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峪霆
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人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群众文化也是基于此出现的。群众文化活动是自发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性,其开展目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快速推进的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和作用也不可忽视,其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并标志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群众文化活动不同于职业文化活动,二者是有一定差异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并且由不同组织部门对活动的策划、开展、组织等进行负责。群众文化活动旨在对群众文化生活进行丰富,使其业余时间更加充实,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需要了解群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被群众接受,并积极宣传和发扬优秀的文化活动。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共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使社会上不同阶层群众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持续长久进步。
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群众能够在其中接受先进、优秀的文化内容,使自己的阅历更加丰富,也有助于陶冶情操,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1]。我国有众多少数民族,民族以及地域文化差异使其开展的文化活动也存在很大不同,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使其文化魅力充分体现,如苗族地区,开展弩射弩比赛、斗鸡、斗羊比赛等传统活动,不仅氛围热烈,还能够很好的保护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地方的凝聚力以及感染力的提升。
与群众文化活动相同,社会管理工作中,群众也是居于主体地位的,二者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当前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速度也逐渐加快,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人们在精神领域中得到满足,在社会管理中依从性更高。对于社会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应积极学习群众文化活动的方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促使社会管理工作效果的实现。
如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但是同样也面对极大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的缓解巨大的负担与压力,将对群众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使人出现性格分裂或者极端的行为,这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是相违背的。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的排解群众压力,在活动参与中放松身心,暂时从高节奏的工作、沉重的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使负面情绪得到调节,促使人们积极健康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并保证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首先,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最终质量以及成效是受活动形式影响的,一直以来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就是广场舞、扭秧歌、放送电影等传统的民俗活动,例如音乐会等时代气息浓郁的活动形式比较少,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这是限制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次,群众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形式上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地域、民族特色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但是目前文艺团体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再者,公共文化空间不足。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基础,但目前公共文化空间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限制性因素。公共区域中的基础设施等不健全,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相适应,同时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存在滞后性,如农村的祠堂、村委会等[2],其在城镇快速发展的今天呈现出强烈的滞后性、边缘化特点,由于受到外部空间形式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逐渐被拆除。
最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大量的组织管理人员,但数量的不足以及质量的不达标使得群众文化活动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活动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很多群众欢迎、喜爱的文化活动被迫放弃,严重制约工作效果。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若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进行指导与引领,其时代价值是无法充分呈现的。所以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价值体系,使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高效的运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思想,让人民群众接受先进社会文化的熏陶,科学领会党的十九大思想,提高社会正能量,集聚社会力量,更好的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使其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群众文化活动思想、内容、形式等逐步完善和创新,为保证先进思想理念以及形式内容的体现,彰显出时代价值,就必须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对自身理念进行修正与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力量,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如控制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时间,管理好活动现场秩序与安全,加强文化活动的宣传报道等。同时积极创新,让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展现出来。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与群众文化主管部门沟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健全管理机制,使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融合社会主义,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民族性、科学性,逐步实现现代化、世界化的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好的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多主题的文化活动,如“送欢乐下乡”“文化进万家”等,并组织文化艺术队伍到贫困县、乡开展文艺演出,同时举办民俗、非遗等传统文化节目[3],如四川清音、扬琴、杂技空竹、川北大木偶、贵州苗绣、汴京灯笼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积极落实“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现象,使文化市场得到净化。
由于家庭环境、工作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人的个体差异也是比较大的,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中,其活动形式是比较单调的,如广场舞、棋牌室、散步等,这些活动方式对于青年人而言并不适合,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必须要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让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形式多头并进,让更多人参与到丰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如利用计步软件在朋友圈比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结合当地特色举办戏剧表演比赛、为老年人提供书画、下棋比赛等[4],使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群众的需要得到满足,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稳步推进,为群众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之,在我国的群众文化体系中,群众文化活动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转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逐渐得到体现,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现实意义。为此必须要给予群众文化活动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了解其时代价值,积极创新管理方法,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