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蒜薹之歌》看莫言的“狂欢化”话语策略

2019-12-27 13:51赵曼曼
文化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金菊蒜薹巴赫金

赵曼曼

在中国当代文坛,莫言堪称最具狂欢化色彩的作家,其不拘一格的语言风格与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有相契合之处。本文将借助这一理论,以《天堂蒜薹之歌》为研究对象,以求尽可能地解读莫言小说中的“狂欢化”话语策略。

一、有意为之的“杂语共生”

《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杂糅了各种文体的长篇小说,小说分为二十一章,前二十章每章开头都有一段张扣的唱词,最后一章开头是张扣徒弟的一段唱词,正文是《群众日报》的通信、述评和社论。张扣的唱词、小说的正文以及最后一章的报道通信,共同构成了全文的大框架。三种文体分别代表三种声音,不同语言交织,不同文体杂糅,使得整个事件的呈现更加立体。

正文中的内容是大体的天堂蒜薹事件,张扣的唱词是对事件的实时报道,最后部分的通信与社论则出现在在整个事件发生之后,是一种概括性的文字,不同语言体系中既包含个性化的声音,又具有客观性的表述。三种文体糅合在一处,在保持每部分独立的前提下,又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巴赫金认为,小说话语的杂多再现的是社会话语的杂多,小说话语是对社会话语的模仿。莫言小说中各类文体的混合,他语言上呈现出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等特点,正与巴赫金对小说话语的看法不谋而合。

二、不拘形迹的戏拟与反讽

与戏拟紧密相连的话语策略是反讽,反讽的核心在于言意之间的对立,它展示的是言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莫言在小说中习惯运用大量戏拟、反讽等修辞手段,于不动声色间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使小说充满张力,《天堂蒜薹之歌》自然不会例外。

小说中,高马和金菊是一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但金菊的父母却早已将其许给了别人。当金菊哭着将父母立下的婚约给高马看时,高马不无天真地用《婚姻法》中的条款安慰着金菊,然而高马因为这话被金菊的哥哥们揍得不轻。《婚姻法》本是极神圣的法律制度,但是在落后愚昧的天堂县竟沦为一种笑话,根本没有一丝法律的庄重与严肃。

天堂蒜薹案的发生很大原因在于县长仲为民的不作为,丝毫不为民众着想的县长名字竟然是“为民”,名字本身就包含反讽意味。在天堂蒜薹案的审判现场,一位年轻军官作为辩护人有理有据地指出政府的问题时,审判长多次阻止其发言,最后竟落得慌乱休庭的结果。被告者的无辜激愤、青年军官的坚决、审判长的窘态,他们一起演绎着一个闹剧,而庄重的法庭仿佛变成一个舞台现场,充满了反讽意味。

戏拟具有荒诞不经的嬉笑、调侃意味,但是其背后其实有着非常严肃、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莫言的调侃既触及过去荒诞的历史记忆,也反映当下的人事,这样的语言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姿态中表达着潜在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消解、反思意味。

三、脱口而出的粗俗与恶心

巴赫金认为,文学“狂欢化”源自民间“狂欢节”的庆典,而“狂欢化”语言在本部小说中体现为各种恶心的画面[1]。小说中四婶捉虱子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四婶被关在监狱中,除了与同狱的女犯人聊天,捉虱子是她的一大乐事。“用指甲盖挤虱子太费劲,四婶就把虱子扔到嘴里去,前门缺牙,放到后槽牙上,咯嘣咯嘣咬,咬死一个吐了一张虱子皮。”四婶作为一个农村老太太的代表,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农村小老太太。莫言通过近乎原生态的方式来展现民间生活,他仿佛就是这些劳苦大众中的一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都了然于胸。

莫言的作品因人物语言的粗鄙而极富特色,他让人物尽情地大骂出声,用污言秽语反映出最为本真的生活状态[2]。高羊同样被关在监狱中,但他却远不如四婶自在。同一监狱里有其他三个犯人,年轻犯人因为偷东西被关,老年犯人因为偷人被抓,中年犯人因为杀人被抓。三人每天恶语相向,动辄拳打脚踢,对新来的高羊更是欺负不断。老年犯人被逼吃浸了尿的馒头、高羊被逼喝尿、还有各种恶毒的谩骂。无限开阔的广场上百无禁忌,骂人的话语中蕴含着自由的精神。莫言堂而皇之地将这些民间真实运用到作品中去,正与巴赫金所阐述的“狂欢化”相契合。

四、语言“狂欢化”的多重意义

莫言的语言有别于我们熟悉的、规范化的语言,他让我们从传统的语言系统中挣脱出来,发现一个全新的语言文学世界。通过陌生化的语言,表达更为隐秘的内心感受,传达更为深刻的社会关切,在文学体验与社会关注中与读者产生更加一致的共鸣。语言“狂欢化”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量运用“杂语”,而小说家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并不是作家没有根据的自我创造,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的[3]。

《天堂蒜薹之歌》是具有强烈现实批判色彩的一部小说,在小说的行文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多种语言的混杂使用,不仅仅形成了语言艺术上的丰富多彩,也是对多面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映照。民间说唱昭示着游离于事件之外的人群对“蒜薹事件”的看法;官方报刊新闻表现的则是权力阶层对事件的认识与处理方式;乡村农民自我申诉的语言表现的是他们的冤屈与不满。多种形态的语言方式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不仅仅是观念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是对冲突着的复杂多元的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五、结语

本文讨论了莫言小说语言狂欢化的特点,并由此揭示其背后的多重意义。莫言语言的这些特质深受民间的文化滋养,他打破语言的常规形式,唤起读者的新鲜感受,产生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在更深的层次上,小说之所以被莫言“杂语化”,其背后的深刻性与真实性源自于多元化的社会存在。

猜你喜欢
金菊蒜薹巴赫金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拔蒜薹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抽蒜薹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金菊飘香·中国之夜”魔术专场美国上演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秋思
蒜薹供过于求 价格偏低
金菊对芙蓉 本意 (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