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10月22日
地点:上海市作协
主持人:何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
何弘:今天我们齐聚一堂,来到上海浦东,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一。提到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一般的说法是二十年,从1998年算起。但是相对于改革开放来讲,我们有四十年的历程。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可能就没有互联网,就不可能有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同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大范围的思想解放,包括艺术方面、文学方面的解放,没有这样一个思想解放,也不可能有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同时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没有市场经济的发育,网络文学也不可能很好地发展,类型文学显然是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市场经济的发育,不会有类型文学的发育,也不会有今天网络文学的繁荣。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国人民基本实现了小康,这样一个社会进步,使人民的文化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的发展,是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请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同志发言。
王伟:我们看这几十年中国历史发展、中国文学发展,不能不讲到几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一个是我们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一个是我们二十年的网络文学的发展。刚刚说到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条件、技术条件和自身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发展自身的条件。我觉得首先从改革开放来说,改革开放造成了我们中国人想象力的极大的丰富,因为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民族。改革开放更是带来了中国人想象力的极大提升、极大的焕发,我觉得这个是网络文学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第二,网络文学带来了中国经济、文化巨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来说,互联网那么快进入了中国,互联网迅速地进入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情况下,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平台的普及也为网络文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技术条件,我想网络文学也不会那么快地发展起来。
第三,网络文学在现在来看,改革开放的历程进入到中期,也是我们文学自身发展一种特殊的需要。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实际上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一种积累。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面向未来,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的表达方式。网络文学的诞生不可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因为那时候无论是技术条件、社会条件、文学自身发展的条件都不具备,恰恰是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网络文学在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说应运而生了。
改革开放跟网络文学,二者是难舍难分的。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不可能有网络文学的繁星,没有网络文学,我们改革开放在文化发展意义上是不够完整的。今天,我们网络文学为什么会发展到成为所谓世界新的文化奇观?这就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学发展的意义。评价网络文学,看它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当中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发展当中的意义,我们会觉得它跟时代大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对拾掇发展成果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需要推动网络文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实现经典化,如何更好地走进中国文学殿堂的中心,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我们现在包括网络文学的作家,包括网络文学的研究者,自我内心还有一种边缘的感觉。我觉得到了今天这个时候,我们是可以理直气壮地慢慢地走到文学舞台的中心,和传统文学的作家一起来共同繁荣中国的文学事业,特别是让中国的文学事业能够更好地从高原走向高峰,能够更好地从中国走向世界,是真正地走向世界。
何弘:王书记站位很高,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技术条件、历史条件和自身条件,对网络文学提出了非常好的观点,特别是谈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想象力有了极大的张扬,网络文学早期发展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力高度的飞扬,如果没有这个就没有网络文学今天这样一个局面。下面请何平教授讲一讲。
何平:刚才王伟书记一开始就谈了一个特别核心的问题,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中国人想像力的激发。想象力的激发其实就是在一个大的空间里,对于一些事件进行重新想象,这个其实跟网络文学有些主题也是相似的,网络文学对于世界的想象和设计,跟我们所谓的现代文学,就是五四的传统到现在的文学,我现在基本的观点我不用传统文学的概念,因为用传统文学的概念是要谨慎的,传统文学包括五四之前的古典文学,网络文学和古典文学差距太大了,大家都知道。所以说我的一篇新的文章要出来了,叫再谈《网络文学》,我认为网络文学是从五四以来到1998年以来,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作用的新文学,他们之间是一种比较的关系。因为如果说传统文学,五四之前的古典文学都是传统文学,这之间的参照系就会有问题。
想像力的释放真的太重要了,如果我们只谈一个媒介的转变的话,网络文学不可能释放出这么大的能量。每次其实都是对于想象世界的方式和观点发生了变化,才能导致这个文学革命性的变化。说到这一点,我们再把上一次文学革命拿出来看就能看出这个问题,比如说一百年前的新文学革命。当然我不仅仅是说原来是在纸上写作,到了现在也在纸上写作,不是这样的。虽然都是在纸上写作,但是现在是印刷技术支撑起来的文学,跟古代说的那种比较手工业式的印刷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印刷文化虽然都是纸上写作,但是跟古典纸上写作是有差别的。虽然媒介发生了变化,媒介发生变化是很重要的原因,媒介和现在的报刊制度产生了现代文学,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王伟书记说的问题,这是我们以前考察网络文学一直没有关注的东西,就是五四那代人想象力的释放。五四那代人到了西方国家接受了现代文学的洗礼,这个其实晚清时代就开始了,晚清时代比较早的那批先到世界上周游的一些知识分子,晚清知识分子在几大国家里面,代表这个国家,类似于像现在的大使一样的一些人,他们写了很多的书。所以中国人对世界的想象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说我们是世界的中心,我们是天朝,在这样的世界想象中间,必然会产生跟这样的想象相匹配的文学。五四新文学带来了一种对于世界重新的想象,重新想象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所以带来了五四革命。
今天的改革开放同样是在五四的基础上,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的再想象。改革开放过程中,包括一直到网络文学产生的前后,1998年前后正是我们开始谈中国崛起,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崛起的特别关键的时候。所以说随着对世界的想象力的发展变化,当然这个不只是在文学上体现出想象力带来的影响,在其他方面,比如说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象力的释放带来了全体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对于这个世界、对于我们在世界中、对中国在世界中、对文学在世界中的变化的想象和探索。这是网络文学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我们今天谈网络文学,不能仅仅只谈这二十年,因为现在我们看199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后二十年,如何处理这后二十年和前二十年的关系,不能因为前二十年没有网络文学,当然现在也可以推到1991年,但是你就是推到1991年,前面还有十来年的时间。所以说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前面没有网络文学的二十年和后二十年有网络文学的二十年之间的历史的连续性。这个问题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谈如何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这个方面来看,文学观的变化并不是说的是网络文学,比如说我们现在谈它的标志事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才开始的。其实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里,已经为网络文学的登场清场了,已经提供了很重要的一些前提。比如说像文学观的变化,我最近在看1993年前后王蒙跟当时上海一批知识分子的那次论证,后来产生的直接的结果就是人文精神的讨论。当时王蒙写文章对王朔的创作持肯定的态度,激起了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弹,去批评王蒙。因为当时是1993年前后了,现在你会发现网络上几乎有一致的声音,认为这个里面缺了王朔,缺了王朔的《顽主》。到了今天你可以发现,三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经形成了共识,认为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里,不能没有《顽主》这样的作品,没有《顽主》这个作品,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就是不完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王蒙观点的合理性,给文学的商业化,进而到了我们今天商业化更大规模的产业化,提供了一种所谓的文学声音。
再有一个我认为,改革开放时代直接导致了国民阅读生活的变化,国民阅读生活的变化直接导致我们后来为网络文学提供了读者,所以从这个方面也是值得梳理的,比如《故事会》的传统,《知音》的传统,它的读者群基本跟网络文学有很大的重合性,国民阅读生活的变化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很多的基础。再有一个是国民教育程度的变化,也带来了网络文学的繁荣,不然的话怎么能找到四个亿的读者?
再一个我认为应该观察到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民营出版,现在这个问题研究得不多,当时所谓的民营出版通过跟国有出版之间合作出版图书,出版了很多针对普通读者的读物,这个我不具体讲了,这个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其实是要处理前二十年和后二十年的逻辑关系,不能因为前二十年没有网络文学就认为它们没有关系。事实上前二十年无论是国民教育、国民的阅读生活、出版方式、文学观等等,都为网络文学的出场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何弘:何平教授把网络文学二十年的发展,放到整个中国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发展中,进行了连续的考察,更能看到网络文学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意义,特别是对于我们想象力的释放,对于网络文学的意义,从新文学发展以来,某些观念的转变对于网络文学的意义进行了考察,是非常有见解的。下面请作家血红讲讲。
血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突然发现我的年龄跟改革开放差不多,就小几个月。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小学一年级开始看《西游记》《三国》《水浒》,我的启蒙读书也是从我父亲买的武侠小说开始的。那时候最深刻的印象是书总是不够看,我从小阅读习惯就非常快,一本长篇小说在我手上大概两天时间就会被我看完,看完以后会不断想着到处找书看,去找同学借,找老师借,把一点点的零花钱全部送给小书贩。我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到高中,在我的记忆中,我时刻处于那种阅读饥渴的状态,一直从各个渠道找书,找不到书,从各个渠道知道的很好看的书,但是就是一直找不到,你拿着钱也没地去买书,一直处于这么一个状态。后来到了大学以后,我学的是计算机,我自己在大二的时候买了一台电脑,在学校我们拉了一条网线开始上网,突然发现眼前有一片新天地展开了,所有我曾经想要看但是在市面上买不到的书,包括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包括西方的奇幻小说,各方面传统类的名著,在各个网站上,只要我能想到的书都能看到,包括在大陆基本上没有出版过的,像《卫斯里》一系列的小说在网上都能看到。所以我大学三年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但是我基本在寝室里看了三年的书。
到后来,我真的是看着我们网络不断地发展,我们的论坛上的网友从几百号人、几千人、一万多人逐渐变成几十万几百万,包括身边有电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网速越来越快,各方面的网站也越来越多。我2003年开始写小说,我记得我的第一本进入VIP阅读的时候,我的订阅量大概最早就是一千多,那时候的正版用户大概就这么个数字,从一千多人逐渐涨到两三千人,我的第一本VIP小说还没写完的时候,正版订阅量高订能有七八千的样子。在我们最早期2003、2004年的时候,大概要几十上百位的盗版用户,可能当中会有一个人来订阅你正版的小说,大概是这么一个数字。因为我们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是随着我们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我们国家不断各方面跳跃式的发展,我们的读者数量当我们的小说从PC迁徙到手机客户端以后,那时候在移动梦网上就有了第一本书的总的销售量过亿的小说,我记得是《很纯很暧昧》,小说阅读的读者是几百万人。到现在为止,随着各个平台包括我们智能手机发展越来越快,我们活跃的用户数量上次开会听阅文介绍是到了每个月月活读者数量一亿多人。我们就深有感触,我们的网络小说真的是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的发展,给我们创造了极其优秀、极其好的外围条件。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氛围、环境,让我们有了写作的基础。我也在想,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对比起我们之前要找书,要写书,要去读书的各方面的简陋的环境,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要求自己写出更好的作品。
我经常跟作者朋友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大概要写一本什么样的作品出来,我不想说如果我写了很多很多的书,我在我的这本书发布的这两年到三年时间,我这本书有人津津乐道地惦记着。但是如果过了七、八年九、十年,读者把这本书忘掉了,那我这本书就是失败的,包括我都是失败的。所以我希望写出可能过了十年二十年,我的书友还会津津乐道、不断返回去翻的书,我希望我书里出的角色,过了十年二十年,我的书友还会因为他的命运或者哭或者笑,或者当着我骂一句,我希望我写出这样的书,希望我的书里有那种有感染力的角色。如果我未来还能写二十年,我希望能够写出一部让人记住的经典出来。现在社会、时代、国家已经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没有理由不写出一本好书来。
何弘:血红从自己阅读的经验到写作的经历,谈了这几十年网络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很有启示。最后谈到作为一个写作者,目前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读者,下一步如何写出经典,写出让自己满意、对得起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网络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接下来请肖惊鸿谈谈。
肖惊鸿:很荣幸在这个会上发表一些观点,改革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间,从主流文学发展轨迹来看,文学始终是秉承为人民抒写的优良传统,始终与时代同行。而网络文学二十年正是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网络文学一路走来,迈进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特点是以网络技术为标准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创新和创造,网络文学创作如何把握新时代特点走向高峰,这是每一个从业者都要思考的大课题。创新创造体现在网络文学上有很多话要说的,我想到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文学创作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相一致,抒写创业、创新、创造的人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我们的写作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网络文学生于民间,起于草根,它的创作和读者都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改革开放为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因此网络文学作家更要坚定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用自省的意识,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注目,向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处探寻,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
第二点是网络文学创作要把创新、创造作为文学的内动力,改革开放催生了新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打开国门,让世界先进科学技术进入中国。网络文学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因此创新本就是网络文学的原动力。从古至今,没有哪一种文学像网络文学那样争奇斗艳,那么纷呈。类型创作走到今天,几十上百种创作百花齐放,又因为网络文学创作的巨大读者和作者体量,同质化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上午阅文集团说现在已经有370万作者了,在这么多作者中,你如何脱颖而出,创新无疑是唯一的出路。我记得文学大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新手永远靠独特的东西赢得社会的承认,我想这个独特就是新的发现,就是创新。
第三,加强自身修养,养成大视野、大格局。其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而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网络作者的大格局、大视野从哪儿来?应该来自坚定自己的文化理想和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同时要深刻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创作中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审美追求,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今古潮流。其二,网络文学创作离不开对中华人类历史的认知和运用,无论是哪一种创作,幻想类还是现实类,讴歌祖国、点赞英雄总是根本。网络作家要树立史实、史才、史德意识,把中华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流传下去,让我们的文学真正具备文化软实力。
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又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中总结出来的核心思想。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是思想道德基础,也是文学事业的灵魂,更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思想操守,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认清自己的定位。网络文学是严重依赖读者互动的文学,它是个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这个基础上,网络作家更要警醒。现在我认为有些网络作者很浮躁,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这样的结果体现在写作上就是粗制滥造,沉迷于一时之利和一时之欲。作家总是要用作品说话的,而不是用多金来证明自己,所以要静下来,慢下来,好好打磨作品,用好作品赢得社会尊重。在为祖国为人民立言立德中成就自我价值。
何弘:肖博士从创新创造的角度谈了网络文学创作,目前特别是对我们类型文学,一些小说为主的网络文学来讲,创新创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座的可能都是在写作中做得比较好的,走在前列的,对大量的网络来讲,可能类型化带来了同质化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何创新,如何创造,文学本质上就是创造性的活动,如何做好创新创造其实是每一个网络文学的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没有了创新和创造就没有了网络文学的生命。下面有请作家萧鼎。
萧鼎:网络文学除了各位领导、老师以外,有很多我们的同行,大家做这一行,有的时间久,是我的前辈,有的比我迟一点。应该说早期的网络文学的情况也是从低谷走到现在的高峰,现在确实情况一片大好,市场大好,在社会层次上,国家政府也开始重视,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大好局面,这是很难得的,特别是我们这样的人,从早年那种网络文学发展的早期过来的人来说,真的是感触很深,大家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同时我觉得也向我们网络作者提出一个要求,也是一个导向,我们以后在写作过程中,要从大部分以量为主,现在转变为求质,以质量取胜的导向,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写出更多的精品来,为我们网络文学的蛋糕做大做好,大家一起努力。
何弘:萧鼎谈了一些对创作的理解,特别是我们过去网络写作以量为主到以质取胜的转变,从本质上讲,我们网络作家写作靠点击付费这样一个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没有足够的量很难获得足够的利。但是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收益模式的多样化,不一定需要写很大的量,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收益,这样的转变对我们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一定要写那么大的量,一部好的作品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这也是符合文艺创作规律的。接下来请周志雄教授讲一讲。
周志雄:改革开放四十年,网络文学二十年,网络文学有了今天的这样一个局面,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我们今天网络文学有这样的盛会,有我们二十年二十部这样的评奖,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给我们营造了这样的环境,我们作家有安心写作的环境,有网络文学的发表评审机制。
我们在高校里的老师们在研究网络文学的时候,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这件事是好几年前就开始提出来的一个问题,2013年左右,学术界提出来网络文学该如何评价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学术研究非常非常重要,首先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时候,中国作协修改了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网络文学可以参评,2011年的茅盾文学奖。当时有几部网络小说进了参评的名单,茅盾文学奖评奖机制一开始是一百多部,砍掉一半剩下八十几部,再砍一半四十几部,再砍一半二十几部,最后剩下五部。在这个程序中,有一部小说到了四十二。这时候评委们开始讨论,网络小说和纯文学放在一块评奖,这对网络文学不公平,因为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发展机制,面对的读者对象和纯文学是两个东西,你放在一起,网络文学是比不过的,要强调它语言的精美,要强调它思想的精深,艺术形式的复杂性,网络文学都不可能跟纯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应该有它自己的评价标准,后来学术界提出来,陈书记还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这个评价体系到现在文学界提出来好几年了,实际上这个工作我们现在也在做,欧阳老师有一个大的项目,就叫国家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我今年也报了这样一个项目,叫《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这样一个评价体系考虑过程中,对网络文学评价的维度、尺度,可能基于这样一些方面,天马文学奖对网络文学是非常契合的,是强调网络文学的想象力。虽然说这两年中国作协包括国内总局的评奖包括阅文集团现实题材的提倡,都注重要现实写作,但是网络文学绝大多数到目前为止有分量的作品,占比重比较大的还是玄幻类、穿越类、历史想象类。
中国的网络小说和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影视剧并称为四大大众文化奇观,这实际上是一个定位。我们的网络文学是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我们应该用世界优秀的大众文化的视野和尺度来评价中国的网络小说。在这样一个评价视野当中,网络小说比如说好莱坞的大片,它的价值观,它的影响力,它的时代感,它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想象和思考,日本的动漫也承载着这种当下性。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很多很优秀的网络作家已经在有意识地向他们学习,很多地方已经超越了。刚才何平教授也谈到网络小说和中国五四文学的联系和比较,这是我在读网络小说过程中一个很清晰的感受,中国的网络文学我们在读的时候,它都是非常明亮的,都是积极的,都是正向的鼓舞人心的。猫腻的《间客》,这次二十年二十部推到第一的位置,我们读的时候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人生是可为的,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反抗的,个人是可以有担当有责任去改变这个世界的。读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非常热血沸腾,读现代文学不是这种感觉,你读巴金的小说你会很压抑,读老舍的《骆驼祥子》也会很压抑,最后结局是悲剧性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在大众文化里,它不是创造价值,而是在宣扬价值,去维护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个人要积极勤奋,要努力向上,我觉得在网络小说里,这些东西都是有的,网络小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维度,就是它的文化价值。这样,这个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应该是要统一的。
网络小说的思想评价不是像先锋小说一样去探索创造那种属于少数人的,先锋文学面对的是一种中产阶级、资产阶级,是少部分人的趣味,而网络文学是大众的,这样一个大众的思想层面和大众的艺术评价,我觉得应该也是要统一的。
网络小说艺术创新也是有的,有一次我们在网络论坛里也在讨论,说中国的网络作家那么多,网络小说那么多,我们要研究这个还是研究那个,到底研究谁,能够进入高校系统研究的肯定也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纯文学领域不也是这样,文学期刊发表了那么多小说,最后能够进入批评家视野的其实还是一小部分。网络文学也应该是这样,始终研究的是金字塔顶端的一部分。比如说《诛仙》这部小说,在玄幻类小说里是具有一些开创性意义的,将中国的修仙的小说和玄幻结合起来,有中国元素,这样的小说我觉得肯定是同类型里面的佼佼者,是应该要去研究的。
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还有一个维度,网络小说是一个类型化的小说,为什么叫类型化?我理解类型化不同的类型是对应不同的读者,有人喜欢悬疑类的,喜欢侦破类的,小女人就喜欢看言情小说,里面相应有时代感的这样一些元素在里面。对不同的类型的研究,我觉得目前有好多文章,但是深入细化的方面还做得不够,对重要作家作品的细读分析,有很多人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目前也还是不够,很难去把它完整地把握,有这样的人特别是网络小说阅读量非常大,这个是需要有一定的牺牲的,你需要读很多东西才能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有价值的文章来。
在网络文学里,近些年有一些比较好的倾向,有好多作家写了很多很好的作品,作品量也都很够了,他意识到应该要超越早期的自由生长的阶段,应该沉下来写点更有分量的东西,比如网络文学应该降速、提质、减量。还有一些作家也意识到了有机会要重新修订以前的作品,这都是非常好的倾向,只有这样中国网络文学才不仅仅是数字,而是能够留存下去的经典。二十年二十部已经在总结,网络文学需要经典化,如何经典化,经典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永恒的经典,我们今天看到有些网络小说数字很好,读者的销量、阅读量,被改编成IP之后的影响力很好,但是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小说还有没有人继续读,是不是有永恒经典的文学魅力,这个是需要考量的,有待时间来回答。网络小说更多是时代经典,当下很有影响,在这方面,对于很多网络作家来说,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我访谈过几十位网络作家,我觉得网络作家非常可爱,也有非常可取可敬的地方,他们非常擅长学习。有一个网络作家跟我讲,他说他每周都到电影院看电影,什么书摆在畅销书位置上,他就去看什么书,大量的阅读,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他每次出去开会看到同行的写作者们,经常聊通宵,同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网络文学走过了二十年的道路,很多网络作家从最初被称之为网络写手的人,到今天成为网络大神,以致被推上二十年二十部经典的入选名单,这里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他们在不断地寻求更高的文学品质。
进入这个榜单里有一位作家,就是痞子蔡,他的小说很有影响,但是今天的痞子蔡在哪里?痞子蔡从网络文学经典化来说,是一个反面的典型。这个作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他还写了差不多十年的书,这十年的书也有一些影响,但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继续读他的小说。他的小说我基本上都读过,他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评价,我觉得是恰当的,他说我就是一个三流作者,没有很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也没有不断努力提高写作技巧的历练过程,他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了。痞子蔡是在台湾,他如果能到中国作协组织的活动中来,他的情况可能会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座的作家们,我们这些做网络文学研究的,真的是应该非常珍惜今天这样的局面。
何弘:周教授讨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网络文学作家可能感觉不是很明显,对研究的人来讲,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了。谈到网络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作协的奖项其实是在第八届茅奖之前,第五届的鲁迅文学奖已经开始进入了,我正好参加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的时候,当时讨论把网络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学作品放在一块评,而且就我们当时类型小说来讲,它的体量已经超过了鲁奖的标准,因为标准是13万字以下,我们网络文学基本都无法进入这样一个评奖范围。后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时候,是网络小说第一次可以进入茅盾文学奖评审标准,很多因素考虑作为一个网络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类型保留了,茅盾文学奖第二个评奖标准是纸质书出版的,当时实际上第八届评奖大量作品出版并不是特别多,很多好的作品还没有纸质出版,所以说最后我们讨论的时候,包括后来我就谈到,你拿出来一部社会不认可、文学界也不认可的作品,好多作品都没法报,建立一个单独的网络文学奖就很有必要,建立一个网络文学评价的标准体系很有必要。当然,这个和我们传播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审美习惯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网络阅读、手机读屏的时代,大家都是一次性地看一遍就过去了,没有人反复品位琢磨它。读一本书就不一样,传统的作品你反复品位反复琢磨,审美习惯变化了,如何建立一个评价体系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再一个谈到经典化的问题,这对我们网络文学来讲,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问题。从小的意义上讲,我们网络文学发展这么多年,我们需要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来代表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我们有些作家,也有些作品是可以代表网络文学成就的。如果没有这些作品,也无法说它的意义和价值。说到唐诗、宋词的时候,马上会想到作家和那些诗人,他成了对应的。如果我们负责作家对应,肯定是站不住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它应该在更长远的文化建设中,这个作品是要进入文化传统的,中国古人讲不学诗无以言,今天我们谈到鲁迅的时候就因为他的一些作品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些文化传统了,我们谈到人物形象和作品的时候都知道有共同的基础。如果网络文学能够做到这点,才真的是网络文学成熟的时候。
酒徒:我们最近一直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谈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我觉得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其实网络文学本身就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本身就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现实主义题材。因为我年龄比较大了,我感觉在我们上一辈,我是七十年代的,比我们早一点的长辈们他们可以阅读的东西很少,他们可以阅读的就那些文学作品,真的很少很少,阅读量很贫乏。等到我们七十年代这些人出生的时候,大量文艺作品涌入,像我们从中学开始接触的就是世界名著,早期大家都是苏联的作品比较多,后来从我们初中开始就是欧美作品,可以说是读世界名著长大的,比我们再小一点的接触日本动漫,比我们再小点就是看韩剧美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视野加宽,所以就有了网络文学。我们网络文学为什么说比其他文学更方便融入世界,更方便走向世界?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我们汲取了全世界的文学营养,并且我们坚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看世界的通俗文学作品和网络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举个例子,《冰与火之歌》也好,《指环王》也好,《哈利·波特》也好,它特别强调血统,特别强调血脉,特别强调这个人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西方人觉得很有意思,很高大上。但是我们中国文化精神内核不是这样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并不是你爹是什么,你妈是什么,你就能高大上起来,我们中国文化精神内核是人大部分是平等的,我们的精神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人不是牲口,不需要名血名种,这是我们的精神内核。我们汲取了西方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开阔的视野,我们又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核,才有了我们网络文学的今天。谢谢大家。
何弘:酒徒谈到了中国文学精神内核和西方的差异,西方的写作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传说,他们所有英雄都是神的儿子,人间的英雄都是神和人的私生子,这个文化传统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以后,网络文学的写作本质上讲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陈崎嵘:我想讲的想法我上次讲过一次,后来那次讲话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在10月9日的《光明日报》上,在那篇文章中,我分析了中国网络文学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关系,阐释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因,也阐释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我觉得已经都讲清楚了。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有点启发,简要说一下。
这个会议是我提议的,我觉得我们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二十周年的时候,中国网络文学界有必要坐下来,静下心来,好好回顾总结一下这二十年走过的历程。我们为什么要开这个会呢?我今天想讲这个事,中国现在正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四十周年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经验,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把工作推向更加改革开放的阶段。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界,我觉得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个会,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回顾,通过网络文学界走过的道路,进一步坚定中国网络文学界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今天我主要是想讲这个问题。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二十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经验和启发,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四个自信问题。第一,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是与我们现成的政治制度相协调的,与我们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体系是相一致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有人现在对我们的制度不满意,唱衰,我们网络文学从这个层面要证明我们的制度是可以的,从而来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这条很重要。
第二条,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道路以及现在所取得的成就,说明我们网络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现在方兴未艾,见证了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证明我们这条发展道路是正确的,二十多年来我们网络文学走过的这条道路总体上是正确的、健康的。我现在看网络文学有两个基本的看法,一个我觉得我们网络文学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跟其他文化形态、传统文学相比较的,我觉得我们有五条,一个网络文学与现成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是相协调的,如果没有这一条,网络文学会被主流否定。第二,网络文学保留了文学的基本要素。第三条,它符合市场运营机制,这条也很重要,我们的好多传统文学、传统文化就是因为不被市场经济所接纳而处于边缘化。第四条,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在科技手段这个情况下,网络文学解决的是最好的,政府提倡互联网+,互联网加什么?我认为最好的就是加网络文学。第五条,我们拥有广大青年读者,而且这个读者人数不是在减少,是在增多。现在是四亿五百万,我们从几千万开始到上亿,去年到三亿七千八,现在是四亿五百万。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这条是真理。所以有人说网络文学会不会出问题,会不会被淘汰,会不会被更新的文学形态所替代,我觉得大家不必要有这个担心。
在现在的文化产品形态中,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要部分,第二个在文化探索中,网络文学是创新者,第三,在走出去的队伍中,网络文学是先遣队,在国际文化PK中,网络文学是生力军。我们对网络文学这二十年走过的道路要充满自信,也是我们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三个,我觉得我们通过这个会议来总结网络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剖析网络文学发展的现象,来回答文学的本质特点,回答网络文学与时代,与社会,与人民,与传统文化,与世界的关系,做出我们的理论概括,从而做到我们的理论自信。今天很多专家的发言包括以往的发言,可以看到我们网络文学正在慢慢地很艰难地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这里看到许苗苗女士写了长篇的文章发表在重要的刊物上,我们正在形成这样的体系。而这样的理论支撑,我觉得对于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我觉得通过今天的会议,通过网络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思想的想象力、文化的原创力是巨大的。看到我们的思想想象力和文化原创力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经过某一个条件的触发,可以像原子弹一样地释放出来。这说明中国人不是不行,中国人不是没有想象力,中国人不是没有文化原创力,中国人不是只能搞经济不能搞文化。所以通过网络文学这一现象的分析,来证明中国人的文化原创力和思想想象力,我觉得这一点对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有帮助的。我们这个会不仅要开,而且开得很好,就是通过这样的会议回顾、总结、概括,来进一步增强中国网络文学界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推动网络文学向更高台阶迈进,由高原走向高峰。我相信中国网络文学前途无限,已经是星火燎原异军突起了,目前是方兴未艾,当然也是大浪淘沙,但是辉煌就在前面,胜利是必然的。中国未来的文坛要告诉作家们,以后文坛的主体部分会是网络作家、网络语言,精英文学会存在,但是人群会越来越少,最后就变成几万人的一个小队伍,而网络数以千万计数以亿万计,对这点大家要充满信心,通过这样的会议来鼓舞这个信心,鼓励我们的网络作家更好地由高原迈向高峰,这就达到我们会议的目的了。
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谢谢大家。
何弘:陈书记充满激情地回顾了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走过的道路,特别通过对网络文学的梳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同时坚定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网络文学确实是任重道远,大有可为。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的局面,新时代我们进一步的改革,一定会为中国的网络文学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我们网络作家一定会在新时代肩负起新的使命,开创中国网络文学光辉灿烂的明天。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由上海市作协供稿,本刊有删节,未经供稿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