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学旅行 提高地理实践力

2019-12-27 11:59曾来梅
文化产业 2019年13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基地

◎曾来梅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关键字】初中地理 地理实践力 研学文化旅行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实施的空间场所离开了校园,能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踏进社会,即学习场所在真实的情境中。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曾说:“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最终又运用到情境中。”

每年金秋时节,正是橙黄橘绿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运用地理学知识,本校组织初二学生选定“竹坝”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三天的研学文化旅行活动。笔者基于初中地理学知识,组织师生共同设计了“竹坝”地理研学活动方案,并参与这场研学文化旅行活动,让学生尝试以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一、知为行之始,做好研学前准备

厦门市的历史发展融合了其地理自然环境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教育旅游资源,我们根据不同的教育需求把这些资源进行大致的分类。一是历史、传统文化民俗类。如具有“万国建筑博览”“钢琴博物馆”之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记载着清朝洋务运动史,具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的胡里山炮台;展示台湾300多年民俗文化、建筑风情的台湾民俗村;依然保存完好、体现闽南传统建筑特色的诸多村庄等等。二是自然环境的参观与考察类别。如植物种类丰富,集科研和旅游于一身的万石植物园;同安北辰山风景区;现闽南地区农业耕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基地“竹坝”研学实践基地。三是科技创新类。如厦门科技馆、集美成绩科技馆、观音山、集美方特等。四是宗教信仰类。如石室禅院宗教建筑群、南普陀佛教文化等。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宽视野、丰富文化知识的旅游[1]。结合我校教育教学需要,我校选定初二的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按照教学计划,这一期研学旅行时长为三天两晚,研学主题是学生通过本次实践能对厦门市农业耕作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从中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处理好学习部落之间的人际关系。本次研学文化旅行基于这样的观点进行设计和开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学文化旅行出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研学基地考察与选定

研学文化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安排和规划的特色研学线路[2]。学校先是带领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到全市各个研学基地,如“教育岛”“鼓浪屿”“国防园”“竹坝”等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考察。结合本次研学主题组织师生进行投票选择,最终确定“竹坝”研学路线。“竹坝”教育实践基地生态资源丰富,田园气息浓郁,具有丰富的地理课外文化学习资源:有3500亩的耕地,耕种不同类别的作物,如水稻、玉米、花生、地瓜等。还有4000亩的果园,果树品种丰富,有杨桃、柑橘、李树、桃树、葡萄、火龙果等。还有2座水库,竹坝水库库容800万方,石垅水库库容102万方,为基地提供了水源保证。还有2条河流(白石溪和汀溪引)在基地纵横的水渠穿场而过,把水源送到基地各个农业模块小基地。

(二)制定研学文化旅行活动手册

“凡事预则立”。本次研学文化旅行采用“面终而始”的设计思路,根据主题预定研学目标和活动方案。研学目标由教师组制定,活动方案在师生中征集、评比,推选最佳文化旅行活动方案,最后编制成册,分发给每位参与者。

二、知行合一,“研”“学”相长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一种教育与旅行相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无疑具备了这一特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时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初中生在旅行前已经对课本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旅行中带着问题学习,将眼、耳、心、脑、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理论联系实际,促成从“学会”到“会学”的思维转变[4]。

研学活动是一次行走的、开放的深度文化学习,具有正面积极的实践意义,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三、分析教材,精心策划

初中地理有丰富的实践内容,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的基础[3]。“竹坝研学”从行前的准备,到行中的学习参与,再到行后的思考领悟,每个阶段都涉及文化知识的汲取与摄入。为了本次研学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课内,地理教师先对“竹坝”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实际情况,在行前专门开设了乡土地理的专题课,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研学实践活动手册,研学过程中,学生在“竹坝”基地直接参与了小区域范围的气候、土壤、水源等组合条件下区域农业的发展的调查与分析,直接感知区域特有的特征,更深入地认知区域。

四、结合学情,有效落实

研学旅行是以大自然为背景、以旅行为依托,刻意选择和设计的旅行方式[4]。初中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本次研学文化旅行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大自然这个鲜活的教室,注重学生参与户外活动,提升社会实践力和户外活动的技能。设计了有趣、互动性较强的活动交往与深度体验,组织学生观察、调查和分析,主动投身于研学实践当中,体验和探索人与自然是如何和谐相处、平衡发展的。

通过研学实践使得学生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地理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团队合作项目来协调人际关系,挖掘自身的潜能,获得新的技能,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五、创新组织,突出特色

每一次研学之旅都可能成为一次思悟在场、情理在场、文武在场的深度学习。本次研学旅行笔者调查了厦门市周围的情况,分析了学情,结合本地的资源和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地理味的研学文化旅行。本次研学文化旅行,走出了学校,走进了大自然,把课堂放到鲜活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中,活动丰富多彩:有调查的,有观察记录的,有深入文化研究的,也有做活动的。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一方面释放了压力,开阔了学习天地;一方面通过“旅行”与“教育”的巧妙结合,使得学生既能习得新知、丰富文化知识,又能获得能力提升,更能够开阔视野、学以致用、边学边用,放松精神,增长见识。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我的基地我的连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