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乐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发展的不断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势头发展迅猛,尤以大热趋势的冰雪旅游产业为代表。本文基于全民备战2022年冬奥会的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法,拟从可持续性发展角度探索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提出针对性举措,使其冰雪产业的热潮一直延续,实现冰雪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冬奥会;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
冰雪旅游主要是指以冰雪为主的旅游吸引物,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1]。随着冰雪旅游可供选择的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给人带有极强的体验与参与,人们可以在游玩雪地爬犁、狗拉雪橇、雪地卡丁车的同时观赏冰灯、雪雕、雾凇等美景;也可以在经历一场滑雪、攀冰等剧烈运动后感受冬季采摘、雪地温泉的休闲时光。
一、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最北部,主要由平原、台地、山地和水面构成,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幅员辽阔,气候多样的特点,对于构建冰雪场馆具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其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为邻,特别在冬季长期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黑龙江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左右,积雪期长达120天左右,冰雪资源丰富,非常适于开发冰雪旅游产业。
(二)国家政策的扶持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是大力发展黑龙江冰雪产业的助燃剂。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是我国申办冬奥会的重要目的。先后国家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多份重要的纲领文件,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无形地推动并加速了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大型赛事的举办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省份之一。历经几十年的进程,终在1996年举办了第3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随着对冰雪体育运动发展的不断摸索,相继在该省举办了第10届全国冬运会和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通过几次大型国内及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黑龙江在冰雪方面的知名度,吸引了大批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二、构建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市场的威胁
相较于那些历史悠久,冰雪旅游发展起步较早欧美地区,我国在冰雪旅游的发展上起步晚、基础差,略显不足。诸如一些欧美等冰雪资源大国,在此领域中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而其他较为发达的日韩等国也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较晚,所以在面对国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压力。
(二)国内城市的竞争
随着冰雪热潮的涌现,促使大批冰雪相关场馆的构建。虽然南方受气候影响,对于开展冰雪运动带来极大挑战,为在无降雪条件下体验冰雪乐趣,即使建设场馆成本高昂,还是有不少城市建造了质量非常高的冰雪乐园,通过修建大型的滑雪场与滑冰馆,南方游客可以进程体验感受冰雪的魅力,不用再去远程的东北地区,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与财力[2]。南方冰雪热逐渐崛起,发展迅速,打破原有的冰雪格局,周边城市甚至南方城市开始紧随其后,使得冰雪旅游产业不再“一枝独秀”,竞争激烈。
三、实现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举措
(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市场主体,落实国家有关措施,根据市场需要,改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合理规划产业结构,不断改进和创新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的融合发展。
(二)打造复合人才,培养消费群体
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项技能和旅游知识,打造“体育+旅游+传媒”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冰雪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注重开发市场消费群体,培养人们对冰雪旅游的积极性,形成长期发展的稳定群体[3]。
(三)依托媒体平台,扩大宣传力度
在互联网技术的更迭演变下,万物皆媒,有效利用媒体平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冰雪运动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的宣传推广,传播冰雪文化,普及冰雪运动,鼓励引导消费者对冰雪旅游的认知与兴趣。
四、结语
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掀起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新浪潮,开启中国冰雪旅游蓬勃发展的新篇章。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奥会,黑龙江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为国家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担当重要的角色,在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同时,黑龙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创新意识,打造独特的品牌,将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再提升一个崭新的高度[4]。
参考文献
[1]高洪云.冬奥会背景下张家口市冰雪旅游发展探究[J].营销界,2019(38):160-176.
[2]景区老板内参.2019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EB/OL].http://www.135editor.com/wxes/20164.2019-12-27.
[3]王诚民.对我国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2006(35):261.
[4]李勇,陈智勇,王诚民.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產业创新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18,40(0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