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报》的曲折发展及其影响

2019-12-27 11:59◎崔
文化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慈禧太后租界朝廷

◎崔 豪

(文山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鸦片战争,中国是战败的一方,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当时上海地区国人创办的中文报纸和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纸不断增加,中文报纸质量远远低于外文报纸。《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上海成为中国的通商口岸,在这里有许多报纸诞生,《苏报》就是其中的一份报纸,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

一、从创办到发展

1896年胡璋从日本回国,与他的日籍妻子生驹悦在上海的日本总领事馆注册《苏报》。《苏报》开始是由胡璋经营,聘请邹弢担任报纸的主笔。邹弢在报纸上刊登黄色消息,报纸的文字、图片质量不断下降,最终《苏报》被人控诉,法租界的公廨不断处理他们的官司。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苏报》刊登的都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因此《苏报》名誉不佳,难以生存。1899年,胡璋与他的妻子相继去世。

陈范是清末的知县,在处理地方教案的事件上处理不当被朝廷免官,1899年购买下了《苏报》,聘请章士钊担任主笔,陈范想通过办报纸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朝廷里面也有一份报刊相当于今天的报纸,称为邸报,邸报主要是刊登皇上和朝廷的文章以及公告、大臣奏章、民发上喻等。百日维新失败后,各种思想交锋,以康(康有为)梁(梁启超)为代表的支持国家采用君主立宪制的保皇派受到西方列强与慈禧太后的双重镇压。在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后,西方列强对保皇派的镇压由原来的杀戮转变了安抚,而慈禧太后捕杀“戊戌六君子”,《苏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1902年前后,《苏报》主张维新变法,刊登大量的君主立宪制的思想内容,起初人们都认为《苏报》倾向保皇派,被人们视为康梁的党报。次年(1903年)《苏报》的政治倾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人盛世怀在上海创办新式学堂——南洋公学,想培养一批掌握西方科技和西方管理知识的人才,但是由于学生们的思想较为激进,学校把他们开除了。在这期间陈范关注了学生退学事件,在《苏报》上开辟了言论专栏,刊登学术界的进展变化。同时,蔡元培也关注学生退学,成立了“爱国学社”的社会团体,让这些退学的学生在学社里继续学习。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私下秘密与沙俄签订在一定时间内沙皇享有对东三省的管辖权的条约。但是沙俄违反了这个条约,引发了学生的不满,导致学生大量退学。《苏报》开始大量报道学生再次退学的事件,在学术界称这个事件为“学界风潮”。陈范给予学生们同情与支持,刊登言论比较激烈的文章,使《苏报》在当时影响也不断扩大。

陈范开始让蔡元培和学校学生共同撰写文章,也给学生稿费,之后《苏报》成为“爱国学社”的机关报。在当时由于排满、主张革命的思想不断高涨,刊登的文章言论更加激烈,受到了人们关注。康有为发表了自己的政见,他依然维护封建帝制,希望以和平的态度建立维新立宪制度,引发了革命派的反驳,1903年5月《苏报》开创专栏介绍了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以及他们的著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政见书》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主张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革命的思想。

邹容(四川人)12岁参加留日预备考试,他当时的思想比较偏激,在预备考试被刷了下来。他自己出费用在上海外语学校学习,之后到日本留学,参加了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四月份回国后参加了“学潮运动”,反对满清、主张宣传革命运动,唤醒人们的意识,撰写《革命军》一书。《苏报》刊登《革命军》的相关文章,这样,社会人士对《苏报》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满清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份报纸[1]。

二、“苏报案”与“沈荩案”

同年的5月25日,清政府不断给两江总督魏光焘发电报,魏光焘通过当时驻上海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让这些官员呈交文章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想对《苏报》这些人严加处置。但是《苏报》的事件发生在租界内,慈禧太后也束手无策。

在《南京条约》中有一条领事裁判权。1853年清朝政府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地的老百姓为了避免战争,开始选择了逃亡,这为列强管理租界行政提供了必要条件。之后,魏光焘通过上海各国领事团交涉。想抓租界内的中国人犯,必须征得租界内人士的同意,列强主张言论自由但是不允许武装斗争,达到了排满、主张革命舆论目的。1903年闰五月,列强驻上海领事馆答应了可以捕捉《苏报》这些人,朝廷命令上海县令带着列强领事同意逮捕人犯的文件,上海捕快去了《苏报》的报馆,这一天上午陈范不在报馆,捕快逮捕了报馆的账房和陈范的儿子;他们又去了爱国学社,邹容从后门逃走,捕快进入爱国学社,问章炳麟:“名单上的人在不在?”章炳麟说:“余人皆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捕快把章炳麟带走了,章炳麟在监狱里给邹容写了一封信,让邹容不要再逃了,于是邹容自动到了巡捕房投案,7月7日苏报馆查封[2]。

朝廷开始对《苏报》案等人进行审理,但是这个案件必须在租界内审理,朝廷律师在审理中读了几篇《苏报》的文章,都是污蔑朝廷、诋毁朝廷、大逆不道的内容,作为证据指控章炳麟和邹容等人。但是在《苏报》案的审理期间,1903年六月初八沈荩引发南洋公学的学生运动,宣传革命思想,报刊的舆论触碰到了朝廷,故此被朝廷逮捕,慈禧太后下令将其杖毙,这就是历史上的“沈荩案”,“沈荩案”的性质和“苏报案”的性质是相似的,都是文字引发的案件。

“沈荩案”的发生使得列强对《苏报》的相关人物更加关注,到了10月份第三次开庭审理。德国、法国、俄国等国家在华领事对被告方不给予保护,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在华合法利益继续对《苏报》相关等人给予保护。11月份的审理,会审公堂宣布主犯邹容和章炳麟永远监禁,其他人被释放。次年(1904年)4月份朝廷对《苏报》案件重新审理,英国领事馆律师德维门参与这一次的审理,判决邹容监禁两年、章炳麟监禁三年,《苏报》永远停刊。

他们仍然被关押在列强租界的监狱,章炳麟在狱中绝食7天,并没有去世,经过难友(邹容)相劝开始恢复进食,邹容在监狱中受迫害、折磨,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在1905年4月3日因病去世在狱中,当时离他出狱还有70多天。章炳麟出狱后被他的朋友接回日本,参加了当时的同盟会,开始为同盟会创办机关报。

三、结语

“苏报案”开中国清王朝人民与清王朝打官司的先河,彻底打破了皇权神圣的观念,摧毁了清王朝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促使许多反清王朝统治、主张革命的媒体到租界内从事舆论活动。

“苏报案”是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爱国报纸的行动,在中国新闻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慈禧太后租界朝廷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何时何地召开?
Painting the Buddha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京剧武生的机敏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
战马
慈禧的御用司机:中国醉酒驾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