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燕
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历史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要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中心,从知识向素养转变,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历史核心素养。
一、时空观念简介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及史料实证。其中,时空观念既包含时间观念,又包含空间观念。时空观念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如何分期,能够判断出历史阶段的先后顺序,并要求学生有地理意识,根据历史地图能够分析出有效信息;第二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结合时空分析历史事件,学会用时间术语表达历史时间,并编制史事进程表;第三个层次是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能将历史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第四个层次是要求学生能够基于框架独立研究史事,并可以自行论述及画出相应示意图。
二、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现状
通过分析历年历史中考题答题情况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时空观念相对较差,具体原因如下。
1.学校方面。
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重较低,所以,有些学生往往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在安排课程方面,历史学科的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无法保证每天都有历史课。这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就会有断层,原本理解的知识点也会由于长时间没有历史课而遗忘了。由于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比较少,很少有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历史。因此,学生的时空观念较差。
2.教师方面。
有些教师认为历史学习主要在于死记硬背,他们往往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基本不会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素质发展要求。甚至有些教师的历史素养不够高,也没有做到及时反思自己,不会创新教学。
3.学生方面。
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在课余时间很少会花费时间学習历史,因此,很容易遗忘所学的历史知识。学生面对各科的压力,不愿意花费时间研究历史学科,往往采取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是,历史事件及历史时间点很多,很繁杂,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时空观念,很容易记混记错。
三、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的措施
1.关注学生历史时空知识现状,查漏补缺。
有些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比较淡薄,因此,教师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学校或教师可以有组织地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摸底考试,考查学生的历史时空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具体分析,查找学生关于时空观念或历史素养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时空观念贯穿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设定教学重难点。学校方面也要尽量保证历史教学的连贯性。
2.将地理学科知识融入历史教学中。
时空观念中的空间观念也非常重要,因此,地理空间的学习对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每次历史大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或者说地理环境的改变总会引起历史战争或者民族迁移。虽然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但地理环境仍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地理信息学习历史地图,让学生对照地图学习地名,结合地理空间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政治制度。
3.充分利用历史图表。
历史图表可以很好地呈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空间坐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历史图表,并从历史图表中解读相关信息。历史图表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历史事件呈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历史信息。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看历史图表,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能够自行绘制历史图表。
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历史,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