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兴起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写作是和杂志社、批评家、文学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作家著名与否,一部作品经典与否,往往是由上述这几种力量共同塑造的。一般是在杂志上先发表,接着有评论家评论,然后再写进文学史。杂志社、批评家、文学史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力量。
但是这些对新一代作家,特别是网络文学作家,似乎失效了。
网络文学作家不是通过杂志社筛选出来的,不是靠某个评论家阐释出来的,也不太考虑文学史讲不讲他们。他们与传统的塑造作家的力量并不搭界。这个写作群体非常庞大,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它不仅改变了现有的文学生态,也正在改变我们对文学的固有看法。
过去我们认为,写小说、讲故事起源于无所事事,起源于闲暇,现在很可能是起源于商业;过去我们认为,写作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现在你会发现,这种看法对网络写作者已毫无意义——他们的写作不追求孤独的境界,而更多是追求共享、互动,甚至读者的回应都会决定他的故事往何处走;假如有读者留言说你不能把女主角写死了,他可能就会遵从读者的要求,让女主角一直活下去。这有点像回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说书,听众的反应会影响说书者往哪方面用力,在哪个情节上逗留更久。
有意思的是,网络作家用新的技术手段写作,也创造了不少新的写作形式,包括玄幻、穿越、盗墓等,但是他们中不少人的价值观是非常陈旧、保守的。比如他们写的纯爱,就是先锋作家们不屑于去写的,先锋作家会觉得这很虚假;又比如他们讲故事的方式,普遍既传统又老实,并无叙事探索的热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但网络文学对写作空间的开创仍然值得重视。过去讲到写作,强调地方性,强调具体的生活空间,但是在当下,出现了没有故乡、地方性、现实感的写作。不强调故乡,不重视地方风俗、地方体验的描写,甚至没有具体现实所指——大量的网络文学,都没有这些具体符号,可就是这样一个完全虚拟的空间,却极大地拓展了文学想象的边界。
文学空间开创一直是文学革命的主题。比如说意识流小说对时间的处理,包括多种叙事角度并行,本身也是对空间的一种拓展。传统意义上的地方性写作,会有一个情感倾向——故乡就是家园,这是一种比较恒定的文学情感。但网络空间的开创,使得写作不与具体的现实、地方、故乡发生关系,这也催生了新的文学写作类型。如何面对与阐释它们,正在成为一个新问题、大问题。
包括网络在内的新技术正在彻底改变这个世界,也在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写作。没有任何人可以逃避技术带给他的影响。技术多数时候是中性的,有强大的积极意义,我对它持欢迎态度;但不能因为技术进步了,阅读更便捷了,我们就失去了对技术的警惕。尤其是文学,终归是生命的学问、灵魂的独语,如果写作普遍失去了和生命、灵魂遇合的可能性,而日益变得表浅、轻浮,一味地追求碎片化和趣味化,没有精神的内在性,没有分享人类命运的野心,没有创造一种文体意识和话语风格的自觉性,文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毕竟,好的写作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得更快,而是为了使我们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