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晓 霞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200)
鱼玄机(约844-868年)是晚唐著名女冠诗人。其诗现存50首,其中七绝14首,七律17首,五律11首,六言诗2首,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各3首,另有逸句5联。鱼玄机的诗全部是近体诗,声调优美,韵律细密,明钟惺赞之“玄机盖才媛中之诗圣也”[1]116。
鱼玄机诗歌继承了女性传统文学的柔婉风格,又有所突破,具体表现为:擅长在诗歌中运用典故,又多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表现出含蓄委婉的特征;诗人在诗歌中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呈现出纯情率真而又细腻敏感的诗风;在入道以后,鱼玄机濡染于道教文化,其诗歌具有鲜明的道藏色彩。
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表达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女性的诗歌往往借用典故,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半遮半掩、回环吞吐地表达情意。鱼玄机的诗歌亦如此。鱼玄机诗歌善于用典,又多用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含蓄委婉地诉说心曲,增强了诗篇的韵味。
(一)善于用典。诗文运用典故既可以使诗人传情达意显得含蓄委婉,又可以丰富诗作的思想内涵,使诗篇的艺术形象精致典雅、辞约旨丰、含蓄委婉。鱼玄机诗歌善于用典,在其50首诗歌中,用典多达五十多处。李素萍评价鱼玄机用典“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2]。如《赠邻女》“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1]108一句连用两个典故。宋玉是战国时楚国人,才貌双全。他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述东家之女因爱慕而登墙窥视自己三年。鱼玄机在此自喻东家女,表达了自己对自主婚姻的向往和对传统封建礼教的蔑视。王昌是魏晋时期的一位美男子,在此暗喻抛弃自己的李亿。诗人以区区十字表达了自己对情感的态度:我一定能找到如意郎君,何必去怨恨那个薄情寡义之人?
鱼玄机的诗作常常通过运用典故,含而不露地诉说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诗歌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云出无心肯再归”[1]38(《送别》)一句,化用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暗指李亿薄情,飞鸟倦了尚且知道归巢,李亿却一去不返,自己的处境就如同一只失群的鸳鸯,孤苦凄凉。
鱼玄机用典十分灵活,反用典故更表现了她对典故的驾轻就熟。在被弃之后,鱼玄机依然渴望着能遇到红颜知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1]93(《感怀寄人》)一联,典故出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杜密》,其中记载刘胜告老还乡后,为闭绝人事而“闭门扫轨”。鱼玄机反其意而用之,不扫门前红叶意即不欲隔绝人事,等待知音前来。诗人借用刘胜的典故婉转地表达了渴望得遇知音的心理。又如《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颔联:“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1]105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出自元稹《莺莺传》中“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意指登上墙头,跳墙过来示爱。第二个出自《列异传》望夫化石的故事:丈夫远征,妻子送行“立望而形化为石”。后人常用望夫化石来形容妻子思念丈夫。据彭志宪和张燚先生考证,此诗是写给左名场的。“你有翻墙示爱之心,我也有望夫化石之意”,鱼玄机用此典故,含蓄地诉说了自己对左名场的爱慕之心。颈联“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1]105继续借用两个典故。第一个引用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故事。玄机认为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才相会一次,期限太久,他们只能空自极目远望,不值得效仿。第二个用刘向在《列女传》中关于帝舜与娥皇、女英二妃的记述。潇湘二妃追赶帝舜,而帝舜已经死在苍梧,二妃好梦中断。玄机用此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不羡神仙、不羡帝王,只愿与相爱之人长相厮守的愿望。鱼玄机在一首诗中连用四个典故,以含蓄委婉的手法表达着自己对爱情大胆、主动、热烈的追求。
(二)除善于用典之外,比喻在鱼玄机的诗歌中也广泛运用。比喻可以将两种不相干的事物有机联系起来,使得描述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能起到委婉表达的效果。爱情的失意使鱼玄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极为敏感,这给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她常常睹物思情,把自己的情感和触目所及的外在事物联系起来。鱼玄机在写给李亿的《春情寄子安》中“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1]9一句,以“远涧”“寒峰”比喻李亿的俊朗形象,言语之间透出她对李亿的绵绵爱意。在她的爱情诗中经常以景喻情,尤其善用“云”“水”二字。如“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1]33,以滔滔不绝的西江水喻自己对李亿的思念延绵不绝,永无尽时。又如《寄子安》“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1]34,用云的漂浮不定喻人间的聚散离合,而恩情又不能如水般长流不息,玄机在感情上的悲伤凄楚跃然纸上。在两首《送别》中,“云出无心肯再归”[1]38“睡觉莫言云去处”[1]40将李亿比拟为无心的云,薄情寡义;“鸳鸯一只失群飞”[1]38,“残灯一盏野蛾飞”[1]40玄机自比为失群鸳鸯、残灯野蛾,写出玄机被弃之后的痛苦绝望和孤独凄凉。
被李亿抛弃之后,鱼玄机结识了同巷而居的李郢。在酬赠李郢的《赋得江边柳》中“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1]44。诗人以江边柳树自喻,诉说自己虽为弃妇但仍如秋柳般尚有可观可喜之处,隐隐有再次请求李郢接纳自己的意思。全诗通篇写柳而不见柳字,含情脉脉,引人同情。求爱李郢未果,玄机又以残牡丹自喻。“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1]78,表面意思是因为自己这棵牡丹价格太高而无人问津,也因为自己过于香艳而使得蜂蝶都不敢亲近。其实是以比喻的手法含蓄地诉说自己曲高和寡,知音难求。鱼玄机以比喻的方法含蓄委婉地倾诉自己内心的悲苦,诗作更加富有情致。
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圈子极小,对社会生活的了解缺乏深度。她们的诗歌内容狭窄,风格单一,多以闺情、闺思、闺怨诗的形式出现,表达伤离惜别,追思年华,缺乏深刻的思想性。鱼玄机在入道之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展,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对人情世态的体验感悟更为深刻。她将自己的见解阅历诉诸笔端,其诗歌表现出纯情率真,细腻敏感的特性。
(一)纯情率真的诗风。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和情感的困惑,鱼玄机把道观当作摆脱尘世苦恼的避风港。在《暮春即事》中“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1]57,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洒脱的志向。受道教教义熏陶,鱼玄机的心态更加开放,其生活和思维空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其诗歌也表现为大胆纯情、自由率真的特性。在《迎李近仁员外》中,开场即是“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1]36。诗中用“闻喜鹊”“拜灯花”预示情人即将到来。连用两个“喜”字和“灯”字,节奏急促,语调欢快,增强了喜悦的气氛。诗人对李近仁到来的欢喜之情跃然纸上。鱼玄机的诗歌充满了世俗女性渴望爱与被爱的强烈欲望。在《春情寄子安》中对李亿深情寄语“不愁行苦苦相思”[1]9;被弃后对薄情寡义的李亿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1]108的呐喊;而后向同巷而居的李郢主动求爱:“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在女子被弃后,她主张不必过多牵连旧爱,“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鱼玄机大胆率真的诗歌,在中国古代诗坛上是极为罕见的。
(二)细腻敏感的笔触。鱼玄机感情生活曲折,内心凄苦,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更为敏感细腻。她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描摹生活。在《暮春有感寄友人》中首联“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1]60,诗人睡梦中被“莺语”惊醒,满脸泪痕;颔联“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1]60转而描写暮春“初月薄”“晚烟浓”的江畔晚景;颈联“湿嘴衔泥燕,香须采蕊蜂”[1]60,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燕子衔泥做窝,蜜蜂采蜜。燕子成双栖息,蜜蜂温馨甜蜜,自己却孤苦寂寞。“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1]60,夸张地道出诗人愁苦之重,细腻的感情全都渗入到对景物的描绘中。再如诗人远游江陵时寄给李亿的“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1]33,先写江陵秋景,自己痴痴期盼着李亿来相聚,可是他的帆船迟迟未来,愁思由此衍生。正如苏者聪的评价:“作者对景物细腻描写,正是为了将心曲微妙地抒发出来,达到了‘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妙境。”[4]62
唐代时,道教吸收并改造道家思想,用道家辩证哲学和清净无为的理念吸引文人和士大夫贵族,形成士大夫道教。鱼玄机深受这一道教派别的影响,其诗歌的审美情趣亦偏向于清虚宁静之美。
(一)清虚宁静的道家审美。鱼玄机自幼“志慕清虚”[8]。在被李亿抛弃之后,诗人发出了“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1]57的感慨,双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的侍女,字里行间隐隐透出自己已有出家入道之意。咸通五年(864年)春,诗人再次发出“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1]57的慨叹。诗句借用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羁之舟”,表达了诗人有意抛开世间事,愿做一只不系之舟的清虚无为思想。很快,鱼玄机在长安咸宜观焚香登坛,皈依道院,做了女道士。
道教给了鱼玄机一片较为自由的空间。她在这个环境里无拘无束地畅游山水,读书访友,尽享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生活。鱼玄机的《遣怀》一诗比较集中地写出了她刚出家后的精神风貌。“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1]61,诗人清闲松散无事可做,便独自出游,江河湖海、寺观楼阁、丛簧片石、绿酒明月,诗人从大自然中获得轻松惬意的美感享受。再如“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1]65(《题隐雾亭》)、“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遍地不曾栽”[1]64(《夏日山居》),这些诗句将自然风景与仙道心境融为一体,流露出诗人超然洒脱,天人合一的道教意境。
正如高利华先生所说的:“她们笔下的闲适导怀诗,颇具王、孟诗清雅旷远的神韵,其高者置于王、孟集中可以乱真。”[7]73由此,我们也可见女诗人的修养、胸襟、神情和气度。
(二)超脱世俗的独立人格。道家思想倡导阴阳调和,男女无贵贱之分。鱼玄机入道后,凭借自己的出众才华,同文人雅士开始了频繁的交往。这种交往拓展了她见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她开始站在自我女性的角度来分析世界。“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1]80,女性无权参政是男权社会导致的极大不公,哪怕只有诗人一己之力也要进行控诉;“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诗人认为女性应该抛开世俗礼教,自由地追求爱情。鱼玄机特立独行的表现,引起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极端仇视:宋代陈振孙怒斥鱼玄机“有司不禁,乱礼法败风俗之尤者”[1]114;明代胡震亨批“鱼最淫荡”[1]117;清代黄周星则说鱼玄机“诱人犯法”[1]117。鱼玄机这些被视为叛逆的女性自主意识正是源于道教朴素的男女平等思想。道教思想或隐或现地冲击着鱼玄机的内心世界,并给予她极大的勇气去追求理想的生活,也塑造了她超脱世俗礼教的独立人格。所以,当她在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不可得时,她便到道教中来寻求自己心灵的归宿,维持她的精神平衡。
总之,鱼玄机不同于那些深居闺中的女子,她出家入道,自由逍遥,并且勇于追求爱情,这极大地充实了她枯燥的道观生活,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使她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诗歌是诗人心声的表露,是诗人生活的写照。鱼玄机诗歌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有诗人自身生活际遇的因素。
首先,受北朝时期遗留的少数民族风俗影响,唐代女性生活环境相对宽广。统治者鼓励女子接受礼法教育,客观上也提高了女性的文化水平。武则天君临天下,也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鱼玄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胆地书写着自己的爱情。
其次,鱼玄机与李亿短暂的爱情激发了她强烈的生命体验。她把被抛弃后的悲伤、寂寞宣泄于诗中,形成细腻率真的风格。出家后道观生活的体验也为其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她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认知世界,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此外,鱼玄机作诗注重语言的锤炼,“一首诗来百度吟”[1]105、“苦思搜诗灯下吟”[1]51,反复推敲,冥思苦吟,态度十分认真。诗人还将炼字与炼意相结合,写景状物,精妙传神,传情达意,挥洒自如。
鱼玄机特殊的人生际遇和她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使其诗歌在中国古代女性诗歌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女性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