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博洋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历史类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中较常见的,我们的文物无不是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因此,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需要多方面考虑,以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在设计时一般按照以下3 个原则。
全面地理解把握历史类展览总体规划、展览大纲及展览风格。设计师应该站在全局考虑展览的设计,积极配合内容设计人员,二者相互配合完成展览。“全面”体现在展览的主题、展览大纲乃至展览风格上,为整个展览的设计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做出正确判断。
因“地”制宜,把握展览形式与空间布局。历史类展览大多离不开展厅,展览在空间布局设计之初应在展厅建筑结构、文物进出通道、防火防盗设施位置、轨道灯位置等诸多方面把控,做到因“场地”制宜,利用已有展厅结构,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运用设计要素进行表现。展览陈列设计离不开诸多设计要素,设计师要把这些要素合理运用并加以取舍。设计要素主要在三大构成中体现,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反映到设计中具体表现为展览平面板式的编排,展览灯光与色调的考虑,展览空间展线的布局等。
下面,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唐风华”展览陈列为例来深入探讨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该如何实践。
展览内容策划是展览的灵魂,也是展览成败的关键。反复梳理大纲内容,搜集相关展品并合理划分展览各单元,是展览内容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大纲不仅要全面展示展览主题,更要具体细化到每件文物信息上,真正做到把观众看不懂的考古报告转变成通俗易懂却不失研究水平的文字信息,使观者能深入浅出地了解整个展览。
“大唐风华”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地方共同举办古代精品文物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成果。唐朝由于其历史影响力以及在观众心中的地位都是备受重视的话题,文物发掘数量及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每年国内外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唐代展览,丰富观众对唐代艺术、生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认知,所以此次展览从何角度入手展现一个全新角度的盛唐是值得深思的。
展览立项之初想把唐朝久负盛名的壁画作为展览主题的切入点,从数幅壁画的内容及相关信息为线索,逐步展开,从而达到展示唐代艺术、文化和生活的目的,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限制,原有的思路不得已打破,在尽量保留原策展思路的前提下,采用以实际征集的文物来反向支撑展览主题,挖掘文物特点,以壁画和墓志为线索与侧重点,将许多从未面世过的精品文物加入其中构成了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策展既要考虑专业层次的内容,更应贴合大众,以人为本,不应让观众在阅读文物信息时太晦涩难懂。展览共分为6 个单元,从一单元“文武安天下”拉开唐朝的序幕;二单元“皇室的珍宝”为盛唐皇室生活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极尽精美的金银器等生活用品;来到三单元“长安多丽人”,通过妇女生活用品及贵族的生活细节,从侧面展示当时社会生活的风气及人民的精神面貌,从这个单元开始,每个单元都借助壁画加以辅助展示,与主题相得益彰;四单元“骑猎散歌尘”讲述盛唐时乐舞、狩猎、打马球等活动;五单元“大唐异乡客”契合“一带一路”大环境,关注唐朝中外交流发展;最后六单元“学理共归真”,展示了唐朝对于宗教信仰包容并蓄的态度。选择这6 个方面作为展览内容大纲,力求在结合文物的同时涵盖更多更全面的展览结构。
展厅的面积是八百余平方米,如何尽可能多地留住观众在展厅的时间,这不仅取决于文物本身的精彩程度,还要看空间如何布局。展厅有6 个单元,只有一个观众通道,展览入口亦是出口,根据入口位置的建筑布局,采用逆时针参观的方式更加合理有序。
步入展厅是醒目的序厅位置,包括标题墙和前言部分,考虑到会有接待团体或者观众“一拥而入”的情况,序厅的空间相对开阔,前言和醒目的巨幅壁画喷绘相对应,标题墙只留一侧通行,展线随即娓娓道来。
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选择通透的直线空间并让观者一览无遗。左右呼应的龛柜既将展柜纳入展墙,又起到了节约空间的目的。二单元重要文物突出到独立柜展示,更能增加展览的层次。根据展墙的结构,观者自然而然地步入三单元,也是此展览重点的一个单元,重点部分空间相对集中,呈长方形,在壁画放置的特定展柜前留出足够空间,方便观众从远近不同距离观看。长方形一侧是入,一侧是出,不会让观众步入“死胡同”。四五单元是共有空间,左侧为五单元右侧为四单元,四单元文物数量较少,放置平柜既避免了空间富裕的问题又让展线“此起彼伏”错落有致。五单元和六单元空间都相对较大而且互相相望,6 个单元空间结构稳中有变,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很多消防通道及不可阻挡的地方做了弱化处理并且留有余地,使得展厅即便面积大缺不显得空旷,即便有些单元面积小却不显得局促。
历史类博物馆展览的展品是关键,展品既是特点又是难点。文物虽然精美却往往不易从外表理解,需要文物说明牌等辅助信息的支撑,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介绍。另外,通过展品从性质、器型、年代、功能等多角度加以分析,进行归类或有主次的展示,也能成为展览的亮点。
该展览第一单元“文物安天下”中,以唐俭墓志和马璘墓志为中心,配合文官俑、武官俑、骑马俑、环首铁刀等文物来表现唐代文臣武将的风采。第二单元将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的部分金银器作为皇室的宝藏进行阐述。再如第三单元“长安多丽人”,以韦浩墓出土的携婴饲鸟出行图,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侍女图、持如意侍女图、男装捧盒侍女图等壁画,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拓片为中心,同时展出众多唐代女俑和梳妆用具,表现唐代女性和女性生活。这都是通过对展品进行分析得来的。
展柜是展示文物的载体,是展览陈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展柜可以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展厅中,展柜主要包括三面柜、四面柜(中心柜)、龛柜、通柜、平柜、画柜等。在“大唐风华”展览中,壁画是重点文物,为此特意为壁画制作了适合的展柜。在四单元中,不大的展厅面积却尝试了靠墙的三面柜,中心的平柜,突出重点文物的独立柜以及特意为壁画定制的展柜等四种不同类型的展柜,无形中起到了丰富参观节奏的作用。
色彩设计往往能为展览“增色”不少,而且色彩能给观者带来最直观的情绪引导,无论从色相、色度、色性上,还是运用好色彩语言侧重展览主题上都为观众所接受,是色彩在展览设计中的最终目的。
考虑到展览主题大多表现盛唐时期的文物,为了彰显那一时期唐朝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展厅整体色调借鉴了电影《妖猫传》的一些色调并加以改进,最终主色调选择比朱红冷,比大红又偏暖的中间色调,次要色调选用淡黄,这样色调有主有次,而不是一味地选用一种色调,避免了视觉疲劳,从效果看色调使得展厅更加明亮,让观众如沐春风一般,仿佛步入唐朝气势磅礴的大殿,起到了较好地表达效果。
“大唐风华”展览采用多种展柜,每个展柜都附带柜内光源。金丝楠木柜可谓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柜的一大特色,经历了数十年的使用,历久弥新,但是考虑到展柜的安全性以及柜内无灯光的问题,近年来对楠木柜加以改进,提高了展柜柜门的安全性并配以LED 的柜内照明,可调节亮度,使得传统楠木柜焕发新生,既保留了展柜的气质又增加了使用寿命。在柜外,标题墙、单元说明以及展厅入口的巨幅壁画喷绘都增加了轨道灯辅助照明。这一系列改动使得整体展览的灯光设计丰富而不散乱。
博物馆展览中平面板式设计往往被忽视,平面板式设计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人体工程学的主要运用方式之一。
(1)由于建筑结构的原因,该展厅与对向展厅的入口是相对的,两个展厅入口之间有10 余米的展墙,因此将这面墙整面布置成招贴,最终的效果令人满意。
(2)步入展厅的标题墙由于只有“大堂风华”四个字显得突兀,于是决定将唐代贵妃墓中截取侍女形象作为唐朝典型人物的线图参考,在材质上由于彩色即时贴刻字在细线处理上容易掉落不便操作,用丝网印刷直接印在墙上,表现出来的人物细腻,红底的基础上配合金色也显出盛唐气象。
(3)标题墙选用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碑帖上截取“大”“唐”“风”“华”四个“颜体”字,从效果看比电脑直接输出的字更加有气势,集字虽好但毕竟不同于字库的字全面,于是单元说明采用“颜楷”字体,更加符合展览风格。
(4)说明牌虽小但却是观众了解文物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说明牌的内容既要言简意赅,又不应设计太过乏味。根据6 个单元提取六种元素制成线图并作为说明牌底纹,在没有喧宾夺主的前提下,起到了区分单元信息、装饰单元内容的作用。
(5)第五单元“大唐异乡客”中,为了更好地展现胡人与骆驼俑等几件重要的文物,并考虑到文物的体量,选择用整体的大通柜把几件与“丝路”相关的文物并置在一起,背景配以驼队在沙漠中慢慢行走的景色并加以弱化,强调文物的同时又起到近实远虚,远近呼应地表现作用。
总的来说,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的复杂多元的设计体系,虽然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却在当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能。截至2018年,我国全年累计参观博物馆的人数突破10 亿人次。这是一个以往难以想象的数字,文化旅游已成为新热点。人们逢年过节争相去博物馆过大年。2019年春节期间,国家博物馆日均吸引观众超过6 万人次。这样的数字,对于博物馆展览设计者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要贴近群众,了解观众的体验与诉求。历史类博物馆受众面广,观众参与热情度高,就更需要在陈列设计中把握时代脉搏,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概念,更好地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