,扩展教育力

依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一是举办现场教学开展情境教育,参观革命旧址、历史遗迹、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参观、缅怀中让学生受到感染[3];二是组织社会实践开展体验教育,走访老红军、重走长征路、体验红色生活等,在体验、交流中让学生得到教育;三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在革命老区开展义务支农、支教、支医,送红色文化艺术下乡,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在火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创新研究内涵,激发创新力

以学生科研为学术引领,与时俱进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和创新研究,助推红色文化传承。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精神内涵深刻,但一直以来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多于研究,利用多于挖掘,造成了对红色文化挖掘不深、提升不够的困境,制约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大学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把红色文化研究引入大学,通过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开展科研立项,一方面可以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另一方面也以此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研究和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术引领作用。依托红色文化学科建设,组建优秀的学生科研团队,由专业教师指导,吸收党员学生参加,注重红色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党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课题研究、团队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大学的人才优势、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团队的战斗堡垒作用,组成具有独特优势的科研团队,与时俱进,助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六)创新传播手段,提高传播力

以网络新媒体为宣传平台,在大学生广泛活跃的网络空间开展传播和教育,使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牢牢占据主动。网络传播是未来文化竞争的重要战场,也是当今大学生接收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托网站、微博、微信、QQ等媒体,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活动。

首先,创建红色主题网站、团委或党委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策划红色专题,丰富红色文化内容;增加服务性和互动性功能,提高用户粘性,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同时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其次,利用数字模拟技术,对红色文化中的革命遗址、重大战役、道德模范事迹等进行动态的、立体的传播宣传,如网上纪念馆、数字博物馆等,扩大红色文化受众,增加红色文化宣传的趣味性[4]。再次,根据大学生中智能手机普及率高,使用微博、微信、QQ等媒体较频繁的实际情况,开展以段子、声音、图片、视频等为主要形式的“微”宣传,还可以鼓励动画或影视专业的大学生创作红色文化主题的动画、视频及微电影,引领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让红色文化牢牢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阵地。

猜你喜欢
红色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