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大行责任

2019-12-27 20:03陈倩茹赵梦佳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设银行红色基因

陈倩茹 孟 晗 赵梦佳

党的红色基因是传承理想信念的“接力棒”,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目标的“推进器”。红色基因赋予共产党人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在六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拥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它促进建设银行不断壮大,指引建设银行使命担当。艰辛厚重的建行发展史,也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历史,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今天的建设银行依托“新时代改革发展战略”,用金融的力量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彰显国有大行责任担当。承载着无数先辈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红色基因,激励着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一、红色基因与建行精神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命题。红色是党旗、国旗、军旗的颜色,其本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红色基因是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不忘初心”做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诠释,不忘初心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永远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永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红色基因是党的精神。红色基因是对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炼。红色基因是开天辟地、坚定理想的红船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保家卫国、发展建设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老西藏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丰富了红色基因的内涵,扩展了红色基因的外延。

(二)红色基因是国有企业的根魂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这个“根”,就是事物的根本、动力的初始、活力的源泉;这个“魂”,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同甘共苦、敢拼能赢的集体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央企姓党,国企为国。红色是国有企业的“底色”“本色”,红色基因是国有企业的根魂所系。

(三)红色基因塑造建设银行精神特质

红色基因在建设银行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领导的坚决拥护、工人阶级的团结精神和协作意识、勇于创新的进取态度和敢于攻坚的顽强意志始终是不变的主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红色基因族谱始终是主色调。红色基因是建设银行得以走过六十四年光辉历程的精神特质。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建设银行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要倍加珍惜前人积淀下来的成果,尤其是其中所承载的理想与奉献、奋斗与探索,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1]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要厚植作为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田国立董事长强调,我们要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建行的理想与奉献体现在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之中,体现在围绕新时代,让社会美好起来、主动承担起扶危济困的责任之中。

时代更迭不止,奋斗与探索的精神永存。服务国家建设是建设银行人的使命,“哪里有建设的热土,哪里就有建行人的足迹”是我们吹响的号角。顺应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势,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变化,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红色基因始终流淌在蓝色建行的血脉之中,建设银行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往开来,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

二、建行历史沿革,彰显家国情怀

建设银行成立于“一五”计划开局之年。60多年来,建设银行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忘初心中找准定位,在牢记使命中发展壮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有大型银行兴行强国之路[2]。回顾历史,不同时期的建行人始终把国家与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自己的青春扛起了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推动建行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时移世易,如今的建设银行成为了全球知名银行,为国为民的情怀却始终坚定如初,不忘“服务国家基本建设”的初心,牢记“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的使命,这是嵌入所有建行人骨血中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力量。建设银行秉持“开放共享,责任担当”的理念,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大众追求美好生活为目标,确立“住房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三大战略,以金融力量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惠及国计民生。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循着历史厚重的脚印,重温建设银行的发展历程,品味当时当刻建行人的艰苦付出与拼搏进取,使新时代建行人更好传承建行红色基因与优良传统,承担起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建设银行的历史使命。

1.国之重器,因建而生,民族基因的血脉传承(1954-1978)

建设银行脱胎于1908年清政府创立的交通银行,作为建行前身的交通银行是近现代我国自己创立的第二家民族金融企业。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银行被接管、改造和整编,1951年开始,受财政部委托,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交通银行为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的专业银行。1954年,中共中央批复同意在交通银行原有机构和干部基础上,建立基本建设专业银行—建设银行,由财政部领导,负责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监督管理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家国有银行。建设银行不同于其他国有银行的发展史,奠定了其财政出身和服务建设的民族基因和血脉传承。

建行因建设而生,也因建设而兴,其成立伊始就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开拓。“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机构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需求走”,从当时全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重型机械厂、八大油气田到33条重点铁路干线,从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十大建设工程,到距离千里之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及至西北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基地……建设银行始终将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宗旨,并成为建设银行服务国计民生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3]。建行员工与项目建设者同吃同住,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坚守服务国家基本建设的初心,以尽职尽责、严谨专业的作风,为国家重点建设“守计划、把口子”,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肯定。1954至1978年的25年间,建设银行共经办各类基本建设投资5678亿元,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达4000多个。建设银行在重点建设项目财务资金管理工作中,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2.改革探索,艰难转身,“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建设为本”(1979-1993)

党和国家、人民赋与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建设银行的奋斗历史。1979 至1993 年,是建行财政职能和银行职能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创新的15年,也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抓住机遇,积极探索,艰难转身,砥砺前行的15年。

从1979年国务院提出“拨改贷”全部交由建设银行经办、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改为国务院直属单位,到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当年11月1日开始,建设银行的信贷收支全额纳入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其信贷功能、筹资功能得以承认,建行成为国家统一银行体系中的专业银行。从1979年10月建设银行向辽阳化纤厂发放了3400万元的基本建设贷款,将银行信贷首次引入到基本建设投资领域,到1980年年底建设银行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电力、轻纺、建材、商业、煤炭、石油、交通、冶金、化工、旅游等10多个行业的619个项目签订了32亿元的贷款合同,建设银行积极推动了历经10年的基建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建行不断拓展银行职能,作为国家专业银行,紧密联系国家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银行应起到杠杆的作用,要广开门路的指示精神,积极摸索开展新业务、开拓新领域:在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被迫下马、财政无力支撑的困难情况下,建行率先利用存款发放基本建设贷款,支持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投产;为承担起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的任务,发展居民储蓄业务,逐步提高资金自给能力,为支持重点建设信贷资金探索出新的来源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沿海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拓展国际金融业务;创新推出房地产金融服务,成为推动全国居民住房改革和建设的开山之举,助力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和商品化进程,“要住房,找建行”成为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口号……在此期间,建行经办的拨贷款余额达6151亿元,向30多个行业经办了99%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到1997年,建行中长期信贷业务已占全国金融机构总量的50%以上。此外,建设银行还开办了技术改造贷款及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在当时全国排名前500家的大企业中,有超过三成企业获得过建设银行技术改造贷款的支持。

3.应时而动,由专向商,变革创新,敢为人先(1994-2004)

20世纪90年代,我国财政、金融、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大幕,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设银行根据国家的导向与要求,对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持续探索。这一时期的建行秉承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顺应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积极谋求自身变化,开始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持续发挥着国有大行金融稳定器作用。

随着1994年建设银行第一份改革与发展纲要《建设银行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出台与实施,建设银行开启了根据国家、市场和人民的需要并结合自身实际能力,自主确定发展战略的时代。在商业化转轨过程中,基于对当时经营形势的把脉,时任行长王岐山1997年在《建设银行报》上连续发表了《为什么要“死里逃生”》《关于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辨析个性,推进改革》《怎样提出的“双大”战略》《一心一意办银行》等建行改革与发展的“五论”,论述建行改革发展,着力解决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确立了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并重的经营理念,规范了全行的经营行为,强化了全行的市场竞争意识,要求全行上下把全部精力和工作重心转入银行业务本身。在此期间建行明确了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方向,强化了市场竞争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为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加快改革发展、提升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功能齐全、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初步形成。

4.股改上市,勇立潮头,开放引得活水来(2005-至今)

21世纪初,资本金不足、盈利能力不强及不良资产比例偏高成为困扰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因素,随着中小银行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上市的渴求日渐明显。在中国人民银行及财政部联手支持下,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前景骤然明朗。在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进程中,建设银行又一次站在了金融改革的前列。2002年,建设银行作为股份制改革先行试点行之一,提出了股改上市的宏大目标,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4]。2005年,在四大行中建设银行率先在香港挂牌上市,创造了当时多项IPO纪录,两年后又完美登陆上海交易所。

股份制改造对于传承建行光辉历史与红色基因,弘扬建行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建设银行的改革、发展、壮大,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股改上市,建行凭借试点先发优势,对作业流程、服务模式、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机制等进行了变革,率先实现了“脱胎换骨”式转变[5],一举迈进全球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行列。2017年建设银行净利润2400多亿元,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一级资本排名位居第二位,世界500强第28位。2018年度独家荣获了全球知名金融专业期刊《银行家》杂志“中国最佳银行”综合性大奖。建设银行有极其庞大的组织体系和客户群体,遍布全球近15000个分支机构,35万多员工,全行个人客户超过6亿,公司客户500多万户,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2.6亿户,微信银行用户8100万户,拥有基金、租赁、信托、人寿、财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租赁、金融科技、住房租赁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子公司。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建设银行向着最具价值创造力的国际一流银行集团稳步前行。

(二)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在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城乡金融失衡,住房市场供需不平衡等。站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建设银行按照增强“三个能力”的总要求,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彰显国有大行的家国情怀。

1.实施“三大战略”,以金融手段解决社会痛点

2017年以来,建设银行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记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痛点的使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继提出了住房租赁、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将十九大精神落地厚植于建行的战略方向上,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柱石作用”。“三大战略”相互支撑、协同发力,从金融的角度解决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住房难住房贵、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6],共同谱写建行践行大行使命、开拓蓝海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篇章,这是建行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家国情怀,也是作为大国重器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住房租赁战略落地实施,为“安居”提供建行方案[7]。建行积极发挥住房金融领域传统优势,从“要买房,到建行”到“要租房,到建行”“要存房,到建行”,从住房供给侧发力,主动探索多渠道、市场化手段发展住房租赁业务的新模式,积极向社会传导新时代住房消费新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住房租赁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为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贡献建行智慧、建行方案、建行力量。同时,作为住房租赁领域的先行人、探路者,建设银行积极协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共同编织服务民生的安居保障网。

普惠金融战略全面发力,为“乐业”添注源头活水[8]。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建设银行从2016年的“小微快贷”、2017年普惠金融贷款新增居同业首位,成为唯一达到人民银行普惠金融最高激励目标的国有大行,直至2018年10月与新华社共同发布《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中国实践与国际借鉴》、“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等一系列举措以及取得的成绩,无不表明建行在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民生改善,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实体经济补短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以及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领域大有作为[9]。

金融科技战略引领发展,为“共享”搭建开放平台[10]。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银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天职和宗旨,依托金融科技“TOP+”战略,努力以共享的理念整合资源、以科技的力量造福大众、以金融的智慧回馈社会[11]。目前建行对金融科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内打造智慧金融,对外打造智慧生态。通过整合集团内外部资源,建立“金融+产业”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产业+产业”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以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政务服务平台等成功建设为重要标志,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践行开放共享新理念。建设银行在实践中强化金融创新,应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扶贫攻坚,构建大扶贫格局。同时,金融科技也为住房租赁、普惠金融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建设银行解决社会痛点,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2.建设“劳动者港湾”,以铁肩担道义

2018年,建设银行秉持“开放共享,责任担当”的理念,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为己任,全网点建设“劳动者港湾”并对外挂牌。在保证网点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开放、共享自身资源,主动、真诚地为劳动者休息、停靠提供体面的场所和周到的服务,让众多一线劳动者有了身心可以停靠的地方,给社会大众带来更多的关爱。

国有大行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时刻关心关注人民的安危冷暖[12]。建设银行建设“劳动者港湾”是将自身工作与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紧密结合,是配套全行“三大战略”推出的服务民生又一重大举措,鲜明诠释了建行作为国有大行,主动以金融的力量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的情怀和担当。通过温馨的“港湾”,让爱流动,更好为社会赴能,回归服务社会本源,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一份力量,努力成为百姓心中最有温度、最为贴心、最有担当、最具责任感的银行。同时让员工学习和习惯与各行各业老百姓打交道,在潜移默化中营造普惠金融文化和氛围,实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重塑[13]。

3.拓展绿色信贷,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银行自2016年起即开始推进实施“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并将绿色信贷写入公司章程,总分行建立“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实施包括专门的政策指引、资源配置、考核激励、评价体系、风控流程在内的“五个专门”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措施,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信托、租赁等全方位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有力支持了工业节能减排、综合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利用等绿色项目,抑制污染性项目开工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建行成为首家担任银行业协会绿色信贷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的商业银行。对于建行而言,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是大型银行的责任担当和内生需求,有利于全行战略的推进,支持稳健经营和创新发展,更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的具体体现。建行将持续支持传统行业绿色转型,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4.成立建行大学,塑造金融启蒙运动公益载体

2018年,在为全行的战略实现和长远发展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同时,建设银行为提升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贡献力量,更好发挥国有大行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大战略部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了建行大学。建行大学是建行在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培训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探索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痛点问题,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国有企业教育学习发展工作战略定位,不断满足全行人才培养和文化培育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现代科技与共享理念相融合的产物。

建行大学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号召,将与高校开展合作作为办学的战略性举措,将“服务社会,与民共享优质资源”作为一项重要使命。建行大学将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建设产学研用融合的开放平台,塑造金融启蒙运动的公益载体,升级员工终身学习的培训体系。建行大学将坚持专业化、共享化、科技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研用一体,银政校企联盟,总分支点统筹,线上线下融合,努力融入国民教育体系[14]。目前,建行已通过银校合作办学有序推进“金智惠民”工程,重点服务建行普惠金融客群,推进金融基础知识与金融理财的普及,促进资源社会化共享,提升社会大众金融素养,建行大学是建设银行跨入新时代,探索新金融,构筑新生态,做出的新贡献。

三、传承红色基因,培塑建行红色文化

历史决定责任,使命呼唤担当。建设银行人自当不负历史赋予的重任,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行稳致远,以担当和作为成就建设银行的大格局,大事业。

(一)传播红色基因,坚定红色文化自信

建设银行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建行的创业史、发展史中蕴藏的丰富红色传统资源,不断加强对建行红色基因的理论研究。要深化红色基因内涵的探索,也要从新时代建行发展的基本需要出发,赋予建行红色基因新的时代价值。通过寻找、总结、讲述能够体现建行发展史中红色基因精神的“建行故事”,使其更好承载建行精神,向全行员工及社会公众清晰准确地传递建行的红色核心价值观,从而让建设银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自信坚定地厚植于建设银行红色基因之中。

(二)强化教育引导,红色文化思想入脑入心

教育在传承建行红色基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教育引导,内化红色基因。一是建立机制,顶层设计、系统实施。在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红色基因传承的中长期规划,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二是依托建行大学培训资源优势,通过课程教学、专项教育、实践体验等途径来实施,能够帮助员工系统地了解建设银行的历史沿革,引导大家认清建设银行的“根”和“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是量身打造教育平台,共享特色红色资源。建立建设银行行史馆,打造具有建设银行自身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传递原汁原味的建行文化;建设党史行史信息资料库,开发网上全维虚拟浏览系统,使红色资源触手可及、方便易学;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通红色文化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开发建行红色基因微课,拍摄微视频、微电影等,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进行推广、向社会公众推介,增强建行员工传承红色文化的自信自觉。

(三)创新宣传载体,营造浓郁红色文化氛围

一是通过“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建设党员之家、红色图书角、红色走廊、建设红色基因微文化教育阵地等,营造红色文化环境;二是创新党课教育载体,在党支部书记定期上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党课授课对象、丰富党课授课形式;三是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PK赛活动,比服务、比技能、比合规、比贡献,营造“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人人争当示范岗”的争先创优氛围,切实提升业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四)厚植红色文化优势,践行大行责任担当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呼唤,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金融重器建设银行知责思为、主动担当,持之以恒地将党建工作与银行工作深度融合,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政治上保持清醒、行动上保持定力,确保银行业改革发展不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

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不忘初心,继续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彰显品牌实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努力打造成为中国百姓最信赖的银行,做好社会主义建设的金融主力军,持续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建设银行红色基因
Frog whisperer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追忆红色浪漫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基因
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