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英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8)
英语谚语闪烁着英语国家人民智慧的光芒,但学习者我们常常觉得英谚不好理解,即便有中文翻译,还是很难把译文和原文联系起来。分析各类谚语的句式结构,并归纳出几种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补出谚语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缺失的那一环。这对于我们了解谚语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语法功能和适用场合,充分欣赏谚语的句法修辞都有很大帮助。现将英语谚语的主要句式特点分析如下。
许多英语谚语常常采用省略句的形式,有时甚至只保留需要强调和突出的词语,其他的词语都一概省略。谚语中可省略谓语动词、省略there be 结构、省略形式主语it 其后的联系动词及省略定语从句中做主语的关系代词that 等。省略后的句子结构不但显得格外简练、紧凑,而且语意的重点也更为突出,表意的能力也增强了。
例1: Better safe than sorry.宁可稳妥,不要后悔。
原句的完整结构应该是:It is better to be safe than to be sorry.这是省略了代词it、系动词be、介词to 的简单句。
例2:One man, no man.独木不成林。或:单枪匹马成不了事。
深层结构应该是“One man is no man.”。也是简单句省略了系动词“is”。
例3:Out of many, one.合众为一。
这是美国的国家格言,完整的结构是Out of many,we are one.
例4:Great cry, little wool.雷声大,雨点小。
这条谚语的表面结构是两个并列的名词词组,其深层结构是:There is great cry, but there is little wool.这类谚语中的两个短语往往形成鲜明对比,通常是“but”连接的两个并列句省略而成。
我们可以看到,被省略的部分都是代词、系动词、介词等起到语法作用,但表意功能不强的词。留下的是缺一不可的关键词,因而能简洁清晰,又朗朗上口。
平行结构是英语复句谚语中的常见结构。该结构通过大量使用重复、并列、对偶、对仗、排比等手段,使英语谚语在句法结构上具备了简洁、紧凑、匀称、韵律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等特点。该结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结构匀称,富于韵律,同时由于平行结构无形中对字数提出了限制,因此简洁紧凑的特点也比较突出。
简单句和并列复合句,往往通过省略和对仗等方式以求的句子结构的紧凑和匀称,但主从复合句由于句子长,结构复杂,常有欠紧凑、匀称,也容易缺乏节奏感。为了避免主从复合句结构上的这些弱点,许多英语谚语就采用并列复合句的形式来表达主从复合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省略压缩,这样一来,原本不是并列句的主从复合句,在形式上也具备了平行结构的特点。
例1: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
这条谚语的表面结构是两个并列的词组,但它的深层结构是If there are such carpenters, there will be such chips.这是主从复合句结构,句子长,没有节奏感,读起来拖沓。省略后的句子,已经完全没有了主从复合句的表面结构,不但语言简练,对仗工整,还突出了重点,增强了表意能力。
例2:Lifeless,faultless.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
这条谚语的原型是伏尔泰的“He is lifeless that is faultless.” 这本就已经干净利落,但人们在运用中,不断对它进行加工锤炼,最后竟然压缩省略为两个名词,精炼程度令人赞叹。
例3:Give him an inch and he’ll take an ell.得寸进尺。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个祈使句。从内容上看,这两个分句直接是“条件——结果”的关系,所以这实际上是和一个主从复合句。即:If you give him and inch, he’ll take an ell.
例4: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其深层结构是:As long as you live, you shoul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句子本是带条件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但“as long as”这样提示逻辑关系的词也省略了,主语也省略,而且很好地突出了中心,抓住了句子的灵魂。这样的结构对初学者会有一定的理解困难。
谚语中常见的“He...who...”结构就是定语从句后置的情况,如果没有看透它的深层结构,往往令人费解。
例1:He needs a long spoon that sups with the devil.和魔鬼打交道的人,必须有高超的手段。
句中“that sups with the devil”是定于葱郁,修饰“He”,原句等于 “He that sups with the devil needs a long spoon.”
例2:He dies the first who never was sick.小病不生,一病致命。
其深层结构是:He who never was sick dies first.
这些谚语,如果没有看透其深层结构就很难理解它的意思。那谚语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结构呢?这是为了克服主从复合句结构不匀称和缺乏节奏感的弱点,来求得结构上的匀称和韵律上的和谐。前面修饰主语的定语部分稍嫌复杂,定语后置以后,前后两部分长度基本相等,避免了头重脚轻的句式结构;音节也大致相当,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在语义上,前后两部分还形成了鲜明对照,结构对称,而且语义也更加突出,表现力更强。
倒装结构通过语序的调整,达到句式结构的平衡,或突出语义的重点,在谚语中也广为采用。
例1:Merry is he that hath nought to lose.无物可失,自在逍遥。
这条谚语的深层结构是:He that hath nought to lose is merry.主语被调到后面去了。
What youth is used to, age remembers.少年惯为事,老来常记起。
原句把“what youth is used to”这个宾语从句提前,形成“宾语—谓语—主语”的倒装结构。
在英语谚语的句式中,一般陈述句大部分都是一个句子的自然顺序,如“主—谓—宾”、“主—系—表”等。为了加大句子的表达力度和表达效果,突出句子语言学上的美感,有些谚语将修饰部分形容词放于句首,其实是“表—系—主”的倒装结构。所有倒装形式的谚语为的就是突出语意重点或语境,要么是为了求得句子结构的平衡,当然自然也有二者兼有的情况,但不管如何所起到的修辞效果都是积极有效的。
反语式强调句型: 一般的强调句新在语义理解上不会造成太大困难,如: It’s not the gay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君子在德不在衣。然而言语中有一种独特的反语式强调结构则往往令人费解。
例1:It'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马有失蹄。
根据现代英语语法,这句话应该理解成:好马永远不会失蹄。但其真正含义却正好相反。这种句式结构中,关系代词that 后面往往都跟着一个表示否定的词,但也有例外。
例2:It is a wise mother who knows her own child.为母者不知其子之恶。
这种句型按照现代语法解释往往不合乎逻辑,含有“无论怎样......都不免”的意思。这是莎士比亚时代的用法,现在仅仅在谚语当中还保留着,有如下特点:其一,被强调的部分不是特指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不能加上表示特定的定冠词the,只加表示类别的不定冠词a 或者an.其二,被强调的中心词至少有一个形容词做修饰语。其三,反语的意思通常可以从具体的上下文或者本身的逻辑推理中判断出来。不妨再看两个例子:
例3: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害于此者利于彼。
例4:It is a small flock that has not 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处处有。
人们在运用谚语的过程中,通过句式结构的调整,使得英谚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句式的平衡。许多谚语,就是为了达到句式的平衡而采取上述各种句式结构。句式平衡了,读起来就有节奏感,便于谚语传播。其二,音调的和谐。由于谚语的口语性质,其遣词造句特别讲究音韵美和声律美,说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背,这也是许多谚语得以流传的原因。各种句式结构的采用使得句子中的分句长短趋于一致,节奏感增强,再加上其他语言修辞手段,句子就显得整齐、上口。其三,句式的精炼。英语谚语经过长期锤炼,逐渐成为言简意赅,脍炙人口的语言。许多谚语通过省略,筛去仅存语法功能,并无实际意义的词语,句子变得简洁生动,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表达句子主要意思的中心词上,中心意思更鲜明强烈,从而使句式更为精练。另有一些跟我们日常使用的英语大相径庭的反语式强调结构,是早期现代英语的遗留。必须关注英语谚语的句式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谚语,欣赏谚语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