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王军涛
(西藏大学文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
李贺是我国唐代中期的杰出诗人,世人称其为“诗鬼”,他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七岁便会作诗,被称为神童,他博览群书,有“呕心沥血”的典故传于后世。李贺的天赋与诗才深受韩愈等文学家的赞赏,因当时避父讳,李贺被迫不能举进士,韩愈还为此作《讳辩》,但最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他虽然进京赴试,但遭谗言导致落第。李贺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生只担任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27岁时因病卒世,所谓“政坛不幸诗坛幸”,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远远大于他政治方面的成就,标新立异的诗歌风格在当时文坛上独树一帜,作品集《李长吉歌诗》被称作“长吉体”,独具特色,其诗风和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对晚唐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清代王琦等注的《李贺诗歌集注》[1]的阅读,对其诗歌用韵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发现李贺诗歌用韵与《广韵》有诸多相异点,以下将对李贺诗歌用韵与广韵的相异点进行简单的归纳。
《广韵》中“东冬钟”三韵往往单独使用,[2]而在李贺诗歌中这三韵除了大量独立运用之外,“东冬钟”的混用现象非常多。如下:
1.“东钟”的混用:
如其《南园十三首》之七,“曼倩诙谐取自容”“明朝归去事猿公”中的押韵字“容”“公”便是“东钟”的混用。《南园》第十,“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与“老去溪头作钓翁”中的押韵字“邕、风、翁”是“东钟”的混用。其《马诗二十三首》第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中的押韵字“匆、龙、风”也是“东钟”的混用现象。
2.“东冬”的混用:
李贺诗歌中“东冬”混用现象并不是特别多,此处列举一例,《马诗二十三首》第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中的押韵字“公、宗、风”便是“东冬”混用。
3.“东冬钟”的混用:
如李贺的《恼公》,因篇目较长,此处便不列举原文,押韵字为“红、丛、浓、筒、荭、虫、茸、融、风、蓉、笼、蜂、蒙、賨、熊、弓、虹、峒、封、龙、铜、踪、烘、葱、枫、墉、浓、冯、桐、从、笼、丰、楼、懂、给、容、充、中、鬃、邓、通、墉、逢、松、凶、宫、翁、缝、钟、空”即是三韵的混用现象。
《广韵》中一般是“青”独用,或是“庚耕清”同用。李贺诗歌这部分用韵则较为复杂,除“青”独用一次外,其余的韵混用现象较多,[5][6]如下:
1.“庚清”的混用:
这种混用现象如《绿章封事》“金家香弄虔轮鸣,杨雄秋室无俗声”中的押韵字“鸣、声”。又如其《十月》“玉壶银箭稍难倾,釭花夜笑凝幽明”中押韵字为“倾、明”等都是“庚清”的混用。
2.“青庚”的混用:
李贺诗歌《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三“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中的“茎、生、青”便是“青庚”的混用。
3.“清青”的混用:
如《马诗二十三首》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中的“星、声”。《龙夜吟》中“情、听”等押韵字都是“清青”混用的现象。
4.“庚清青”的混用:
李贺诗歌《申胡子觱篥歌》中的押韵字“声、屏、星、行、生、惊、缨、萤”便是“庚清青”的混用。
5.“庚清青耕”的混用:
如《猛虎行》中的押韵字“抨、狞、城、旌、行、平、鸣、声、程、听”即是“庚清青耕”的混用。
《广韵》中一般是“梗耿静”混用,“迥”韵独用,[2]而李贺诗歌在这部分则表现出了与《广韵》很大的差异性,如下:
1.“梗”独用:
如李贺诗《贵公子夜阑景》“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中押韵字为“景、冷”,即是“梗”韵独用现象。
2.“梗静”的混用:
如李贺诗歌《蜀国弦》“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竹云愁半岭”中押韵字“静、影、岭”的运用便是“耿静”混用的现象。
3.“梗迥静”的混用:
如《咏怀二首》之一中押韵字“井、影、梗、顶”韵字便是“梗迥静”混用的典型案例。
在《广韵》中,总是“支之脂”混用亦或者“微”韵独用。[2]李贺诗歌用韵则与《广韵》表现出很大差异,除了“微”独用之外,还具体表现为如下用法[5][6]:
1.“支”的独用:
如《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当须吕布骑”“悸策任蛮儿”中押韵字为“骑、儿”即是“支”的独用。
2.“脂之”的混用:
这种混用现象体现为李贺诗《南园十三首》之九中“曲岸回篙舴艋迟”“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中押韵字为“迟、丝”。
3.“支微”的混用:
如李贺诗歌《残丝曲》中“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押韵字为“儿、归”即是“支微”混用。又如《黄头郎》中“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韵字为“归、垂”,也是“支微”的混用现象。
4.“支之”的混用:
如《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斫取青光写楚辞,香腻春粉黑离离……露压烟啼千万枝。”押韵字“辞、离、枝”即是“支之”的混用。
5.“脂微”的混用:
如李贺诗歌《贵主征行乐》最后两句“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帐未开分锦衣”中韵字“咿、衣”和《闰月》“天官玉管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中韵字“飞、迟”都是“脂微”的混用现象。
6.“支微脂”的混用:
如诗歌《出城》“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秦风帽带垂”“无印自堪悲”与“镜中双泪姿”中押韵字“稀、归、垂、悲、姿”。
7.“脂之微”的混用:
如诗歌《正月》中的押韵字为“归、迟、姿、丝”的使用便是这种混用现象。
8.“支之微”的混用:
诗歌《咏怀二首》其二中“惊霜落素丝”“讵是南山期”“苦蘖已染衣”“饮水得相宜”中押韵字“丝、期、衣、宜”即是这种混用的例子。
9.“脂之支微”的混用:
如诗歌《夜坐吟》中的押韵字“思、飞、陲、骓”即是“脂之支微”的混用现象。
《广韵》中一般皆是“真谆臻”同用和“文欣”同用,[2]而李贺诗歌用韵则又表现出异于《广韵》的用法,[5][6]具体差异列举如下:
1.“真”的独用:
如《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颜坂上,蹭蹬溘风尘。”中“人、麟、尘”即是“真”韵的独用。
2.“真谆”的同用:
如《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一中韵字“新、麟、春”的使用,与《酬答二首》之二中的押韵字“春、人”的运用,以及《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中押韵字“春、人、身”都是“真谆”的混用现象。
3.“真文”的同用:
如《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二“桃花未上身”“牵去借将军”中押韵字“身、军”即是“真文”的混用。又如《谣俗》中押韵字“君、裙、云、人”也是“真文”的混用现象。
4.“真谆文”的混同:
其律诗《仙人》中“翻翻一仙人”“夜扫南山云”“鱼归青海滨”“书报桃花春”中押韵字“人、云、滨、春”即是“真谆文”的混用现象。
《广韵》一般是“萧”“宵”混用,“肴”独用或者“豪”独用,李贺诗歌中除了与《广韵》相同用韵方法之外,还有“萧宵豪”混用的情况,比如其近体诗《感春》中押韵字“条、骚、腰、劳、槽”即是这种混用现象。
《广韵》中一般是“鱼”独用、“虞模”的混用现象,[2]李贺用韵除了“鱼”韵的独用与《广韵》相同之外,其独特性则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虞”的独用:
诗歌《艾如张》中“锦襜榆,绣裆襦。强饮啄,哺尔雏。”中的押韵字“榆、襦、雏”便是“虞”韵独用的例子。
2.“虞鱼”的混用:
诗歌《其二》中“维尔之昆二十余,年来持镜颇有须……索米王门一事无。”押韵字“余、须、无”即是“虞鱼”的混用现象。
3.“鱼虞模”的混用:
如其诗《示弟》中的押韵字为“余、书、无、卢”即是一例。又如诗《感风五首》之一中的押韵字“珠、奴、须、蠕、须、书、店”也是“鱼虞模”混用的现象。
《广韵》中一般是“覃谈”同用,“盐添”同用。[2]李贺诗歌用韵一般为“盐覃添”的混用。如李贺诗歌《南园十三首》其二“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中的押韵字“酣、帘、蚕”即是这种混用现象。
通过对《李贺诗集》的阅读及对其诗歌用韵的分析可以得知,李贺诗歌现存241首,其中包含押韵单位470多个,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用韵十分广泛,这一特点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韵部较多、同用的韵部较为宽广、韵与韵之间的混用现象所占比例较大,更表现出异于《广韵》用韵规范的特点。
李贺诗歌用韵与《广韵》用韵规范差异较大的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李贺诗歌风格迥异,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诗人性格孤僻,诗歌中常有对生与死的无尽探索、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与他独特诗风的形成密切相关。[3]他的诗歌想象奇幻大胆,喜用生僻冷清的意象,如鬼怪、死、血等阴森的字眼,追求一种奇险诡怪的风格。如此的诗歌创作方法必定使得他的用韵不拘泥于一般的用韵规范,因此便表现出与《广韵》不同的一面。
其二,李贺生活时代的方言与官方的语言不同也可能造成其诗歌用韵与《广韵》的差异。
其三,《广韵》于北宋时代成书,作为官修的一部韵书而存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距离《广韵》成书时间较为久远,这期间语音也在发生着变化,也可能造成李贺诗歌用韵与《广韵》的差异。
李贺的诗歌在中唐诗歌中独树一帜,与他独特的用韵方式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表现出与《广韵》用韵规范较大的差异性。也正是因为他用韵的独特性才使得他的诗歌特色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李贺诗集》的拜读之后,从而引发了对李贺诗歌用韵的一些思考,并将其与《广韵》相异的地方加以总结归纳而成文,后又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做了简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