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凤娥 舒鹦姿 王 婷 成梦婷
(怀化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花瑶挑花是湖南雪峰山地区的民族传统手工艺。2006年5月20日,花瑶挑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瑶挑花的表达技巧与民族性格、思想密切相关,丰富的生活、繁荣的家乡、和谐的家庭是花瑶人民最简单和最朴素的愿望。花瑶人用图案语言直观而生动地表达自己这些美好而抽象的美好愿望。花瑶挑花纹样取材自然、随意,又不失严谨、生动,富有强烈的装饰意义[1]。
与其他民间艺术相比,花瑶挑花有自己独特的图案纹样和精湛娴熟的桃花手法,充分利用底面粗糙的表面纹理来组织图案。简单自然是花瑶挑花的造型特色,对纹样形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借鉴,了解并且喜欢挑花,以便将花瑶的挑花推向全世界。
花瑶挑花分为素色和彩色两种:素色采用家用平织蓝色布料进行素色采摘,拾取白色粗线;彩色选用红色、橙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等七彩丝线进行挑绣。挑花的种类繁多,色彩对比鲜明,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常用的图案有太阳纹、万字纹、灯笼纹(又称南瓜纹)、铜钱纹、牡丹纹、蕨叶纹、勾钩藤纹,等等。花瑶挑花被中国著名文化专家誉为“世界上一流的花瑶挑花”,可见花瑶的色彩是多么的惊艳,挑花的手工艺是多么的精湛[2]。
花瑶挑花的传统刺绣针法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在流传使用,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在湖南雪峰山地区的挑花纹样,这里的挑花纹样也最具有特色。其中花瑶挑花的针法分顺针和翻针两种针法,顺针主要是依靠图案的纹样和图案颜色的搭配而成,斜针是以截面针法排列成一排的明针,每挑完一个部分时才能再上,第二道明针要和第一道针脉交叉,成了“十字”的形状。翻针法是依靠着布的经纬,挑一针、回一针,要出的针线同样交叉呈现“十字形状”。
挑花时采用“顺针”和“翻针”相结合的手法,以“顺针”为主针法。由于挑花工艺重在“挑”,且这个挑的手法也很讲究,首先必须要顺着拿,绝对不能倒着拿或者反着拿,挑针时也总是从右到左顺时针,挑出来的图案才能是均匀有序的。如果正面是十字纹,背面也是整齐的十字纹,在内行或者外行人看来,整个挑花中都找不到一处线头。也正因为有如此精湛的手工艺,花瑶姑娘的裙子才可以穿在两边。
花瑶是一个隐匿在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山中的古老部民族,主要分布在隆回小沙江和雪峰山等地区,是湘西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服饰华美壮丽,装饰繁琐,且女子筒裙装饰华丽像花朵,所以被称为“花瑶”。花瑶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书面记载也是寥寥无几,我们也就只能通过花瑶人民的口口相传、花瑶民族服饰上的图案、针法表现和一些民间神话故事话本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3]。
花瑶挑花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汉代起,花瑶挑花就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不断创新,据东汉应劭记载,花瑶祖先以“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所以,挑花是所有花瑶女子的必修之课(男子不挑花),女人的智力是通过挑花的水平来衡量的,一个不挑花的女人很难找到一个男人嫁。因此,花瑶姑娘从七、八岁起,就在长辈的口口相传下学习挑花,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艺。挑花赋予了花瑶女子美感,花瑶女子又为挑花技艺增添了光环,延续了花瑶挑花的生命。传说,在花瑶民族的一次迁徙途中,一花瑶姑娘攀岩游玩,在赤壁下发现靠壁生长的小碎花,心觉甚是好看,便记在心中,回家便挑刺成挑花纹样装饰于服装之上,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花瑶挑花基本图案“杯干约”(《湖南瑶族百年》载)。花瑶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花瑶挑花的技艺便承担起记录民族历史传承的责任[4]。
新中国成立以来,花瑶民族更为追求美好的事物,在花瑶挑花的制作中更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花瑶挑花与花瑶人民的生活习俗受到很大影响,花瑶挑花工艺传承也受到了严重影响[5]。随着花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花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都有很大的变化,逐渐忽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目前,大部分青少年并不愿意去学花瑶挑花的制造工艺,想学的人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只是学到一些表面的东西。
自从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来,加大了对花瑶挑花的保护和传承。但是,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新旧矛盾不断转变,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使用的方向,都成为花瑶“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时不断出现的矛盾[6]。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花瑶挑花仍然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在这一时期,许多挑花老艺人已经去世,手工艺的传承人也越来越少,不仅如此,挑花的材料日益匮乏,花瑶挑花技术逐步进入濒危状态,急需保护和挽救。
花瑶挑花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瑶族人民长久以来在生活实践中积淀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花瑶人民的历史信仰、风俗习惯、伦理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瑶挑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传承花瑶挑花,让花瑶挑花被更多人喜爱。