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众多学术期刊论文以及硕、博士论文在探讨“民族主义”时,都采用“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的一段论述,并且出处相同。那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到底有没有对“民族主义”进行过精准定义?以及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误引考证有什么意义?经作者考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部分著作中涉及到部分字眼,但并还未直接精准定义“民族主义”,正是由于这一段所谓精准“论述”的出现,导致众多学术研究参考或引用了这一论述,可以看出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并未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或间接望文生义、强行解读,或直接误引、误用。本文实事求是地对民族主义“论述”误引进行考证,以便后续研究不在发生误引、误用的情况,同时,针对类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必须负责任地回归经典原著,加强学术规范,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错误解读。
民族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基础性概念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研究被视为有影响的学派,这就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其著述中关于民族主义的直接和间接论述所形成的观点。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民族主义的直接论述不多,翻阅已经公开出版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马克思恩格斯卷》,其中涉及民族主义的间接论述稍多一些。但是,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主义的直接和间接论述明显丰富许多。显然,研究民族主义的理论绕不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和观点。然而在国内研究民族主义的专著或论文中,不难发现存在一些作者直接或间接引用一段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或观点,其表述内容含义相同,并且都注明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的具体出处(本文将其简称为“引注者”)。
据查在学术专著中,引注者之一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主义》(修订版)一书[1],在上篇“民族主义”标题下有间接引用如下: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等人的论述,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是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的,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引注者以间接引文(无双引号)的方式在其页下注为: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9页。
引注者之二是2008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政治学概论》[2]第十一章民族主义,在阐述民族主义的含义时表述引用如下: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经典解释是:“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引注者以直接引用(有双引号)的方式在其页下注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0页。以上两位引注者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引文,所引文字的内容及含义是一致,所引出处和规范略有差异,但标明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是一致的。
据查在学术论文中最早出现的引注者是发表在《史学月刊》1998年第6期的《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3]一文,该文这样表述:“而按照马克思和列宁等人的论述,民族主义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民族的偏爱。民族主义是可以分为进步与反动两种类型的,但从本质上讲,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因而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引注者以间接的方式引述归纳经典作家的观点,并且在脚注标明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9页。随后在学术论文中的相同引注者还有2006年陈学明发表的《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4],2009年田倩发表的《民族主义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5]。除专著和论文外,新媒体网络文章也有相同表述的引用,如2013年7月1日网友“星日生”在天涯社区发表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民族主义的重新认识》①一文,也是引用该论述,其点击量将近2500。由上可见,关于引用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论述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另一种是间接归纳引用,所引内容含义相同,注释出处基本一致。
以上作者都引用这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所谓“论述”,看上去论述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有始有终,逻辑完整。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或观点的严谨和认真态度,我们查核以上作者的引文出处,其结果出乎意料,在他们所注明的文献中都没有这段论述的原文,以间接引用的方式概括归纳出这样的论述观点也根本做不到。
据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人民族出版社出版,分为两个版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1953年1月29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同意成立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有计划地系统翻译和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和《斯大林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是按照俄文第二版翻译出版的。从1956年到1974年陆续出版,共39卷(41册)。1979年至1985年,又翻译出版了俄文版补卷11卷(12册),即第40至50卷。实际到1983年,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53册)全部出版,约3200万字,被称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即1956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是1986年7月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已着手准备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的翻译出版工作。第二版拟编60卷左右,分4个部分:第1部分为论著(《资本论》除外),第2部分为《资本论》及其手稿,第3部分为书信,第4部分为笔记。预定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书,用20多年时间全部出齐。现已经出版50卷(6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即1995年版。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中文第一版是1956年12月出版,第二版则是1995年6月出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两个版本查证,第一版1956年出版第一卷,引注者注释的1957年版显然不存在,1956年版的第一卷第270页是马克思撰写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文,查看270页没有“民族主义”的论述,全文也不涉及“民族主义”的内容。[6]270而1957年出版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属于1956年版,在该卷的第270页没有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文字内容,只有在第274页“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一文中写到:“我极其满意地看到你们已经摆脱了民族偏见和民族优越感。”[7]以这句话同样不可能归纳出引注者的引文内容和观点。再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一卷)即1995年版,第270页在讲“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6]270通篇没有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出版后,《列宁全集》第一版在1958年出版,此后1990年出版《列宁全集》第二版。查看《列宁全集》1958年第一版,第22卷,第319页,[8]该页涉及两个标题的内容,一个是“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另一个是“在帝国主义时代民主制能不能‘实现’”,两个标题下的内容均与引注者所引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再看《列宁全集》第二版即1990年版,第22卷,第319页,[9]是列宁在1913年1月18日写的题为“白里安内阁”的一篇文章,其内容也与“民族主义”毫无关联。经典作家的全集同一版本多次印刷,其内容不变这是基本常识,因此排除了印刷次数影响内容的问题。从以上查阅情况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主义没有这样的论述,即便是概括他们的论述也构不成这样的观点,引注者注明的《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9页的两个版本同样没有这样的论述、概括归纳不出这样的观点。
引注者引用马克思和列宁对“民族主义”的论述从何而来?令人费解。为慎重起见,我们又查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室选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2016年最新版[10]。这是一套共5册的文献,集中收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问题的著述,该文献以权威性和全面性为学术研究广泛使用。查遍经典作家的文献没有发现这样的直接论述,如果说是对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概括,但在引注者所引出处的论述中根本概括不出这样的观点。当然,不排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民族主义”的论述有与上述“引文”的部分内容相近的观点,例如:恩格斯说过:“所有的无产者生来就没有民族偏见,所有他们的修养和举动实质上都是人道主义的和反民族主义的。”[11]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中说过,“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口号。这两个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的口号,代表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12]280。列宁还说过,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12]287虽然以上经典作家的论述与引注者引文的部分内容有近似的观点,但我们也不能凭感觉以简单的方式把自己归纳的看法确定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因为这毕竟不是出自经典作家本人的论述。正因为如此,我们同时查看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13]的“民族主义”词条,这一词条主要依据经典作家的论述而撰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但是词条中没有这样的直接和间接引用,更没有以词条形式去“概括”一段所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同样,在陈永龄主编的《民族词典》[14]民族主义词条中也找不到与引注者的引述相同的内容和观点。
再从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作家的著述查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何润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15],该书经作者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作家论著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但书中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这样的直接或间接引文。王希恩著《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16]一书,其中第六章专门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完整立场”,文中既没有这样直接引用的论述,也没有这样间接引用的论述观点。周平著《民族政治学》[17]一书,其中第十章专门论述民族主义,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代表了一个重要学派,周平教授在书中也没有这段直接或间接的论述观点。看来这些作者并非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观点出现了“遗漏”,而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论述,因此他们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做出实事求是的阐述。
作者通过知网检索功能,准确定位所谓“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的论述”,发现引用该论述的文献达36篇,其中期刊类13篇,硕、博士论文23篇,最早是1997年陈晓律、李永刚在《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史学月刊》1998(6))一文,随后出现了大量的期刊及硕、博士论文引用该论述,出处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列宁全集》第22卷,第319页。如较为典型的是宋新伟在《民族主义误读解析》[18]一文中,本来是对民族主义误读的解析,但也引用了以上出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论述”;再如兰州大学硕士牛勇在毕业论文《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探析》的概念界定中,就直接引用了该论述。在这种“伪观点”的错误引导下,使得对“民族主义”,特别是经典著作中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研究产生影响:一是对于一些初入学术殿堂的青年研究者产生错误的引导,使其认为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的论述,有过准确概括;二是对学术研究有较为深刻的影响,许多不看经典原著的研究者,将该论述直接引用或者转引,造成学术混乱。
根据以上查核和分析,很多研究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探寻“民族主义”的定义,但是存在一些引用、概括不规范的问题。加双引号直接引用的很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认为经典作家曾对“民族主义”进行过精准定义;间接概括总结的,则对引用页码和版本未做出准确交代,通过查找原文未得到相关线索。本文列举引注者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所谓“论述”,通过原文查证无相关线索,即便望文生义也不可能归纳出这样的“论述”。而且仅凭感觉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显得草率而失严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误引容易对读者造成误导,以为经典作家曾对民族主义有过如此“精准”的阐释。这段误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实际上已经没有必要去考证,按常理引注者都应该知道文献引用的规范。但这件事仍有不可忽视的启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应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查看和阅读原文是起码的要求,从读文献开始,才能理解其思想精髓。而不是炒来炒去,或随意概括,造成误解误读,曲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含义。
注释:
①本注释来源于: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1269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