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王大伟 李云仙 杨海艳 徐娟 庄长福
摘要:指出了在高校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而基础化学课程几乎覆盖农林高校大部分专业。在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的今天,化学在线课程为提高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基于此,从课程建设的设计、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市场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基础化学在线课程建设,以期为现代农林高校教育基础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化学;在线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42-03
1 引言
今天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新技术时代,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需求。近年来农林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基础化学课程几乎覆盖学校的大部分专业,而基础化学课程相对农林院校的学生通常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长期存在“难教难学”的问题,除了学校的师资及硬件条件外,很大原因与现行的教学方式有关。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带来的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提高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为满足农林高校学生的高质量教学的开展,长远来看,基础化学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問题
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局面。传统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中,相对重视理论内容以及知识点的讲授,大多是在脱离了实际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只能凭借想象被动接受,缺乏与实际的联系,但化学是一门基于实践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理论和反应伴随着很有趣的过程与故事,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是十分明显的,其关键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与现代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符合的,这种教学模式也承担不了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任务[1]。所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但是,多数高校的教学结果显示,虽然高校对于课程信息化的需求非常迫切,可是信息化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多媒体教学成为辅助教师作为向学生灌输的工具,学生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很多老师和同学认为传统的板书比多媒体教学效果更好,因为多媒体教学速度相对较快,理解跟不上。因此,对于基础化学教育,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3 在线课堂的发展与特色
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MOOC,中文为慕课)在全球兴起,高教领域掀起了以促进公平、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服务终身学习为中心的在线课程建设的浪潮。我国在2003年启动了精品课程项目,表现形式以学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向大众以网络形式传播。2011年教育部又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其核心是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共享。2012年,随着美国三大MOOC平台Edx、Udacity和Coursera的推出,其概念席卷全球。我国在2013年兴起,2015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见在线课程是我国教育部门在促进提高高等教学质量方面提出的一项重大的举措。与国家精品课和精品开放课相比,MOOC组织上有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参与感强,还有过程和结果控制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些差别显示了MOOC对于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依据学生需要可以实现动态调整补充,更注重实际教学应用,而且完全向大众开放。网络在线课程充分利用网络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其开放性和共享性优势明显,一门课程人数达到上万人,大规模特征明显,而且参与者具有生动性、互动性等特点,可见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快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2]。
4 基础化学在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基础化学,尤其在农林院校,针对全校大部分专业开设的基础化学全校公共课,在线课程建设是最合适不过的。公共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其理论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像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长期存在“难教难学”的问题,很大原因与现行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关。而且化学类课程由于涉及实验动手操作,目前的网络技术对此束手无策,这个问题的解决只能期待正在兴起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在大多数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简易的教师讲座的形式、陈旧的教学内容、乏味的教学方式,当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填鸭式的知识灌注的大部分学生,利用背书套用应对考试过关,考过以后时间不长就全忘记了。同时,传统课堂轻互动、重灌输,也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同时,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甚至解决上述的大部分问题,例如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教学相长;网上学习的方式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化学在线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提高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有多门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在一些平台上开课,为化学在线课程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与计算机、电子、物理、数学等学科相比,化学在线课程无论是规模还是应用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还要化学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3]。为了满足农林高校学生的高质量教学的开展,探索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新途径,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长远来看,基础化学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4]。
5 基础化学在线开放课程设计
基础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一个从逐步加深的过程。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虽然突出,但是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教学资源及目标的匹配、以及技术平台的要求非常高,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尤其在现阶段,在线平台建设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还要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以便建立起契合农林高校特点、以及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网络在线平台。因此,深入研究基础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吸取其它课程优点,克服自身课程的缺点,这样才能更高效的进行课程建设,也更容易得到受用者的认同。下面对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从主要以下三点考虑。
5.1 课程建设的设计
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学习过程中过于开放,缺乏交流,致使学习氛围不浓,学生易流失,课程完成率很低;二是化学课程一般内容多,学时长,对主讲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耐力的考验。因此,基础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一定要精心设计。首先,在线内容精简,网上学习与网下自学相结合,线上讲核心和艰深的内容,线下学习简单或非必要的内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不同于以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学、加强互动等方式。在线课程应用前完成教学大纲和试题库的建设工作:教学大纲保证在线课程建设规范有序的发展;试题库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为了保证在线课程的质量,要对课程进行持续调整完善,尤其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完整度。同时,所在单位还要提供在线课程建设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撑及相应版权、激励等配套措施,使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5]。
5.2 建设与应用同步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基础,而应用于教学是关键。教高[2015]3号文《意见》特别强调,坚持以应用为驱动、要建以致用,大力推动在线课程的广泛应用,并鼓励高校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认定标准,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办法和学分认定办法。同时,还鼓励高校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本校认定的在线开放课程纳人到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互相结合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校内外的课程共享模式,最终提高教学质量[6]。
5.3 开放与市场结合
为了使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开放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教高[2015]3号文《意见》指出,坚持公益服务为基础,鼓励在线课程探索个性化学习服务和拓展课程资源的市场运营方式。对于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进行教学工作是非常花费精力和时间的,要使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下去,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或者实现该课程的盈利模式[6]。激励机制方面如政府、学校对参与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在经济奖励、绩效考核及晋升职称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目前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实践。而课程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在线开放课程能否盈利主要看该课程是否存在着刚性需求。以“爱课程”为代表的在线平台在基本学习免费的基础上,已在云服务的平台建设与维护、课程的租赁、认证证书的收费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探索,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因为教学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并存,为了适应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在线课程建设在强调一定规模开放的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及课程的特殊性,针对社会学习者和高校师生的需求也可以提供小规模的在线课程[7]。所以对化学课程来说,通过适当的模式设计,是有可能实现盈利的。例如,可把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基础知识或兴趣学习的公益性免费用户,另一类是收费用户,具有刚性需求,但是收费相对拥有更多权利,如随堂测验、网上答疑、信息反馈、试题讲解等[8]。
6 结语
在线课程的大规模兴起和教育部政策的激励,促进了国内在线课程建设的热潮。因为在线课程缺乏群体学习的氛围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致使其教学及学习效果现在还无法与传统教学媲美。但在线开放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普及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目的,为广大社会及学校的学习者,提供了一条自主学习的可行途径。2019年1月的《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应用,整体推进网络学习模式建设,将会加速在线课程的建设,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丁三青.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2023.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11~29.
[3]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95~101.
[4]曹继军,颜维琦.在线课程“慕课”来袭,专家称中国大学应主动参与[N].光明日报,2013-07-16(10).
[5]谭园园,孙迎,朱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3):120~121.
[6]王友富.從“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7):56~59.
[7]任友群,徐世猛.开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一从学习者、决策者到建设者[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3~8.
[8]鲍浩波.化学类在线开放课程的认识与思考[J].大学化学,2016,31(5):15~18.
收稿日期:2019-10-25
基金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校教改项目(编号YB201646,YB201925)
作者简介:工瑛(1980-),女,博士,主要从事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庄长福(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