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途径与网络文化体系建构

2019-12-28 01:04
网络文学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文化

这几年,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或叫“出海”成为一个热点,这是与扩大我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的整体格局是一致的,也是遭受多年压抑的中国通俗文学一次难得的“秀肌肉”机会。客观地说,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也才刚刚开始,需要的不仅仅是启示和所谓的策略,而是要实实在在增强自身的“内功”。

一 问题的提出

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围绕“人”展开的,网络文学同样也是,网络文学无论技术多么完备,传播多么便捷,没有“人”的认同和接受,同样会落得一厢情愿的结局。以网络上和一些论文中介绍的北美英译网站“Wuxiaword”为例,根据alexa.com(亚马逊控股)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武侠世界(Wuxiaword)有日均近50万用户,实际上它还是一个以“轻小说”为主打型的网站,创始人并不关心中国文化,目前这个网站除了从中文在线和纵横文学引进网络文学版权外,也开始引入日、韩小说。另外还有一家外国人做的gravitytales 目前大约有15万左右用户,也是从中文在线和纵横文学购买版权。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海外中国网文、轻小说等的相关搜索词数据飙升得很疯狂,虽然总量比不上Fantasy等传统欧美通俗小说,但是蓝海现象明显,用户活跃度高。不得而知的是到底是谁在刷屏?

另外一个声音也值得关注,爱读文学网签约作家、美国加州软件工程师霆钧博士直言:“这里的媒体,不论华文或英文的,从来不曾报道过(Wuxiaword),我也从未听朋友提过(Wuxiaword)。”为了证明他说的话的真实性,霆钧还给笔者附上了一张截图供参考。

霆钧以华裔网络作家的身份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北美中文翻译网站的现状也颇具代表性。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那些对东方文化缺乏一定认知和兴趣的人,并不会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毕竟他们置身于相当健全的以类型化小说为主导的畅销书出版发行机制下,享有着非常丰富的本土阅读物。就当下的发展情况而言,这些线上的网络小说翻译作品还是主要靠口碑和粉丝渠道进行传播的,尚属于‘小众市场’,如何才能规模化地扩充海外受众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玄幻、奇幻等种类的网络文学作品,因为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限制,在西方还是能够引起一定的反响的;其他题材作品除非对国外读者充满新鲜感,否则很难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共鸣。”①

可喜的是,自2017年5月阅文集团推出起点国际以来,作为国内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的起点中文网,已经在其海外版起点国际上线了100多部作品,累计访问用户超过400万。应该说这是比较乐观的。未来考验阅文集团的不仅有商业利润,还有文化传播的承担与使命。“许多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在传播渠道上实现了‘走出去’,但其意义仅仅是‘文字作品’的走出去,固然这些‘文字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不足,并非国家期待的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因而其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只是实现了商业层面的输出,而未能真正实现文化层面的‘走出’。”②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肩负着两重使命:一是扩充海外受众人群的接受度,真正实现一种自愿的接受;二是真正实现“文化”层面的输出,使得中国文化的魅力受益于人类社会。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且充满曲折的,但是不可错失互联网+的历史机遇。既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又要不失时机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中国网络文学的诞生并不只是华语文学内部力量酝酿的结果,也是受美国和日本游戏、动漫以及奇幻文学辐射与刺激的结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时刻保持着与各种世界流行文艺的连通性。对于海外读者而言,中国网络文学首先不是中国的文学,而是网络的文学,是属于‘网络人’的文学。”③这也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二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途径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首先需要的是内部的认同和接受。网络文学因为占着“文学”的名分,从传统“纯文学”的视角去审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则无法摆脱它在传统学科中的尴尬。如果单纯从“网络”出发,则无法定义“网络文学”的范畴与属性。

李敬泽曾经这样形象地论断网络文学,他说:“有一度一谈到网络文学就含糊其词,因为没有一个历史的参照系,被网络二字吓住了,莫名惊诧,不知道该把这个文学往哪儿摆。其实位置很清楚,就是通俗文学。当然通俗文学不限于网上,网下也有,但现在中国通俗文学的主体在网上。”④

中国通俗文学的历史身份一直存疑,著名学者、通俗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先生生前一直呼吁给通俗文学以合法身份,并且主张将通俗文学写入中国文学史。范伯群指出:“应该知道,对待通俗文学要以‘因势利导’的‘禹’的治水方法,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专门想以一元化的文学作品去满足全民的多元需求,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过去想将市民大众文学扫出文艺界,这是一种永远也不能成功的‘无效劳动’。真正的出路是在于利用我们今天的理论优势,去总结出一套通俗小说创作的规律,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民间积累型’的通俗作品中,从后继的‘文人独创型’的通俗作品中,包括近代韩邦庆们的作品中,现代张恨水、刘云若们的作品中,总结出他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某些不足的教训中,建立我们中国特色的通俗文学理论体系,使通俗文学得以健康的发展。”⑤

网络文学诞生之后,遭到了传统精英文学的围攻,两方曾经形成势不两立的对峙局面。针对这样的局面,李敬泽态度鲜明地批评了这样一种格局。他说:“我们要放下两者傲慢与偏见,传统文学依靠思想和艺术品质对网络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网络文学背靠市场面对传统文学抱有傲慢与偏见。实际上,它们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它们都能从对方得到重要的支持和营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健全的文学生态。”⑥

不言而喻,李敬泽的观点与范伯群教授的设想是如出一辙的。当下,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在政治上首先为网络文学的合法性问题解绑松套。在实践上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其次,需要学习美国及欧洲在世界文化普及和传播中的先进经验。相比美国通俗文学,我们自己的通俗文学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待遇,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研究者认为:“在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节选自美国通俗小说、杂志、报纸等文学作品。在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背景下,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配套的各种立体化教材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因此,除纸质教材外,由光盘、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共同构建的立体化教材中都大量引用或借鉴了美国通俗文学的作品,这更体现了美国通俗文学作品与大学英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⑦

目前,中国大陆除极个别民办高校开展了网络文学教育之外,网络文学依然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准入,教育部的课程目录也没有收录网络文学学科。这与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的诉求是极不相适应的。“虽然国内网文公司在观望中看到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但由于盈利规模的悬殊,他们还在等待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短期内并不会为此而集中发力;即使商业力量的介入能够使我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更为活跃,但单纯依靠商业逻辑驱动下的市场行为,还不足以迅速有效提升我国网络文学对外译介的规模和社会效益。”⑧因此,需要整体性地提升中国网络文学在教育、文化层面的影响力。

再次,整合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平台,特别是拿出多年来中国人学“英语”的热情面向国内全体网络作家的“海外写作”以及全平台化的“新媒体文化”推广。比如国内一家“神域”(www.spaceofgod.com)的英文网站采取面向国内所有网站和作者签约。从用户层面,凭借团队多年来坚持海外英文类型小说出版经验和积累的传统出版及文化资源,面向欧美主流文化圈的优质读者,辐射全球熟练英语阅读的精英人群。在翻译品质方面,聘请在美国获得中英翻译类奖项的资深母语翻译为团队负责人,确保翻译文本准确表达小说世界观中呈现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保留网文通俗易懂、行文天马行空的风格,并以欧美读者习惯的俚语来诠释。在网站建设上,一边是引人入胜的网络小说实时更新,另一边是主播聊网文,以短视频形式对比欧美流行文化和中国网文新动向。在出版形式上,在确保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主站网络连载、移动端、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同步上线,择优推出纸质书的出版。在具备一定的用户基础之后,尝试与英文世界游戏、影视、动漫的结合及推广。

三 网络文化体系的建构

回顾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其历程也是一波三折,网络文学尽管有着现代科技的快车道,但是文化毕竟不同于一般商品,接受的过程有很多条件限制。但是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经验值得网络文学借鉴。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经验告诉我们,文化的对外传播绝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大背景下,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组合拳”,需要有自身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接收中建构其“网络文学中国学”,即“在这过程中需要对两种观念思维进行厘清,不可把外在的发展问题与内在的水平问题搅和在一起,遮蔽了现代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正面影响力。需要将两者统筹起来综合分析和评价,把量与质,把观念与事实,把“走出去”与“中国学”综合起来考虑。才能避免在构建与世界文学关系时有可能出现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又避免过度政治化的误读。”⑨中国网络文学是否可以“弯道超车”?不仅是来自网络文学企业的商业行为,更需要有一套包括文学、影视、出版、动漫、游戏等综合文化体制的保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文化体系,并能保证这套文化体系能够真正运行起来。

所谓的网络文化体系,不是单一性的,而是综合性的、全民性的接受与传播。事实上,目前,我们的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依然是一种单打独斗式的个体行为。有人曾一针见血指出:“我国网络文学‘出海’一直受国内媒体和资本界的广泛关注。不过,我国网络文学输出仍处于小作坊式的运营现状,规模小、质量差、传播窄,导致英语主流社会对我国网络文学关注少、反响小。”⑩要改变这种现状,须从“翻译层面、译介学层面、国家与社会支援层面以及中国学学科建设层面规划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战略方案”。⑪

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须将网络文学纳入中国文学的整体体系。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文学的独有的特点,在共性中实现个性的最大化飞跃。

一是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教育资源,积极在留学生中培育新生力量,通过庞大的留学生培养将中国通俗文化渗透给留学生,同时,培养有能力的留学生开展网络文学的普及教育工作。邵燕君副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北大中文系韩国留学生崔宰溶的博士论文《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网络文学的土著理论与网络性》(2011年6月通过答辩),他说,传统学者要研究网络文学,先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外地人,要听懂‘土著’们的话,才有资格讲话。我深以为然,更加端正了学习态度。以后的几年,我天天在向学生们学说话。刚开始,只能大概听懂,但不敢插话,因为把握不好分寸尺度。有时在微信群里聊天,一句话要查几次百度。不懂的黑话还好说,最怕的是你以为你知道的词,其实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⑫中国学者需要有这种虚怀若谷的胸怀,更要有一种全球文化融合的视野。

二是扩大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渠道,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国网络文学,将中国优秀网络文学的精彩片段做成教学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灌输给异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外汉语学习者。改变单一的通过商业途径的传播形式,拓展传播渠道。“我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目的,不仅在于作品的输出,而且还在于作品中蕴含承载的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播,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国外受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⑬

三是继续扩大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对外汉语交流,在对外汉语交流中增加网络文学内容。在有条件的海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增设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吸收借鉴国外的研究通俗文学的方法,培养一批海内外研究中国网络文学的学者。并通过这些平台,做好中国网络文学的普及与通俗文学的跨文化研究。增进海外对中国通俗文学的了解,同时对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泛娱乐产品版权进行整体推广。“当下海外版权运营模式单一,内容源头应该成为改变这种现状的发力点。注重高品质原创内容的海外推广,以此培育海外网络文学阅读市场,尤其是要吸引和培养精英阅读群体,以改变现有的阅读群体结构,使正版付费阅读逐渐步入商业化运作轨道。”⑭因此,需要整体性建构一体化的“中国学”思维,在更宽厚的文化土壤里培育中国网络文学的灿烂之花。

结 语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商业实践存在,而是作为全球性的互联网文化的新样式,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因此,我们不能将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孤立的存在去理解,甚至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去营销,理应将之放置在二十一世纪全球互联网文化的崛起这样的高度去审视。也就是说,中国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新兴文化鼎盛的全球经验之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高度,我们才有资格在海外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网络文学中国学”这个概念。需要在整体上形成一套理论体系,并将之纳入汉学研究的跨文化交流中去。在鼓励网络文学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整个民族的通俗文学创作水准以及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文化自觉。

注释:

①曾照智.文化共生与中国“网文出海”的困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27.

①庹继光.我国“文化走出去”中网络文学担当与路径探析[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88.

③吉云飞,李强. 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启示[J]. 红旗文稿,2017(10):12.

④李敬泽. 网络文学:文学自觉与文化自觉网络文学评价系统虚实谈——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3-14.

⑤范伯群.我心目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框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85-86.

⑥李敬泽.网络文学:文学自觉与文化自觉网络文学评价系统虚实谈——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3-14.

⑦刘英昕.美国通俗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下),2014(3):64.

⑧董子铭,刘肖.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新途径——我国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现状与思考[J].编辑之友,2017(8):18-19.

⑨吴长青.如何海外,如何建构:现代中国文学海外再出发——读杨四平的《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3-23(B03).

⑩席志武,付自强.我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现状、困境与出路[J].中国编辑,2018(4):82.

⑪杨四平.跨文化的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4:210.

⑫邵燕君.“破壁者”书“次元国语”——关于《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J].南方文坛,2017(4).

⑬董子铭,刘肖.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新途径——我国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现状与思考[J].编辑之友,2017(8):18-19.

⑭鲍娴.当下网络文学出海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8(10).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文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们需要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谁远谁近?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